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种原因引起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存在感染的可能性,往往不能进行一期骨移植,需等待伤口愈台、血管重建后进行二期修复。这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自1980年Klemm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防治骨软组织感染获得成功后,这种局部应用抗生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复合生物膜的制备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毒、无抗原性,它们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体内降解缓慢。本研究拟应用新技术纯化、合成、制备胶原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复合生物膜材料,为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应用提供新型膜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 ,PDGF)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功能影响及PDGF与骨保护素(os teoprotegerin ,OPG)在成骨细胞中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酶消化和组织块移行生长相结合的方法,从幼兔颅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进行培养,应用组织学和酶细胞化学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兔抗PDGF -BB、OPG抗体诱导培养成骨细胞,分析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及OPGmRNA表达。结果:PDGF -BB抗体组与对照组在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OPGmRAN表达方面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PDGF -BB抗体可抑制OB的分化成熟、骨质形成及OPGmRAN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中药复方(灭囊灵)和全歇、矾石、硝石等单方对猪囊尾蚴体外抑制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灭囊灵复方和单方对猪囊尾蚴虫体均有明显的破坏杀伤作用,但复方的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单方,提示临床宜使用复方治疗。  相似文献   

5.
MoSi2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当前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制备了MoSi2与MoSi2-Si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显微结构与力学特性。结果与讨论本文利用粉末冶金热压烧结法制备了MoSi2与MoSi2-SiC复合材料,测定了其维氏硬度,并利用JEOL的JSM-5600LV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其显微结构与维氏压痕特征。图1a和1b分别为MoSi2与MoSi2-SiC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由图1a(二次电子像)可知,MoSi2在相貌上无明显的细节;而从图1b的背散射像可以明显地看到因平均原子序数的不同所显示的两相组织:暗区为增强相SiC,亮区为…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与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样品中,悬浮细胞的制样比较复杂、特殊,我们对不贴壁的树突状细胞采用了离心成团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对比观察,自然沉降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常规方法制备原生质体扫描电镜样品容易造成原生质体变形和破裂,影响其电镜观测结果。本文工作中,通过选用适宜的固定剂对原生质体进行快速因定,然后将原生质体悬浮液滴在经过硅烷化处理而引入了胺基的玻片上,直接在玻片上进行原生质体洗涤、脱水、置换、临界点干燥、喷镀处理,避免了在制样过程中进行离心操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原生质体变形和破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为蒙药鹅绒藤药材鉴定研究提供地上部分表面的微形态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观察研究。结果:鹅绒藤叶片上下表皮、内外果皮、种子背腹面和花粉块的微形态各异。结论:为鹅绒藤药材微形态鉴定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柳毒蛾的触角结构与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柳毒蛾成虫触角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柳毒蛾成虫触角存在6种感受器,即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最多,栓锥形感器最少。经观察,柳毒蛾雌雄成虫的触角一般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其感器类型及分布具有性二型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成虫触角及感器类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双委夜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和特征差异不显著,二者均为丝状,分布有8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6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表面具有单孔和多孔,表明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嗅觉。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又分为不同的亚型,锥形感器分为两个亚型(SbaⅠ和Ⅱ),栓锥形感器分为三个亚型(SstⅠ,Ⅱ和Ⅲ)。栓锥形感器Ⅰ和Ⅱ在数量上较少。在雌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而且雄蛾毛形感器数量明显多于而且长于雌蛾。  相似文献   

12.
热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热盐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长期热成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间的关系。方法:用热盐水灌胃(55℃,150g/mL,2.5ml/d)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腺胃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扫描电镜观察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热盐水灌胃后第12周,大鼠胃粘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粘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柬状增生插入粘膜固有层中一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粘膜宽度变窄。扫描电镜见正常组大鼠胃粘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胃小凹(胃腺开口)壁衬有圆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体积基本一致,有短而稀的微绒毛。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粘液。热盐水组大鼠在12周时见胃粘膜细胞表面粗糙,粘膜表面糜烂、扁平;在32周时见胃粘膜细胞萎缩、腺腔直径增大、细胞表面破溃,并见纤维性渗出。结论:热盐水灌胃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损害,长期过成及过热刺激可能会诱发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了纤毛虫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cristata)腹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和形态发生特征.其中每片口围带小膜包括4列副小膜,第1列仅包含3个基体,此列在翻领部与其余3列紧密排列,在领部则位于分隔两列相邻小膜之间的嵴上.口围带在翻领部具有长度不等的侧向纤毛.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的翻领部和领部两端是完全更新形成的,领部其余部分则保留下来.后仔虫的口围带原基最初于左列中腹棘毛左侧形成.此外,形态发生期间老的口围带小膜后端一部分小膜保留,其随着逐步向后迁移,最后出现在后仔虫口围带的最前端,这部分老的口围带小膜可能对后仔虫口围带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贡献作用,或与中腹棘毛共同参与了后仔虫口围带的形成,这可能代表了腹毛类纤毛虫的一种新的口器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性信息素主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含量确定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分布部位。同时对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和雄蛾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主要分布于雌蛾腹末第8~9节的节间膜上,表面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刺状锥形突出体;雄蛾触角中分布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最多。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受器的分布明显比雌蛾触角上的数量多且密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游离细胞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制备的凋亡细胞样品,镜下凋亡检出率较低,细胞容易脱落变形,不能满足观察要求。本文采用200μmol/L双氢青蒿素作用前列腺癌PC-3细胞48h,诱导细胞凋亡;通过改良的制样方法制样并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阳性率明显提高,细胞贴附紧密、分布均匀,凋亡细胞超微结构比透射电镜更直观形象。  相似文献   

16.
云南贝母属药用植物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云南贝母属药用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绿黄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var.viridiflava S.C.Chen),紫花贝母类群与川贝母近缘,粗茎贝母(Fritillaria crassicaulis S.C.Chen),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5种(变种)贝母叶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其中紫花贝母类群和粗茎贝母为首次报道。研究发现,川贝母、绿黄贝母和紫花贝母类群较近缘,各种贝母的叶表面特征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放疗后乳腺癌患者头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三例放疗后乳腺癌患者头发的表面微细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放疗前后变化明显。放疗前毛干呈圆柱形,毛干毛小皮细胞鳞片状排列呈波浪样,并与毛干长轴大致垂直,与健康人头发比较未见明显差别。放疗后随着放疗累积剂量的增加,出现毛小皮排列层次紊乱,间距不等,游离缘外翻和局部毛小皮脱落,而且变化程度与放疗累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无细胞真皮基质(ADM)及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所制备的ADM经大剂量辐照后其形态结构是否有改变。方法:用高渗盐溶液除去皮肤的表皮,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胰蛋白酶处理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得到ADM。结果:通过SEM观察表明,ADM中细胞成分基本被去除,经20kGy辐照后,胶原纤维排列正常,结构完整。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基本去除皮肤中的细胞成分且辐照后不损伤胶原纤维的三维结构,可为临床修复烧伤创面提供良好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In-situ tensile tests of as-cast 96.5Sn3.5Ag eutectic solder were performed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using different strain 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various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behavior was observed on the specimen surface. It was found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g3Sn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and the special microstructure of β-Sn phases in Sn3.5Ag solder, grain boundary sliding (GBS) was no longer the dominant mechanism for this Pb-free solder. In the lower strain rate regime, accompanied by partial intragranular cracks, intergranular fracture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in Sn-Ag eutectic structure or along the interphase boundaries between Sn-rich dendrites and Sn-Ag eutectic phases occurred primarily for the Sn3.5Ag solder in the early tensile stage. However, significant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large areas for the specimens tested at higher strain rates, and cracks propagated in a transgranular manner across the Sn dendrites and Sn-Ag eutect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