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钒系催化剂是尤尼帕 PE 工艺第三代催化剂,在钒系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产出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及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树脂。当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如含氧、含硅或含磷化合物时,树脂的分子量可以由宽变窄,密度也可在一广阔的范围内变化。本文综述了联合碳化物公司钒系催化剂的最新发展,其配方及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有机相法制备钒磷氧催化剂前体的过程中引入铋助剂,考察了不同n(Bi)/n(V)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n(Bi)/n(V)=0.01时,催化剂(Bi0.01-VPO)的收率达到最大(42.6%),与没有掺杂铋助剂的催化剂(VPO)相比其转化率由31%提高到71%。采用BET、XRD、SEM、XPS分析手段,对催化剂(Bi0.01-VPO)与(VPO)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添加铋助剂改变了催化剂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使催化剂表面钒的平均氧化态和表面n(P)/n(V)比都有所升高,略微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4.
以三氧化二钒为钒源,在体系中引入氧化剂和水夹带剂,合成了乙酰丙酮氧钒,实现了乙酰丙氧钒的绿色连续合成。探讨了空气、过氧化氢和氧气三种氧化剂对乙酰丙酮氧钒合成的影响,对产物进行表征并与商业乙酰丙酮氧钒对比。结果表明,引入氧化剂之后,乙酰丙酮氧钒的产率显著提高,三种氧化剂制得的乙酰丙酮氧钒产率均可达到80%以上,其中氧气氧化效果最好,当氧气流量为200 mL/min,回流2 h时,乙酰丙酮氧钒产率可达90%。XRD、FTIR和TG结果显示,本研究合成的乙酰丙酮氧钒纯度较高,与商业乙酰丙酮氧钒可比。 相似文献
5.
6.
对低品位的硅藻土采用“煅烧—水洗—酸处理”工艺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水洗次数、水洗温度、酸质量分数及热煮时间等对载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煅烧2 h,60℃水洗2次,质量分数40%~45%的硫酸热煮12 h后,得到的硅藻土w(SiO2)>90%,w(Al2O3)<3%,w(Fe2O3)<1%,堆密度小于0.38 g/mL,烧失量小于5%,孔容大于1.50 cm3/g,比表面积大于60.0 m2/g,是一种性能较好的钒催化剂载体。 相似文献
7.
8.
介绍硫酸生产中高气浓SO_2转化、特别是冶炼烟气干法净化制酸中采用沸腾床钒催化剂的优越性和工业规模试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通过剖析,认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10.
开展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得高品位的贵金属,而且可以使废催化剂的有害部分减量化甚至无害化,解决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本课题对废催化剂中贵金属钒的浸出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氧化焙烧-浸取法,可以从废催化剂中回收得到较纯的五氧化二钒。结果表明,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均不适合做焙烧过程的附加剂,焙烧工艺条件为:采用CaCO3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钒催化剂载体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四大矿区的硅藻土性能进行综述。探讨了作为载体的硅藻土的性能对硫酸生产钒催化剂质量的影响。优质的原矿和合理的精制工艺是保证硅藻土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新型低温钒催化剂S112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两年的试验,从助剂的选择、助剂的加入比例及加入方式着手,研制了S112新型低温钒催化剂,工业使用情况表明:该催化剂起燃温度低,使用温度范围宽、活性高,可作为含铯催化剂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废钒催化剂为原料,经水浸-还原酸浸-萃取-沉钒等环节制取五氧化二钒、硫酸钾、液体硅酸钠的方法。考察了以三正辛胺(TOA)-仲辛醇-煤油溶液为萃取液提钒的最佳工艺条件: 将废钒催化剂磨碎至
375 μm左右,经过水浸、还原酸浸后,合并其浸出液进行氧化,在水相pH为2.3时,用9%的TOA-3%的仲辛醇-88%(均为质量分数)的煤油溶液萃取, 在浸取时间为2.5 min条件下, 经三级萃取, 钒的萃取率达99%以上;在pH>8、反萃取剂为0.25 mol NaOH+0.25 mol NaCl、反萃时间为3 min条件下, 经三级反萃, 钒的反萃取率达99.4%。在此工艺条件下, 钒、钾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1.5%和93.8%,产品五氧化二钒、硫酸钾、液体硅酸钠的主要成分含量均达到相应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Th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over a silica-supported vanadium oxide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at 823 K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e presence/absence of CO2. The yield of propene and the selectivity to propene were higher in the dehydrogen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2 than those in the dehydrogen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2. On the other hand, the yield of aromatics and the selectivity to aromatics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dehydrogen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2 than those in the dehydrogen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2. TPR measurements, NH3 desorption studies and in-situ UV–vis studies on the catalyst were also perform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O2 on the behavior of the vanadium oxide in the catalyst during th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