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王涛 《新食品》2007,(21):75-77
处于生产商与终端商之间的经销商,管理思想应该与厂家和终端都有所不同。实践证明,适合于厂家的营销思维并不完全适合经销商,相比之下,商超终端的分类管理思想可能更适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2006,(7):62-62
厂家为何要控制终端,厂家跟终端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目前厂家(尤其是名酒厂)跟终端关系的现状,厂家当如何控制终端,在厂家跟终端的关系链条中,经销商承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各自的利益当如何分配,而现实中哪些经销商受益,哪些经销商举步维艰?跟北京中恒时信商贸公司的许鸣经理侃了整整一个下午,都离不开这些话题。“谁在终端稳固,谁必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是如此。”他意味深长地说。  相似文献   

3.
梁礼明 《新食品》2007,(10):78-78
对经销商来说.无论是夜场还是大型酒店都意味着可能有高销量(有销量不一定有高利润)和高风险。在圈子里,也时有做一些大场子的同行,他们与优势终端合作,看起来是相当的惹眼。不过,你要知道,这些能买下专场促销权的经销商,往往背后都是由厂家来买单,甚至还有通过买专场来吃厂家费用的。现在还有一类自己买下终端酒水供货权的经销商,要知道这需要对终端有相当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2013,(18):116-116
经销商是葡萄酒销售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经销商正确的定位,无论是对于终端消费者,还是厂家都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新食品》2010,(6):72-72
厂家、经销商,这两个角色能和谐共存多年,说明两者对于整个价值链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我认为,厂家的功能在于生产产品、制定销售规则、协调和监督市场;而经销商的功能在于终端销售。如果双方都将各自的精力放在完善自己的功能上的话,一切将和谐下去。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厂家不仅干预经销商的运作,还自己搞起了深度分销,将经销商下游的资源通通窃取到手。  相似文献   

6.
崔建华 《现代家电》2005,(21):18-18
现阶段中国经销商扮演的角色 作为标准的经销商应该是熟悉市场.有优秀的网络和营销队伍.资金实力和配送能力.这些是基本要求,但随着连锁业态的发展.经销商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呢?存在还有意义吗?我认为.中国的市场是如此之大,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但我们的经济实力和他们差的很远.任何一个厂家都很难解决自己终端配送和终端促销活动。存在就是有价值.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张学辉 《新食品》2012,(22):86-87
白酒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厂家总希望经销商具备强大的运作实力.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却对厂家要求甚少,甚至没有;反过来,经销商却希望厂家每个月都不要下任务,而且希望能得到厂家的人、车、广告投入、渠道费用等各方面的支持。那么,作为经销商,如何有的放矢地向厂家“要政策”?  相似文献   

8.
蒲光炳 《新食品》2006,(6):41-41
在大多数企业中,经销商都是厂家的直接交易对象.故而将重心放在经销商的控制、管理上。这样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方式。在现代商品通路上.终端的话语权已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现实。单纯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和控制,对终端影响有限,还会加大双方之间的矛盾,出现互相扯皮的局面。这个时候.需要对渠道进行以终端为中心的定向管理。  相似文献   

9.
张令凯 《现代家电》2011,(24):33-34
有人讲:经销商和业务员都是市场上最可爱的人.最值得敬佩的人! 经销商作为企业渠道的末端,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者.完成厂家到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面前,经营着厂家在终端市场的“变现品牌”.是市场的战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酒》2006,(7):62-62
如果要评价经销商,厂家一般看销量,终端一般看规模。然而今天记者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很特殊的经销商,他一直规规矩矩做买卖,终端客情关系很扎实;在北京很知名的品牌,譬如红星青花瓷、塔牌、烟台长城,厂家还找他做;一些大经销商还经常学习他的开店和客户维护的经验,他就是北京经销商圈儿里都很熟悉的“老陈”- -陈广林先生。  相似文献   

11.
马斐 《新食品》2008,(23):92-93
面对酒店终端这个做了没利润,不做又不行的鸡肋式终端,经销商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才能提供出厂家、酒店都感兴趣的方案。要从鸡肋上咂出点滋味,从理念到执行,每个环节,都需要掌握关键,巧妙变通。  相似文献   

12.
在核心市场上,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超级零售终端利用其市场地位和影响,不断压低进货价格、提高返利标准,索取高额进店费等,使厂家不堪重负。因此,厂家希望经销商能在周边市场上有所作为,建立起有效的终端网络。  相似文献   

13.
渠道扁平化和终端拦截理论风行一时,似乎成了各个生产厂家管理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用率的灵丹妙药,于是乎厂家们纷纷跳过经销商与二批商和最终零售用户直接发生生意来往;而经销商则指责厂家过河拆桥,为千辛万苦打拼的市场轻而易举被人夺走而愤愤不平。其实对强势品牌而言,厂家和商家的说话权是不平等的.经销商大都属于弱势群体。站在公正的立场来看,由于涉及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吴勇 《新食品》2009,(13):34-35
有个现象应该被经销商朋友所关注,那就是,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经销商在完善自己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是纵向供应链关系,而忽视了横向价值链的打造。也就是说,经销商在发展中,一直关注的是如何搞好和上游厂家以及下游分销商、终端之间的关系,以维持销售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应该注意到,厂家通过不断整合以及品牌力的不断打造,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势了。而经销商在经过不断发展后,弱势的地位一点都没有获得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销售政策可以激活经销商?当然,返利越多经销商越喜欢;产品越好卖同时利润也不错,这些都是经销商所中意的。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无情,厂家能够给经销商的政策也越来越少,在经销商看来所给的这些政策甚至几乎近于苛刻.尤其是企业越大,经销商只能听从,赚苦力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发展终端,顾及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行业里,经常听到某某厂家的销售经理在谈,我们该如何扶持经销商?我们该怎样帮他们赚钱?也经常听到经销商在不断地要求厂家给他们更多的支持。然而,一边是想给而不知道该怎么给,一边是想得到,却不知该如何得到。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稍微大型和成熟一点的企业负责人总想着去涉足终端,很多生产企业的手其实也已经伸到终端消费者。最近笔者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双方的利益呢?写出来只是想让我们看看这样的思路是否可行,不正之处还请包涵。(注:还没有达到条件的厂家请勿仿效)  相似文献   

17.
傅子宴  张静 《新食品》2007,(8):23-24
处于强势厂家和强势终端之间的经销商,也可以避免被“挤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酒》2006,(7):61-61
既是厂家驻京办事处,也直接开店做销售掌控终端,这种厂、商合一的合作模式究竟利弊如何?在走访北大仓北京办事处主任周立东的时候,他给了记者一个非常深入的阐释。厂家办事处和经销商和为一体,对与品牌诚信度,售后服务,终端形象都有好处,因为它的市场反应速度很快。对于消费者负责的程度大一些,对终端的服务意识强一些。分开也有分开的好处,经销商的自由度比较大,想经营什  相似文献   

19.
林枫  武宁 《新食品》2007,(6):71-71
经销商作为厂家与消费者(或是终端商)之间的交易载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快速成长,但是,这种成长的背后呈现着行业巨大的差异化性。比如家电行业出现销售额上千亿的国美和近五百亿的苏宁.它们已经度过了对上游厂家的依赖阶段,成为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力量;汽车行业的经销商不得不面对两头(下游消费者和上游厂家)受气的局面,因为自己为4s店承担的巨额投入使其在与上游的博弈时不敢“造次”:医药行业医院终端与医药公司由于特殊体制和历史的缘故形成了牢固的利益体,所以医药行业的商业机构成为中国商业力量最强的行业之一。那么,食品经销商目前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经销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闫志仁 《现代家电》2005,(10):12-13
面对一线终端的激烈竞争,厂家和经销商一方面在加大终端建设力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不断加大了对终端的掌控力度。随着连锁卖场和大量商超的出现,众多卖场的店员成为了销售的主力,于是店员返利就成了厂家和经销商拉拢店员的有效手段,一些刚进入市场的小品牌,更是对此情有独衷,凭借高额店员返利,在终端市场上屡试不爽。但店员返利确实是提升销量的主要手段吗?下面这篇文章就以手机行业的惯例操作及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做了剖析,但愿家电业的读者能从这篇文章对终端市场的操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