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四川省某岩浆岩型原生金矿(金品位为4.92×10-6)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别试验研究。该原生金矿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中基性岩浆岩型金矿,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蚀变矿物,以白云母为主,其次为次闪石。该矿采用常规的炭浸及全泥氰化浸出时浸出率较低。根据该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在粗磨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58.2%条件下,经一粗、一精、一扫选别,精选尾矿和扫选精矿集中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试验,能获得金品位56.6×10-6、金回收率为96.43%的金精矿,尾矿中金品位仅为0.19×10-6,浮选所获金精矿属高砷、高硫金精矿。  相似文献   

2.
再论甘肃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特征及品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矿石品位分布的实际情况与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规律为对数正态分布,从理论上证明该金矿矿体品位受1~2 种主要地质因素的影响,即Au 元素的赋存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矿质对于硫化物是有选择性的,但矿床的形成是多期次矿质叠加的结果。矿石品位分布的数学模型是均值为3.566×10-6、均方差为2.006×10-6 的对数正态分布。通过对矿床平均品位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的研究,认为矿床属品位均匀型矿床,建议矿床的边界品位为1.0×10-6,特高品位下限为29×10-6。矿床中高品位矿体(10×10-6~17.78×10-6)仍具有找矿潜力。矿床东部地带23 号勘探线以东标高在1 700~1 800 m 之间,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藏某大型选矿厂在处理高海拔复杂氧化铜浮选精矿时存在品位不合格、回收率不理想的问题,对矿物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基于此开展磨矿细度及浮选药剂制度优化试验。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铜氧化率为36.80%,其中结合氧化铜占16.59%,铜品位为0.51%,金品位为0.25×10-6,银品位为14.24×10-6,矿石中含铜量较高的次生铜矿物砷黝铜矿多与黄铁矿连生或共生,影响到铜精矿的质量和铜的回收率;矿石中含有一定的白云母、长石、石膏和方解石等,在磨矿过程中极易产生泥化现象,影响铜矿物上浮。为此现场在选矿中通过添加大量石灰,利用高碱度和新型药剂T506来抑制黄铁矿的上浮。试验室闭路试验表明:采用现场一粗三扫三精浮选流程,在粗选作业段采用新型抑制剂T506替代部分石灰,并适当增加Na2S用量,精选作业段在pH=11的基础上适量增加T506用量,可获得精矿铜品位为19.72%,金品位为2.66×10-6,银品位300.36×10-6,铜回收率为65.50%,金回收率为18.36%,银回收率为35.92%的试验指标。精矿品位较现场生产条件提高了9.18%,铜选矿作业回收率提高了4.87%。  相似文献   

4.
国外某金矿石含硫高,黄铁矿和毒砂含量高,金以微细粒状包裹于硫化矿物中。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精矿再磨再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25.01 g/t、金回收率72.74%的金精矿1,金品位11.06 g/t、金回收率21.18%的金精矿2。研究结果为该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也为其他同类金矿选矿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金高硫铜矿石回收金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硫矿中低品位伴生金由于难富集到计价品位而常被忽略回收。针对含铜1.84%、含硫11.09%、含金0.12×10-6的低金高硫铜矿石,采用P10作为选铜金捕收剂,H2SO4作为选硫活化剂,丁黄作为选硫捕收剂,在低碱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铜20.98%、铜回收率为86.23%,含金1.2×10-6、金回收率为74.80%的铜金精矿及硫品位为48.9%、硫回收率为74.47%的合格硫精矿,实现了铜、硫、金的高效综合回收。低碱度铜硫分离工艺使活化剂用量大为减少,有利于硫的综合回收,降低了选矿成本。  相似文献   

6.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不同工艺流程的探讨试验,并在最佳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浮选工艺的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以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时,可获得金品位为30.01×10-6,回收率为76.18%的金精矿,金回收率较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工艺明显提高;调整工艺流程结构,采用一段粗磨浮选—扫选精矿再磨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33.45×10-6、金回收率为79.93%的金精矿。该流程选矿指标相较于一次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的指标更优,是适宜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7.
虎拉林金矿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东缘,乌玛一西口子隆起区北端与八道卡一恩和哈达中侏罗纪断陷盆地西南边缘的接壤部位,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中一高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总体走向呈SN向,平均品位1.40∽3.70×10-6,最高137×10-6,近SN向断裂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黄铁矿和黄铜矿是主要载金矿物,成矿年龄为135.5Ma,成矿温度为320°∽360℃ ,找矿标志明显,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
辉锑矿、毒砂呈浸染状与脉石交生浸染难选金矿石中,辉锑矿、黄铁矿及毒砂间共生关系密切。矿石泥化严重,品位较高,可选性差,直接全泥氰化回收率仅为47.62%。采用正交析因法进行全泥氰化优化控制条件选择,确定NaOH为碱浸药剂,矿物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5%,碱浸浓度60 kg/t,碱浸时间32 h,碱浸温度26 ℃,碱浸后进行氰化,NaCN浓度为5×10-4~10×10-4,氰化浸出时间32 h,氰化浸出率可达到85.04%。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含金铜废石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结合矿石性质,即部分金铜矿物嵌布较粗,本次采用金铜部分快速优先浮选工艺,实现了含金铜废石资源化利用。废石中含金0.41×10-6、铜0.17%,经部分快速优先-一粗-三精-三扫闭路流程,获得含金26.26×10-6、铜13.34%的金铜精矿,金回收率达63.16%,铜回收率达79.23%,选矿效果较好,值得在同类型矿山进行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某黄金矿山的矿石性质变化造成现有的浮选药剂与矿石性质不匹配,导致生产指标失稳,使得金的回收率产生较大波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实验室试验和全流程闭路试验。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以传统的硫化矿浮选工艺为基础,采用富硫化物的方法辅之高效的浮选药剂,提高了硫化矿中的有价成分金的回收率。在实验室条件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浮选药剂和浮选时间,品位为6.5×10-6的原矿金回收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90%,浮选金精矿品位为60×10-6,尾矿为0.4×10-6。在原矿品位和精矿品位不变的条件下,实验工艺流程更环保,浮选时间更合理,回收率更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1.
要:某含金铁矿石属于变质沉积型铁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赤铁矿和磁铁矿,还含有品位为1.09×10-6的金。金矿物嵌布粒度极细且赋存在赤铁矿物中,使得金与铁很难分离。经过“(粗磨)弱磁选+(细磨)浮选+中强磁选”的联合选矿工艺试验流程,得到含金品位53.37×10-6、金选矿回收率60.47%的金精矿,得到含铁品位64.41%、铁选矿回收率75.51%、产率62.06%的铁精矿,选矿技术指标较好。磨矿细度对金矿物的回收和弱磁性铁矿物都至关重要,为了降低磨矿成本,采用阶段磨矿和阶段选别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胶东招平断裂带金矿成矿指示元素特征及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招平断裂带上的大尹格庄、夏甸、山后、大磨曲家等金矿进行了矿体原生晕测量,分析了Au、Ag、Cu、Pb、Zn、As、Sb、Bi、Mo、Hg 等10 种元素,统计了微量元素含量和相关系数。与金相关的元素中,As 在每个矿床均出现;Ag、Pb、Cu、Sb 在大部分矿床出现;Mo、Bi、Zn 只在个别矿床出现。前缘晕元素As是最好的成矿指示元素,可以用As 的含量结合其他元素异常开展地球化学深部预测。划分了As、Au 元素强弱异常标准,As 元素含量大于4×10-6 为强异常,1.5×10-6~4×10-6 为中等异常,小于1.5×10-6 为弱异常;金元素含量大于35×10-9 为强异常,10×10-9~35×10-9 为中等异常,小于10×10-9 为弱异常。总结了深部地球化学预测的3 种准则,经矿区实际验证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杨波  童雄  谢贤  王晓 《黄金科学技术》2020,28(2):285-292
甘肃某金矿矿石金质量分数为4.3×10-6,锑、砷和碳依次为0.48%、0.37%和1.84%,属于典型的复杂难处理锑金矿,现场生产采用"重选-浮选-浮尾氰化"工艺回收金和锑。由于矿石中金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锑、砷和碳等杂质含量高,导致金总回收率仅为82%,金损失严重。为提高金回收率,采用电子探针对浮选尾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提高金回收率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矿中部分金以晶格金或包裹金形式赋存于毒砂、黄铁矿和辉锑矿等硫化矿物中,氰化浸出过程中难以与浸出液接触,是导致金损失过高的主要原因;氰化浸出前先对浮选尾矿进行分级,分级后对+0.038 mm粗粒级进行再磨和活化浮选,强化对包裹金和晶格金的回收,然后再将粗粒浮选尾矿与-0.038 mm细粒级合并进行氰化浸出,金总回收率可提高约9个百分点,尾渣中金质量分数降低至0.3×10-6以下。  相似文献   

14.
氧分压一直是影响烧结矿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不同氧分压进行的烧结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化性气氛下,生成的矿物主要有赤铁矿和铁酸钙,出现了针状铁酸钙晶形.氧分压从7.10×10-4至7.89×10-5Pa时,矿物组成区别不大,只是在局部产生少量的磁铁矿.氧分压从4.44×10-5Pa开始,赤铁矿明显减少而磁铁矿增加.在高碱度烧结矿中,为了获得合理的烧结矿矿物组成与形态结构,氧分压应控制在2.12×104~7.10×10-4Pa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DPIS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分布等矢量化空间数据库资料,按照"信息量法"或"证据权法"的方法步骤,完成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找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对地层、断层、岩体、化探异常、重砂异常和线环形构造6类地质标志分别进行了空间分布统计,共统计了83种标志状态,按照3 km×3 km的网格,借助DPIS将工作区划分为1 550个网格,按照信息量的频数分布以1.4为下限,将其划分为3级(其中Ⅰ级3.0;Ⅱ级为1.4~3.0;Ⅲ级为0~1.4),并将Ⅱ级以上定为找矿的有利靶区;对阳山金矿带的下一轮成矿预测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部虎拉林金矿床矿石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拉林金矿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北段,属于与斑岩体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和黄铜矿,同时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矿石的主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交代和包含;矿石的主要构造为浸染状、角砾状、脉状和团块状。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其形态以角粒状、尖角粒状、长角粒状和麦粒状等居多,以中细粒者常见,最大粒度为0.38 mm×0.42 mm×0.06 mm。金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是裂隙金和包裹金。依据矿石中金矿物粒度和赋存状态特征,建议矿石的磨矿细度选择以10 μm为宜,并可采用重选—浮选法进行选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某金铅锌复杂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指标较低、药剂制度复杂且用量大等问题,分析了原矿的矿物组成及矿石性质,并开展了大量探索性试验,最后提出采用磁选脱除磁黄铁矿-金铅混合浮选-金铅分离浮选-尾矿活化选锌的原则流程处理该矿石。结果显示: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含量为43.68×10-6,回收率为46.12%的金精矿;铅精矿中金含量为162.00×10-6,回收率为35.39%,铅含量为38.53%,回收率为72.24%,金的累积回收率达81.51%;锌精矿中锌含量为42.79%,回收率为67.51%。与原有选矿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选矿指标还大幅减少了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选金尾矿资源中金的高效回收,对陕西省某含硫黄金尾矿(硫含量为11.60%、金含量为1.5×10-6、包裹金含量为84.77%)进行预处理—浮选预富集—浮选中矿再磨—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搅拌、超声及添加H2SO4、Na2S预处理均可以改善金矿物表面性质,从而提高浮选回收率;原料添加H2SO4预处理后经2次粗选得到金品位为6.94×10-6、金回收率为87.22%的混合粗精矿产品,浮选回收率较无预处理时提高了10.52%,实现了裸露金和硫化物包裹金的预先富集;粗精矿经一次抑硫精选,获得金品位为21.65×10-6的金精矿;在-0.038 mm含量占95%、NaCN质量浓度为0.16%和浸出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精选中矿直接浸出率为91.48%,实现了包裹金的分离回收;最终得到金的选冶联合总回收率为80.45%,实现了高硫包裹型难处理金尾矿资源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