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配用电环节是电力系统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要领域,直接面向用户,能让用户直接感受到智能电网建设的成效。本文对美国在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方面的技术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微电网、智能电能表、需求响应、用能信息标准化、电网楼宇集成等涉及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玉胜 《电气技术》2012,(5):I0003-I0003
2012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在建设可靠稳定、灵活方便的智能电网的整体框架中,采用先进的智能配电装备与技术,利用先进的电能管理技术构建可靠的智能配电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果岩 《电器工业》2013,(11):72-73
智能电网涉及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领域,有效融合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IT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以满足智能电网的感知、决策、控制的智能化功能,本文结合2013年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中各国的最新技术进展与智能电网工程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智能集成化发电、电力系统设计与稳定运行、智能电网输电网络、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等领域的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广东电网智能电网的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在新能源、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共六个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目标。在说明智能电网四个层面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分布式电源并网监控、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智能用电HAN(家庭局域网)方面分析了通信技术及通信协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及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5.
智能配电网络和智能用电网络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用电侧通信系统需采用多种通信方式,来满足智能电网对数据、语音和图像等综合信息传输的需要。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地配用电通信网络协助构建智能配电网络以提高电能传输能力和减少损耗,协助构建智能用电网络以实现双向互动用能服务,实现电网企业与电网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需求交互和和谐共赢,提高供电服务水平,成为亟待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智能电网下的用电服务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用电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能源使用效率、经济运行和有序用电。基于对智能用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我国用电服务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结合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从用电业务体系、量测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客户服务体系、需求侧管理、检验检测技术6个领域对智能用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我国智能用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智能配电技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当前国际上以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解决分布式能源分散化小容量多数量接入为目的的智能配电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提出了规划和发展智能电网的迫切需求。鉴此,从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规划和自愈结构设计、智能配用电的量测和通信技术、智能配电的信息系统、智能配电网的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配用电新技术与新装备等几个方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智能用电小区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要求的重要载体,其目的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建设智能用电小区的关键技术、运维模式及商业模式等,设计智能小区主要功能包括综合应用平台、电力光纤到户、小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家居服务、自助用电服务、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等。目标是建设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的智能化用电小区,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错峰用电,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供、用电,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和科学的用能决策。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在建设可靠稳定、灵活方便的智能电网的整体框架中,采用先进的智能配电装备与技术,利用先进的电能管理技术构建可靠的智能配电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为了深入研讨智能配电网及智能配电系统的产业及技术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寻找在这次重大机遇中的成长路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电工装备创新  相似文献   

10.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技术经济关键问题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田廓 《陕西电力》2010,38(1):37-40
结合我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现状,提出中国智能电网未来的研究框架,分别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可行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现状,提出中国智能电网未来的研究框架,分别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可行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2.
配电台区是电网与广大用电客户直接连接的核心环节,通信平台是智能配电台区的重要支撑。在智能配电台区通信技术体制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文章综合配电自动化通信和智能电网通信的共通性,以《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为依据,分析对比智能配电台区可采用的各种通信方式,结合赣州电网实际情况重点论述公网通信方式的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提出适合赣州电网的智能配电台区通信解决方案,对其他智能配电台区通信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智能小区体现了智能用电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友好开放的特征,能够实现用户与电力部门之间实时交互响应,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智能用电小区建设导则》的技术要求,充分考虑智能小区的技术试点、前瞻探索、窗口展示、产业对接等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智能小区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应用在智能小区的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智能用电服务互动、智能家居、统一展示平台等智能电网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智能电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将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总结了智能电网的概念、特点,构建了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结构模型,分析了物联网在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对应的需求,指出物联网技术融入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平台的业务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四大环节的物联网分层体系架构,并将其与传统电力通信网进行了对比。作为物联网末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生产环节的传感器网络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在对智能电网的互动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用电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国电网的技术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思路.介绍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历程,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和路线,以及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等环节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变压器》2011,(3):42
(1)美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在配电和用电侧,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中国的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智能电网是世界范围内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2009年提出建设智能电网以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接纳可再生能源、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智能调度控制系统、通信信息支撑平台五大领域出发,系统评述了我国在新能源并网预测、储能、智能变电站、输电线路防灾减灾、柔性直流输电、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微电网、智能用电、配用电综合示范、智能调度控制系统、通信网和信息平台12个方向应用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并对比分析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发展水平,展望了各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平台的业务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四大环节的物联网分层体系架构,并将其与传统电力通信网进行了对比.作为物联网末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生产环节的传感器网络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在对智能电网的互动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用电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电气技术》2012,(5):3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将于2012年8月18—20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2012第七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论坛主题为"智能配电装备与技术、电能管理技术"。本届论坛将从智能电网建设中配用电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为出发点,围绕配用电环节,通过对本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更好地促进智能配电技术和电能管理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支撑我国智能电网的产业化应用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