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美学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美学包括建筑的形而上学和方法论两方面,从美学来说应当重视的是它的形而上学。本文还了建筑的语言学与美学的关系,文章还认为,建筑美学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始终有一种审美结构,在深层存在着审美准则。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存在方式及其美学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千里 《华中建筑》1998,16(4):45-47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学”的误解普通而深刻,在建筑领域中,这种误解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泛和对建筑基本目标的放逐,文章结合当代这思想的发展,从建筑的存在方式入手,探讨了建筑与生活的关系,并由此阐明了建筑形式与生活的关系,并由此阐明了建筑形式一建筑形式与建筑美学涵义之间所存在的根本面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美学的研究与国内美学研究总的发展形势是同步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建筑美学观念的提升,建筑美学专著的出版,研究与评论队伍的形成,以及建筑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一、美学研究的总形势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总形势显然是很好的。正如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所指出的,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趋势之一:在继续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艺术学的综合探讨的同时,看重从理论上探讨美学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创造、美学范畴等。趋势之二:从历史上来进行纵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和考古资料,揭示了楚建筑的美学意蕴,认为,楚建筑所蕴含的线型之美,和谐之美,因借之美,空灵之美,朦胧之美等美学特征,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中国建筑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析解构主义建筑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个世纪70年代不少先锋派建筑艺术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艺术实践,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解构主义建筑是以一种非美的美学和零度美学的观点对一切现存的建筑美学法则进行全方位解构。文章结合各种实例就各种解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构主义建筑语言的运用提出了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利 《山西建筑》2004,30(9):1-2
阐述了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掌握结构技术的同时也需认识建筑艺术,指出结构工程师应增强美学意识,使结构的科学美与建筑艺术美相互结合,共创完善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7.
曾坚  曹磊 《新建筑》1996,(4):61-62
在分析我国目前的建筑美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建筑美学体系除形式美规律以外,尚需包括本体论美学,中西建筑美学比较,当代建筑美学变异及美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并就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宗凯 《四川建筑》2011,(6):77-78,80
首先从美与建筑美学开始,阐述了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继而引出了高迪与他的曲线建筑。以当代建筑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评述高迪建筑之美在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中的体现与意义,为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复兴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9.
门的建筑美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钫  陈纲伦 《新建筑》2004,(3):72-75
“门”作为建筑的构件有着其自身的基本功能。由于门的象征性修辞手法能够传达非常丰富的美学意义,使之从建筑构成中被提取出来,发展成为依附于建筑的门建筑和依附于建筑群的门建筑。经历了现代建筑运动功能主义洗礼之后,建筑师们从门在千百年进化历程中所积淀的艺术造型及其具有的社会美学意义出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门式建筑,并使之成为重要的建筑与城市美学景观。  相似文献   

10.
唐孝祥 《新建筑》2003,(2):78-79
论文选取“近代”这一特定时域、“岭南”这一特定地域,以岭南文化为面、以美学理论为线、以广东近代典型建筑为点,运用新的美学理论进行点、线、面相结台的动态综合研究,以构建建筑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揭示近代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阎凤祥 《华中建筑》2007,25(4):7-18
通过对建筑学的危机及其归位、建筑美和生活美、建筑的艺术性、建筑艺术和实用艺术、建筑理论的贫困及其解脱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对建筑学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建筑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12.
王辉 《世界建筑》2010,(10):120-123
建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以及影响因素都在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在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指引下,有关建筑美学的研究也拉开了新的篇章。本文在人居环境理念下开展建筑美学研究,从建筑美与"学"(学科形态)、辩证学与思(切入视角)、空间形与意(二元范畴)、特色古与新(研究意义)这4个方面展开论述,尝试提炼出以新视角切入的建筑美学辩证法,希望能对新形势下建筑美学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又佳 《新建筑》2007,(3):7-10
当代建筑的美学观与传统建筑美学相比有着更加广泛的审美标准。这些新的美学倾向并不是对传统美学的否定,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有益补充。探讨了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呈现出的怪异、消解尺度、无中心等等与传统美学标准不同的审美倾向,分析其背后的哲学、美学、建筑学等语境,并指出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对当代建筑美学的拓展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表现什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星元 《新建筑》2004,(3):15-18
工业建筑是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类型。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一样,本质都是空间和形象的塑造。对工业建筑来说,除满足特定的生产工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工作环境舒适度和精神愉悦的美学要求。阐述在工业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在美学和文化层面,如何把握工业建筑功能,经济和美观的均衡,以及应遵循的建筑创作原则和成熟的建筑体系,避免走入创作误区,面对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建筑师应不断地探索和积极地回应。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建筑美学的研究历程中,人们不断的对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与运用进行研究。建筑是全世界人类进步发展的创造产物,也是人类时代的见证,建筑始终与艺术结合在一起,随着艺术观念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对称与均衡、比例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等方面分析出建筑形式美之间的关系,浅析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以致达到使其更好的运用到建筑中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筑美学和建筑艺术是建筑学的重要分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是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新兴学科,在建筑设计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调研对象---酒店及餐饮建筑的建筑艺术性出发,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美学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静  何雯 《山西建筑》2007,33(29):31-32
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以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对风水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标准在建筑审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是建筑美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适应这一变化,重新认识和阐释我们的建筑基本方针,使其能保证绝大多数人民的经济利益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红岭 《新建筑》2004,(3):65-67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伦文化,其中儒家伦理是主体与核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建筑在诸多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着重分析了“礼”与“中和”观念对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建筑思想、建筑形制、建筑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技术美学的发展、生态理念的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及新理念将创造全新的建筑形象和美学标准。本文力图挖掘技术美在建筑中的反映规律,从建筑与技术的良性互动来研究技术带来的美学思考,为建筑师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创新思维创作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