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离子注入法,以7e14/cm2和1e15/cm2的剂量对InP进行稀土元素Er的掺杂,采用了两种未加淀积膜覆盖的退火方式,在10K下均观测到InP中Er3+1.54μm特征光致发光峰.光致发光(PL)和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给出发光强度和晶格恢复程度与退火条件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Er3+在InP中的光激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nP晶格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用正电子湮没方法鉴别InP半导体中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量了各种InP样品中的正电子寿命谱,用正电子湮没率连续分布测量(CON-TIN分析)结合PATFIT分析正电子寿命谱,肯定了在n型和半绝缘型InP中有In空位VIn和P空位VP,而在p型InP中只观察到In空位VIn.正电子寿命的温度关系表明所观察到的n型和半绝缘型中的VIn和VP以及p型InP中的VIn均为电中性.改进了常规的多普勒展宽谱仪.利用这一谱仪测量了n型及半绝缘型InP的多普勒展宽谱,结合正电子寿命测量结果,观察到在掺Fe的半绝缘型InP中存在VP-Fe络合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室温下Na吸附下于P型InP(100)表面对其氮化反应的影响.通过P2p、In4d芯能级谱的变化,对Na/InP(100)表面的氮化反应的研究表明,碱金属Na的吸附对InP(100)无明显的催化氮化作用,即使采用N2/Na/N2/Na/N2/Na/InP(100)的类多层结构,在室温下也只有极少量的氨化物形成,而无明显的催化氮化反应发生.碱金属吸附层对Ⅲ-Ⅴ族半导体氮化反应的催化机制不同于碱金属对于元素半导体的催化反应机制,碱金属对元素半导体的催化氮化反应,吸附的碱金属与元素半  相似文献   

4.
2MeV、(1~2)×1014cm-2硅离子注入SI-InP(Fe)造成负的(-3.4×10-4~-2.9×10-4)晶格应变,光快速退火的激活能为0.26eV。880℃/10s退火可得到100%的施主激活。间断两步退火(375℃/30s+880℃/10s)使注入层单晶恢复完全,较大程度(20%~35%)地改善了载流子的迁移率。四能量叠加注入已能在0.5~3.0μm的深度区域形成满足某些器件要求的低电阻(7.5Ω)高浓度[(2~3)×1018cm-3]的n型导电层。  相似文献   

5.
注C~+硅多孔结构的蓝光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晶硅进行C+注入,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1e15~1e17/cm2.在N2中经950℃退火1小时后,注入层形成尺寸为1~3μm的β-SiC沉淀.进而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将样品制成多孔结构.在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可以发射强度较大的蓝光,光强是通常多孔硅的数倍以上,谱峰处于480nm和505nm附近.这一方法简便有效地实现了硅基材料的蓝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X射线衍射动力学理论研究As~+注入S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DCD法测量了注入能量为160keV,剂量为1e14~3e16cm-2,退火温度为500~700℃的As+注入Si<111>的Rockingcurve.在建立台阶模型和分布函数的基础上,用XRD动力学理论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曲线,得到晶格应变随注入深度的变化,以及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恢复情况.实验发现,剂量为1e16cm-2、600℃退火,Rockingcurve出现双峰,说明有固相外延层形成.剂量大于1e15cm-2,呈现了非晶特性.  相似文献   

7.
沈鸿烈  徐宏来 《半导体学报》1994,15(6):435-438,F003
本文报道Si+注入InP材料与AuGeNi合金和W金属膜的欧姆接触特性.发现Si+单注入样品与二者均形成较好的欧姆接触,共P+注入的样品中比接触电阻则大大下降(约小一个数量级).卢瑟福背散射分析表明,600℃热处理后W金属膜与InP界面作用很小,而800℃热处理后界面有一定的互扩散.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Si+注入InP材料与AuGeNi合金和W金属膜的欧姆接触特性.发现Si+单注入样品与二者均形成较好的欧姆接触,共P+注入的样品中比接触电阻则大大下降(约小一个数量级).卢瑟福背散射分析表明,600℃热处理后W金属膜与InP界面作用很小,而800℃热处理后界面有一定的互扩散.  相似文献   

9.
硅分子束外延中硼δ掺杂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硅分子束外延技术和B2O3掺杂源,成功地实现了硅中的硼δ掺杂,硼δ掺杂面密度NB可达3.4e14cm-2(1/2单层)以上,透射电镜所示宽度为1.5nm.我们首次用原位俄歇电子能谱(AES)对硼在Si(100)表面上的δ掺杂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在NB<3.4e14cm-2时,硼δ掺杂面密度与时间成正比,衬底温度650℃,掺杂源温度9000℃时,粘附速率为4.4e13cm-2/min;在NB>3.4e14cm-2时,粘附有饱和趋势,测量表明在硼δ掺杂面密度NB高达4.4e14c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真空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了碱金属Cs/InP(100)界面形成和电子结构特性.XPS和UPS测量表明,在Cs的覆盖度低于0.5ML时,Cs与衬底InP之间既没有化学反应也没有扩散.当Cs的覆盖度大于0.5ML时,In和P开始向表面扩散,且Cs与P发生弱的化学反应.饱和吸附的Cs/InP(100)界面在不同温度退火时,一部分Cs脱附,一部分仍留在InP体内.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XPS和UPS研究了氧在Rb复盖的和清洁的InP(100)表面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可以使衬底的氧化能力大大增加.在氧的暴露量低于1L时,氧主要吸附在碱金属原子之间的InP衬底上,且位于Rb原子层之下.当氧暴露量增加时,氧主要还是吸附在Rb覆盖层下面,这时衬底开始氧化.在清洁表面,氧主要吸附在In原子上.样品退火后,Rb部分脱附,同时,衬底的氧化物相(InPO4)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平面结构正面进光高速GaInAs/InP平面PIN光电二极管(使用Si-InP衬底)。该器件具有高的稳定性(在150℃下经1440小时高温老化后,暗电流无变化),大带宽(15GHz),高响应度(在1.3μm波长下,响应度为0.94A/W)。  相似文献   

13.
邢启江  章蓓 《半导体光电》1996,17(4):357-361
研究了快速热退火对应变InAs/InP单晶子阱结构光学性质的影响。样品经最佳条件700℃,5s的快速热退火,8K温度下量子阱的荧光强度地加了4倍,量子阱荧光峰仅蓝移1.5meV。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两种不同的补偿机理是引起深硼注入后观测到的载流子移出的原因:1)注入损伤,它主要引进导带下约0.55eV处的一个深能级窄带并且可在500℃左右温度下退火消除;2)形成硼施主络合物,可用它解释S70℃退火后仍观测到的载流子移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低压MOCVD下生长压力和Fe源/In源摩尔流量比对半绝缘InP电阻率的影响.得到了用LP-MOCVD生长掺Fe半绝缘InP的优化生长条件.在优化生长条件下得到的Fe-InP的电阻率为2.0×108Ω·cm,击穿电场4×104V/cm.用半绝缘Fe-InP掩埋1.55μm多量子阱激光器,激光器的高频调制特性明显优于反向pn结掩埋的激光器,3dB调制带宽达4.8GHz.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辐照对InP(100)表面硫钝化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含有过量硫的(NH4)2Sx对InP(100)表面进行化学钝化和辉光放电电子束辐照处理,液氮下光致发光强度比未辐照的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1.5倍,比未钝化的提高了5倍.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研究了电子辐照对InP表面硫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钝化InP表面经电子束辐照可以促使S与InP中的In更好的化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报告我们气态源分子束外延实验结果.材料是GaAs(100)衬底上外延的晶格匹配的Iny(Ga1-xAlx)1-yP(x=0~1,y=0.5),InGaP/InAlP多量子阱;在InP(100)衬底上外延的InP,晶格匹配的InGaAs、InAlAs以及InP/InGaAs、InP/InAsP多量子阱,InGaAs/InAlASHEMT等.外延实验是用国产第一台化学束外延(CBE)系统做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能量为100keV,剂量为1×1018cm-2的N+注入到硅基体中,经1000~1200℃之间快速退火后,形成了含氧的硅与氮化硅镶嵌结构的薄膜层.在室温下观测到主要来自于45nm表面层的能量分别为:3.3eV、3.0eV、2.8eV和2.2eV的光致发光.通过XPS、AES的分析,确认了由于氧的插入,样品中N-Si-O缺陷,Si/SiO2界面发光中心,分别是引起3.0eV和2.2eV的光致发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量子限制Stark效应理论计算了InP系量子阱中激子的波函数及激子的能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电场条件下激子能量的红移,以及吸收系数的变化.然后,根据K-K关系计算了折射率的变化,得到了一定强度外电场条件下,折射率变化与波长、组份及阱宽的关系.按照我们的计算,折射率变化可达2.54e-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传统的掩埋新月型激光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1.3μmInGaAsP/InP大功率激光器结构-选择性质子轰击掩埋新月型激光器(SPB-BC).文中对其制作过程及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测量.它的最低阈值电流小于10mA,对于n-InP衬底,它的最大输出功率为65mW,p-InP衬底,最大输出功率为80mW.在重复频率为2.1GHz时,测得光脉冲的半宽度(FWHM)为18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