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某商用多联机室外机电机支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利用试验结果证明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仿真计算结果对电机支架进行优化设计,有效解决电机支架的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2.
结合流体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分析了空调室外机管路系统由流体引起的振动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管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使用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管内流场,获得管道内壁的表面压力,并以压力作为激励,结合实验验证后的管路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谐响应分析。通过管路ODS(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s)实验,验证了由流体引起的管路振动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管路理论模态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确保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分析的准确度提供了基础;管路振动分析与ODS实验对比结果在低频段理论与实验吻合较好,而在高频段误差较大。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某直流变频商用空调室外机的管路系统(特别是排气管和回气管)振动较大的问题,对系统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分析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得到有限元计算的模态频率与实验模态分析的结果接近,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到管路系统应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开发阶段中的某型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在压缩机以4 200 r/min~4 500 r/min 转速运行时存在明显嗡嗡声异响,声品质体验的接受度差。针对该问题,通过噪声频谱特性分析、管路系统结构模态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手段,确定吸气管共振是产生室外机嗡嗡声异响的原因。基于模态仿真分析对吸气管进行调频设计,使其固有频率避开压缩机四倍频激励,同时配合阻尼块的减振作用,达到有效降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吸气管改进后整机噪声总值最大降幅达8 dB,嗡嗡声异响消失。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对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结构噪声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开发阶段中的某型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在压缩机以4 200 r/min~4 500 r/min 转速运行时存在明显嗡嗡声异响,声品质体验的接受度差。针对该问题,通过噪声频谱特性分析、管路系统结构模态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手段,确定吸气管共振是产生室外机嗡嗡声异响的原因。基于模态仿真分析对吸气管进行调频设计,使其固有频率避开压缩机四倍频激励,同时配合阻尼块的减振作用,达到有效降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吸气管改进后整机噪声总值最大降幅达8 dB,嗡嗡声异响消失。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对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结构噪声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某商用变频屋顶机室外机的流场进行CFD仿真分析,并利用试验结果证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基于仿真结果对该机组室外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解决电子元器件散热器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建良  赵科 《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1):505-508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内的配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机的振动和噪声大小,空调管路设计系统由设计分析和实验测试两个子系统组成,设计分析系统基于CAD/CAE集成软件I-deas建立,在进行管路的三维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动响应及振动应力仿真计算,以确定样机制作方案.在测试系统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空调管路的优化设计方案.空调管路设计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开发设计平台,提高了企业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合理设计室外机顶盖板的突起筋是提高空调器室外机抗外部踩踏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顶盖板设计方案在踩踏情况下的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后确定顶盖板的合理设计方案。将优化方案用于实际试模,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较吻合,证明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不同设计方案的顶盖板的振动模态参数,提出顶盖板设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对于集中布置在高层建筑避难层或类似高大开敞空间的室外机来说,环境主导风向及风速直接影响室外机的热气流扩散冷却效果。通过运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上述因素对布置在避难层东西两侧的空调室外机的流场进行模拟,得到了室外机排出的热气流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趋势和温度分布情况。由此我们对布置方式进行改进,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布置方案,确保室外机的工作性能,同时减少室外机对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联式空调的应用日趋广泛,多联机室外机摆放位置和摆放方式越来越受到暖通设计师的关注。本文以多联机室外机摆放位置优化为目的,通过主要多联机厂家产品和不同建筑物特点分析的方法,明确多联机室外机在不同建筑条件的摆放位置和结果,并且对各种方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以期为建筑和暖通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模拟出房间空调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对0.5 mm和4 mm两种泄漏孔径、260 g和350 g两种充灌量以及在室内外机连接管上加装电磁阀开关等不同情况下R290制冷剂在空调房间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房间空调器内制冷剂充灌量和泄漏口径的大小对房间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室内外机连接管上加装电磁阀可以有效地减缓R290的泄漏速率,提高R290分体式空调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气焓差法,依据国家标准GB/T7725-2004,在实验室中模拟一般建筑中影响室外机换热效果的遮挡物因素,模拟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运行工况,测试不同遮挡物对机组性能的影响,指出空调器安装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对极端气候下家用空调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房间空调器的制冷(热)量采用空气焓差法进行测量和计算,并用评价指标EER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最后给出典型家用空调在不同室内外温度特别是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下的制冷/制热量、耗功率、性能系数,评价其在极端气温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制冷技术》2010,(1):33-36
本文通过对两套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KFR-72LW空调器样机(1号机:室内外换热器均采用微通道换热器;2号机:室外机为微通道换热器,室内机为管翅式换热器),分别进行性能测试,对比分析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与管翅式换热器的空调器性能差异。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具有高效(强制冷性能)、减排(减少制冷剂充注量)、低成本(换热器小型化)等优点;但制热工况下,因室外机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换热面积大幅度减小,蒸发压力过低,导致制热效果不良、系统频繁除霜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首次研究了某型空调器室外机组防护网对气动噪声的影响.测量发现,如果防护网钢丝后气流脱落涡频率在1000Hz附近,会引起空调器室外机组的气动噪声明显的增加.因此,空调器室外机组设计过程中,控制风扇出口气流速度与防护网钢丝直径的匹配,是降低空调器室外机组噪声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家用热泵空调器用的9.52 mm和7 mm双排室外换热器,在额定制冷制热工况下,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路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对9.52 mm换热器的流路的进一步优化,得到制冷制热综合性能更优的流路布置方式,并在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制冷剂侧压降对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较小管径的换热器;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侧压降较大,热泵空调器室外机用的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对应的最佳流路数少于作蒸发器时的;适当增加过冷管数会进一步提高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的综合换热能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窗式空调器用离心风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调器室外侧所采用的离心风机,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设计工况下的室外侧内部流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分析风机为系统提供的风量,对比分析得到2种不同类型离心风机的流动情况及性能特性。结果表明,涡轮离心风机具有效率高、流量大、结构内部流动顺畅的特点,更适合用在紧凑型空调器的室外侧,此结论为今后空调器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将空气-水作为热泵型空调器的复合热源。根据当前的研究状况,初步设计空气-水复合热源热泵型空调器,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该空调器的工作循环和特点,结果表明该空调器的制冷性能高于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制热和室外换热器结霜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9.
董静  李斌  侯晓琳 《包装工程》2020,41(13):90-94
目的将有限元分析技术运用于空调包装件的静态堆码和跌落冲击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中。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空调、缓冲衬垫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包装件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变形受力状况。以衬垫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衬垫及空调的最大应力值和变形值控制在许用值范围内为边界条件,对缓冲包装衬垫长光面省料槽的开槽宽度和长度进行尺寸优化。结果经过静压分析,缓冲衬垫变形量的最大值达到0.97mm,包装件受到的静应力最大值为1.56MPa;经过跌落分析,空调的最大加速度为493 m/s~2,空调外壳受到的最大静应力达到2.3 MPa;衬垫最大应力为1.12 MPa,衬垫应变为0.6%;经过优化分析,省料槽宽度约为26 mm,长度约为141 mm,分析表明衬垫设计满足缓冲防护要求。结论通过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对缓冲衬垫结构尺寸进行改进,在节约材料的同时能有效保护内装产品,可满足运输包装轻量化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有限元软件研究圆柜内机包装件静态载荷下的力学特性,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利用CREO建立三维模型、ANSYS Workbench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圆柜内机包装件进行静力学分析。以上缓冲衬垫的5条筋条厚度和2侧壁厚作为设计变量,以上缓冲衬垫的质量、包装件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基于OSF试验设计方法和Kriging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 优化前的包装件最大变形量为1.511 3 mm,最大等效应力为0.327 6 MPa。优化后包装件的筋条和侧壁厚度显著降低,上缓冲衬垫质量减少了27%,整体强度无显著降低。结论 建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合理且Kriging模型精度较高,在保证缓冲防护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包装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