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蒙语形态差异性及平行语料库规模小制约了汉蒙统计机器翻译性能的提升。该文将蒙古语形态信息引入汉蒙统计机器翻译中,通过将蒙古语切分成词素的形式,构造汉语词和蒙古语词素,以及蒙古语词素和蒙古语的映射关系,弥补汉蒙形态结构上的非对称性,并将词素作为中间语言,通过训练汉语—蒙古语词素以及蒙古语词素-蒙古语统计机器翻译系统,构建出新的短语翻译表和调序模型,并采用多路径解码及多特征的方式融入汉蒙统计机器翻译。实验结果表明,将基于词素媒介构建出的短语翻译表和调序模型引入现有统计机器翻译方法,使得译文在BLEU值上比基线系统有了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数据稀疏和形态差异对汉蒙统计机器翻译的影响。该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方法,通过词素和短语两个层面信息的结合,实现了两种语言在形态结构上的对称,不仅适用于汉蒙统计机器翻译,还适用于形态非对称且低资源的语言对。  相似文献   

2.
汉蒙机器翻译系统中量词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短语的汉蒙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大量的汉蒙量词翻译错误。该文对汉语和蒙古语中的量词翻译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量词表进行翻译,总结出了一对一、多对一、一对零和一对多等汉语量词到蒙语量词翻译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各种对应中的翻译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明显提高了现有汉蒙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蒙古文的形态变化非常丰富,在动词词类上该特点更为明显。我们对蒙古文的动词自动生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文利用生成的蒙古语动词库,给出了对基于层次短语的汉蒙统计机器翻译译文中句尾错误词形动词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汉蒙机器翻译的性能和流利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短语的汉蒙统计机器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是当前统计机器翻译的主流方法。研究了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搭建一个基于短语的汉蒙机器翻译系统的方法,并且构建了一个汉蒙机器翻译的自动评价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词典和蒙古语形态学信息来提高了翻译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汉蒙统计机器翻译中的调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短语的汉蒙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严重的语序错误。该文在对汉语和蒙古语句子语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蒙古语语序的汉语句子调序方法; 同时介绍了调序规则和调序算法的设计;最后给出了具体实验。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明显提高了现有汉蒙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机构名翻译是机器翻译的研究内容之一,在机器翻译任务中机构名翻译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翻译性能。在很多任务上,神经机器翻译性能优于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性能,该文中使用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的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和改进后的基于语块的机器翻译模型做了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蒙机构名翻译任务上,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的汉蒙机构名翻译系统优于传统的基于语块的汉蒙机构名翻译系统,BLEU4值提高了0.039。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机器翻译自动评测方法都没有考虑在未匹配的词语中可能包含被忽略的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在参考译文和待评测译文之间自动搜索模糊匹配词对的方法,并给出相似度的计算方法。模糊匹配和计算相似度的整个过程将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实验表明,我们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找到被忽略的、有意义的词对。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模糊匹配,BLEU 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模糊匹配可以用来提高其他机器翻译自动评测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 (Example BasedMachineTranslation ,简称EBMT)通过模仿实例的翻译实现源文的翻译。在EBMT中 ,实例的匹配是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EBMT本身的翻译质量。文章通过对现有几类实例匹配算法的比较和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模式的实例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Examp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EBMT)通过模仿实例的翻译实现源文的翻译.在EBMT中,实例的匹配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EBMT本身的翻译质量.文章通过对现有几类实例匹配算法的比较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模式的实例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语义匹配和BiLSTM的机器翻译技术实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以中英翻译为例,搭建了一种基于BERT-BiLSTM机器翻译模型。首先,选择BiLSTM网络与基于BERT的语义匹配模型作为词向量生成算法,对待翻译的文本特征进行提取;然后,以BiLSTM网络为载体搭建基于BiLSTM网络的编码器,并引入词素切分方法,解决英语时态多变导致编码时容易出现歧义的问题;同时搭建基于BERT的注意力层对中英双语词语的对齐概率进行计算;并由单个隐藏层的解码器进行解码操作;最后,对词向量生成算法与机器翻译模型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BERT-BiLSTM词向量生成模型精确度为91.87%,准确率达97.01%,较对照组的三种模型平均提高了3.3%;基于BERT-BiLSTM的机器翻译模型的平均BLEU值为94.88%,比其他三种机器翻译模型提高了6%左右;表明BERT-BiLSTM模型更适合作为中英机器翻译的词向量生成算法,机器翻译模型的翻译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蒙古语属于小语种,蒙古语到汉语机器翻译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所以,实现高质量的蒙汉机器翻译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词语对齐对机器翻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蒙古语切分的词干词缀为基本单位的蒙汉机器翻译词对齐方法。该方法利用词干词缀表和逆向最大匹配算法来实现蒙古语句子词干词缀的切分。实验结果表明对蒙古语进行词干词缀的切分能够显著提高对数线性词对齐模型的对齐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WordNet词义消歧的系统融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宇鹏  李生  赵铁军 《自动化学报》2010,36(11):1575-1580
最近混淆网络在融合多个机器翻译结果中展示很好的性能. 然而为了克服在不同的翻译系统中不同的词序, 假设对齐在混淆网络的构建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以往的对齐方法都没有考虑到语义信息. 本文为了更好地改进系统融合的性能, 提出了用词义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WSD)来指导混淆网络中的对齐. 同时骨架翻译的选择也是通过计算句子间的相似度来获得的, 句子的相似性计算使用了二分图的最大匹配算法. 为了使得基于WordNet词义消歧方法融入到系统中, 本文将翻译错误率(Translation error rate, TER)算法进行了改进, 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性能好于经典的TER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龚慧敏  段湘煜  张民 《计算机科学》2017,44(12):216-220, 238
词对齐是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重要一环,但词对齐的获得往往基于序列模型的计算,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结构化信息及语言特征,从而造成词对齐中出现一些不符合语言特征的结果。文中提出一种词对齐的自纠正机制,以纠正词对齐中的错误部分。该机制使用一些语言学上的先验知识,对词对齐结果进行由粗颗粒度到细颗粒度的纠正。首先采用基于标点的方法对句对进行粗粒度化纠正,然后采用基于统计特征的方法对子句对进行细粒度化纠正。该自纠正过程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词对齐工具和新语料。实验结果显示,自纠正词对齐显著提高了词对齐的准确率,并提高了机器翻译的质量,其中粗粒度的纠正方法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最为显著,细粒度的纠正方法也提升了翻译质量,最终通过结合粗颗粒度和细颗粒度的纠正方法,使翻译结果相对基准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韩汉双语语料库短语对齐对于基于实例的韩汉机器翻译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韩国语名词短语结构特点出发,在基于统计和基于词典的词对齐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词对齐位置信息的韩汉双语语料库名词短语对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统计的方法获得词对齐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词典方法的相似度计算进行词对齐校正;根据以上结果,该文通过韩国语名词短语左右边界规则抽取名词短语及其汉语译文,利用关联度度量方法进行过滤,实现名词短语对齐。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大规模语料库情况下,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短语对齐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多语种词对齐,该文提出一种以点互信息为基础的翻译概率作为改进的多语种单词关联强度度量方法。首先,论证了在服从Zipf定律的普通频级词区域,单词间关联强度的点互信息度量法可简化为翻译概率;其次,对汉语、英语、朝鲜语平行语料进行句子对齐、分词和去停用词等预处理后计算平行语料单词之间的翻译概率,取翻译概率最高的前k个词作为候选翻译词,并通过优化处理提高了词对齐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不完全依赖语料规模,在小规模语料中取得94%以上的准确率,为跨语言小众文献及低资源语言词对齐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音文本自动对齐技术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与合成、内容制作等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将语音和相应的参考文本在语句、单词、音素等级别的单元进行对齐,并获得语音与参考文本之间的时间对位信息.最新的先进对齐方法大多基于语音识别,一方面,准确率受限于语音识别效果,识别字错误率高时文语对齐精度明显下降,识别字错误率对对齐精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这种对齐方法不能有效处理不完全匹配的长篇幅语音和文本的对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锚点和韵律信息的文语对齐方法,通过基于边界锚点加权的片段标注将语料划分为对齐段和未对齐段,针对未对齐段使用双门限端点检测方法提取韵律信息,并检测语句边界,降低了基于语音识别的对齐方法对语音识别效果的依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先进的基于语音识别的文语对齐方法比较,即使在识别字错误率为0.52时,该文所提方法的对齐准确率仍能提升45%以上;在音频文本不匹配程度为0.5时,该文所提方法能提高3%.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典籍术语存在普遍的多义性且缺少古汉语分词算法,使用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对齐方法来自动获取典籍术语翻译对困难重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子词的最大熵模型来进行典籍术语对齐。该方法结合两种统计信息抽取频繁在一起出现的字作为子词,使用子词对典籍进行分词,解决了缺少古汉语分词算法的问题。针对典籍术语的多义性,根据典籍术语的音译模式制定音译特征函数,并结合其他特征使用最大熵模型来确定术语的翻译。在《史记》双语平行语料上的实验表明,使用子词的方法远远优于未使用子词的方法,而结合三种特征的最大熵模型能有效的提高术语对齐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语新闻网页与对应的中文翻译网页在内容上往往并非完全可比,主要表现为双语句子序列的错位甚至部分句子缺失,这给维汉句子对齐造成了困难。此外,作为新闻要素的人名地名很多是未登录词,这进一步增加了维汉句子对齐的难度。为了提高维汉词汇的匹配概率,作者自动提取中文人名、地名并翻译为维吾尔译名,构造双语名称映射表并加入维汉双语词典。然后用维文句中词典词对应的中文译词在中文句中进行串匹配,以避免中文分词错误,累计所有匹配词对得到双语句对的词汇互译率。最后融合数字、标点、长度特征计算双语句对的相似度。在所有双语句子相似度构成的矩阵上,使用图匹配算法寻找维汉平行句对,在900个句对上最高达到95.67%的维汉对齐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心语块扩展的短语对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语等价对在词典编纂、机器翻译和跨语言信息检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短语对齐方法,使用可信度较高的词典对齐结果来抽取源语言短语的译文中心语块,依据译文扩展可信度来确定源语言短语的译文统计边界.从译文中心语块出发,结合译文统计边界生成源语言短语的所有候选译文.对候选译文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最可靠的译文.同时利用贪心算法消除源语言短语译文边界之间的交叉冲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开放测试中其正确率达到了82.76%,性能好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语义距离的网络评论聚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王来涛  赖英旭 《软件学报》2014,25(12):2777-2789
针对在线评论,提出了一种短文本语义距离计算模型,将文本距离看成是形式距离和单元语义距离的综合。首先,在对变异短文本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以中文词语为单位,利用词典进行语义扩展,计算短文本间最大匹配距离,将其作为衡量短文本间形式距离的指标;其次,基于短文本中的实义单元和非实义单元的不同作用,利用改进的编辑距离算法计算短文本的单元语义距离;最后,利用加权的方法将形式距离和单元语义距离综合为文本距离,并将其应用于网络在线评论的聚类分析。特别地,为了缓解短文本长度差异所造成的计算误差,提出利用词表长度对距离进行惩罚,并根据Zipf’s Law和Heap’s Law的对应关系,给出了一种文本词表长度的估计方法,并阐明了文本Zipf指数α对长度惩罚的关键性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优于传统方法,聚类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