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借助于Li^+阶跃示踪实验建立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滤层反应器的流体流态多参数模型。该模型将UBF反应器中的污泥床、污泥层、填料层描述为三个含有死区的、通过活塞流、返混流及短路流相连的全混流反应区,进而利用该模型和比基质降解方法建立了UBF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取得了精对苯二甲酸废水基质动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3.
较详细介绍了甲醇生产废水和液体丁羟橡胶生产废水的厌氧处理试验情况。试验得出:进水CODcr浓度1500mg/L,中温条件下,容积负荷达20~32kgCODr/m~3.d,沼气产率0.4~0.5Nm~3/kgCODr,沼气中甲烷含量70%左右,出水串联好氧处理可达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型Fe-C微电解反应器(1~#)易堵塞、易短流的缺点,设计了改进型仓式微电解反应器(2~#),并比较了两种反应器对胜利油田某采油厂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4、进水流速为0.2m/s、反应区高度为40cm、进水COD值为480mg/L的条件下,2#和1#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30min和60min,COD去除率分别为86%和70%,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8.4%和94%。2~#反应器通过改善流态,增大了废水与电解质材料的接触面积,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提高了COD和浊度的去除率。某油田的中试结果表明,2#反应器对高浓措施废液悬浮物、黏度、总铁、总硬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78%~42.31%、12.54%~32.38%、69.23%~71.17%和37.29%~61.76%,较改进前均有较大提高,处理后水质达到该油田采出水回注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涵盖孔堵塞模型和滤饼层过滤模型的组合模型来描述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内连续错流微滤过程。基于膜孔标准堵塞机理和膜孔中间堵塞机理,建立了孔堵塞耦合模型;基于颗粒流体动力学建立了滤饼层过滤模型,并对该过程中的滤饼层空隙率计算进行了新的修正。采用空气-水-FCC平衡剂体系的冷态过滤实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2015,44(6):705
采用振荡式浆态床反应器研究了Ni Mo催化剂作用下的菲催化加氢行为及其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氢初压对菲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氢初压均有利于菲催化加氢反应,在反应温度380℃、氢初压9 MPa、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菲催化加氢转化率可达80.34%。菲催化加氢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菲和H2均为分子状态吸附,催化加氢反应过程中的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由此推导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并同时用统计检验法验证了机理假设的合理性。由实验数据求得菲在浆态床内催化加氢的活化能为25.99 k J/mol。  相似文献   

7.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的废水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两段好氧法处理PTA废水工艺在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的工业试验情况,结果说明,该工艺处理PTA废水是成功的,处理后的废水中ρCOD<100mg/L。同时将处理PTA废水的两段好氧与厌氧-好氧两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段好氧工艺具有负荷高、流程简单、处理深度高、不耗碱、开工周期短、耐冲击、污泥活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存在能耗大、剩余污泥量多的弱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集成化的数学模型预测活性污泥系统的性能是污水处理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国际水协会(IWA)建立了4种活性污泥模型,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2号模型(ASM2)与2d模型(ASM2d)、3号模型(ASM3)。简要介绍了这4种模型,并着重介绍了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同时,介绍了基于活性污泥模型的GPS-X软件。  相似文献   

9.
振荡流反应器及其在污水处理絮凝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管式反应器中加环状挡板,在底部增加一个活塞式往复运动,构成一种新型振荡流反应器,此反应器和传统搅拌反应器相比有很多优点。为了放大和应用,首先对试验装置做模型化处理,用电导率仪连续精确测定示踪剂浓度,利用概率知识验证多级混合串联模型;然后根据相似放大原理建立中试装置,用于污水处理,做絮凝反应试验,与搅拌式反应器进行对比。对比试验证明了新型振荡流反应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径比约17的管式液相加氢反应器,在实验室中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加氢脱硫幂函数型表观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反应前加与不加陶瓷膜管混氢器的反应结果来考察流体流动和混合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混氢器时,管式液相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偏离平推流模型较大;加混氢器后管式液相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偏离平推流模型较小,平均相对偏差仅为2.72 %;说明造成偏离的主要原因是气液的混合而不是返混;采用轴向扩散模型的偏差与平推流模型相当,说明加混氢器后催化裂化柴油管式液相加氢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可视为理想平推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