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针对弯曲型应变筋式切削测力仪设计时提高灵敏度必然会降低刚度这一矛盾,提出在弯曲变形筋上有意地设置应力集中源,利用其受载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既提高了测力仪的灵敏度,又保持其有较高的刚度,这样一种新的设计思想.通过模型实验,对如何选择和设置应力集中源及其效果等给出一些设计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在实际测力仪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直筋式钻削测力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压、剪切原理,进行了直筋式钻削测力仪的设计,该测力仪可以在保证灵敏度足够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测力仪的刚度与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结构多用途切削测力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测力仪灵敏度与刚度系数的乘积为测力仪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了几种典型测力仪变形筋结构的性能,开发研制了适用于车,铣,刨,钻等切削过程的多用途测力仪。  相似文献   

4.
我校设计制造的八角环车削测力仪的特点及性能指标我校现在制造的八角环式车削测力仪,是1978年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设计的。由于当时搜集到的结构类型还不多,认为装刀体外伸结构灵敏度较高,所以选择了外伸式。外伸的装刀体高度小于八角环的总高度。为了得到较好的静刚度和固有频率,在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器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切削力测量特点,提出将FBG应用于切削力测量,设计了八角环结构的切削测力装置并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利用FBG传感器测量八角环弹性体应变,构建了切削力测量系统,并进行了不同切削用量切削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FBG的切削力测量方法可行,结构可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常规的标定车削测力仪方法,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对标定车削测力仪时的向间干扰,利用线性叠加法进行消除,并导出标定方程组.本方法具有标定精度高,能较精确地测量各切削分力,与其它消除车削测力仪向间干扰方法相比,更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金属切削测力仪是研究金属切削科学的重要实验工具,而测力仪各向之间的相互干扰,一直是影响测试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测力仪的测试精度,人们对常用的电阻应变切削测力仪,在结构设计、电路连接及贴片技术等方面都作了许多研究,但测力仪各向之间的相互干扰,仍难避免,需要对测力仪的三向读数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国内外所研制的平面磨削测力仪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1)力-应变信号之间的直线性差;(2)水平和垂直方向力的相互干扰大;(3)灵敏度高而刚度低,固有频率低;(4)刚度高而灵敏度过低。为了克服以上缺点,进一步提高测力仪的设计制造水平,并改善其动静态性能,我们改进研制成功了 MP 型两向八角环应变式平面磨削测力仪。它具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般切削测力仪的精度都不很高。影响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干扰的存在。现以较常用的电阻应变片式三向车削测力仪为例,对其干扰和定度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发生干扰的影响因素和消除干扰的措施 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讨论了设计测力仪的基本要求;其次讨论了弹性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项问题;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在弹性系统中要避免联接面;(2)在设计电容或电感测力仪时,应注意把原始间隙D 做得尽量小。(3)在设计用电阻转换器的测力仪时,应注意宁可减少弹性部分的宽度b,而增加其厚度h 并缩短长度l,使其在保持预定的刚度下得到较大的灵敏度。(4)当同时须测几个方向的作用力时,一方向的作用力不应影响另一方向力所引起的变形量,或应尽量减少这种影响。(5)测力仪在测定某一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力时,其弹性系统的变形不应使工作过程中的主要条件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上承式拉索拱桥成桥索力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矩阵法和单位荷载法建立索力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未考虑施调索力间相互作用的不足,提出了双影响矩阵法,并对其进行理论推导;该方法以拱肋弯曲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无迭代过程,可直接得到优化索力的精确值;并以1座200 m跨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为例,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索力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双影响矩阵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TX型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复杂边界条件下X支管平面内抗弯刚度的影响,以相贯节点足尺试验为基础,采用量纲分析得到影响相贯节点抗弯刚度的主要无量纲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X支管平面内抗弯刚度受主要无量纲参数的影响,并展开研究.试验表明:主管的轴向拉力可以略微提高X支管平面内抗弯刚度.通过分析几何因素对抗弯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X支管平面内抗弯刚度主要取决于X支管与主管的宽度比和宽厚比.  相似文献   

13.
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就一种新型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密肋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进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形式,提出墙体的三阶段受力模型,给出墙体的恢复力模型,探讨墙体的抗震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构造要求.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墙体的破坏形式主要分为剪切型破坏、弯曲型破坏,其中剪切型破坏属于合理的破坏形式;墙体中的砌块、框格及框架,能够在试验的不同阶段依次发挥作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体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墙体的抗震设计方法体现出抗震控制设计思想,墙体的施工构造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推导了薄壁杆件在翘曲位移假设下的扭转刚度矩阵,同时给出了拉(压)、弯曲和扭转下薄壁梁单元刚度矩阵。对不同截面薄壁梁单元的联接进行了研究,并用最小二乘法处理联接处的位移协调,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To study the stiffness distribution of girder and the metho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of cable-stayed bridge, a simplified dynam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named three beams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girder with double ribs.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model four stiffness formulae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Hamilton principle. These formulae reflect wel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lexural, shearing, free torsion and restricted torsion deformation, respectively.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bout modal parameters was put forward by combining method of peak value an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ccording to modal test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and modal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a long-span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s of frequencies betwee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st results are less than 10% mostl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modal parameters for cable-stayed bridge are determined to be the longitudinal floating mode, the first vertical flexural mode and the first torsional mode, which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of stiffness distribution for three beams model is accurate and metho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is effective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modal test.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叠合梁设计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叠合梁受力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分析了二次受力叠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受拉钢筋"应力超前"、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和截面内力转移等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叠合梁的界限受压区高度、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叠合面受剪承载能力和变形计算进行了分析与综述;最后,分析了预应力RPC-NC叠合梁的应用前景,并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这种新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装自RMT-150B试验系统的单剪试验仪进行饱和砂土与结构界面单剪试验,研究高应力条件下界面本构模型及界面剪切刚度变化趋势,为高应力状态下涉及到界面力学问题的工程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中,首先对剪切盒中的砂土进行固结,然后法向应力恒定在高应力水平上开始界面剪切,并记录试验数据,剪切时保证砂土能相对自由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力下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非线性弹性一理想塑性特征,不同于直剪试验条件下二者呈现的双曲线关系;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曲线能克服NEPP模型中双曲线的缺陷,其取代双曲线形成新的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幂函数,线性函数更适合描述界面初始剪切刚度同法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基于新的界面模型给出了界面切线剪切刚度的公式,同时比较了2种模型的界面切线剪切刚度随剪切位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桥门机主梁设计时主要是强度限制还是刚度限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计算数据与曲线,得出强度刚度限制主要与对刚度的要求、起重机跨度的范围及主梁高度与宽度的比值等因素有关,即当对主梁刚度要求较严时,在一定的跨度范围内,或者主梁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较小时,桥门机主梁设计主要由刚度限制;而当对主梁刚度要求不高及较小跨度和超大跨度时,或者主梁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较大时,桥门机主梁设计则由强度限制。这为起重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