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建军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2,38(7):286-291
分析和研究了20MnSi热轧带助钢筋在常规力学性能检验中出现冷弯脆断和无屈服点的异常现象。结果表明,钢中存在一定量异常粒状贝氏体组织是20MnSi热轧带助钢筋产生冷弯脆断或在拉伸检验时出现无屈服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4种工艺方案制备了不同组织类型的BT22钛合金棒材,通过测试其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其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按魏氏、网篮、双态、等轴这一组织形态顺序,对应的室温及高温拉伸强度值递减,塑性(δ、ψ)随之递增,尤其面缩值增加较为明显,断裂韧性值递减,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等轴组织对应的室温拉伸强度较低,虽达到标准要求,但已接近指标下限,富余度不大,且断裂韧性值偏低;魏氏组织的断裂韧性及强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形态,但塑性明显降低,达不到标准要求;网篮及双态组织对应的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强度与塑性的匹配,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C方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简称ECAP)对20MnSi钢进行了4道次室温变形,研究了变形道次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组织随变形道次的增加逐渐演变为等轴状大角度晶界的亚微晶组织;试验用钢的硬度和强度随变形道次的增加而增加,4道次后强度有所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珠光体组织中的片状渗碳体表现出很强的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实验等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热轧变形量(54%、75%)对5052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变形量可显著影响5052铝合金的热变形组织及其力学性能.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晶粒被显著拉长,晶界处粗大第二相沿晶界被拉长,甚至被破碎.但是其第二相的组成并没有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变化,铸态和轧制态的5052铝合金均由α-Al、Al82Fe18和Mg2Si三相组成.同时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其综合力学性能提高,即沿轧制方向且轧制量为75%时的5052铝合金呈现出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条件下,对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进行循环扭转变形,测试了扭转变形过程的力学性能以及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和织构特征,并对扭转变形对镁合金棒材的力学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棒材在循环扭转过程中得到了严格对称的应力-应变滞回线,并且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由于加工硬化和内部微裂纹扩展的共同影响,应力-应变滞回线上的应力峰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在最大扭转角分别为60°和90°条件下,应力峰值出现在第四周期。镁合金棒材扭转变形后的晶粒中出现大量的拉伸孪晶带,孪晶启动使晶粒的 C 轴转向棒材轴线方向。镁合金棒材扭转变形后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循环扭转变形明显提高了镁合金棒材压缩变形的屈服强度,其值由扭转前的约100MPa最大提高至约200MPa。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精锻、自由锻、旋锻及热轧4种加工方式获得的Ti600合金棒材在3种不同的热处理制度下进行处理,再测试室温拉伸性能及蠕变性能,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Ti600合金棒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种热处理制度下,加工工艺对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及蠕变性能并无太大影响,但是4种工艺加工的棒材在1 060℃,1 h,AC+650℃,8 h,AC都具有较低的室温塑性,而在1 005℃,1 h,AC+650℃,8 h,AC虽具有好的室温塑性但抗蠕变性能较差.只有经过1 020℃,1 h,AC+650℃,8 h,AC处理,才能使其室温性能与蠕变性能获得良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9.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0钢(α+γ)两相区内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相同时,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相同时,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850℃时略有增大现象。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G-SEM)技术分析了变形温度为750~850℃、应变速率为1s-1时的20钢微观组织变化,并得出结论:20钢在两相区轧制时,在750~820℃范围内,温度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在820~850℃范围内,(α+γ)相变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口模挤出工艺获得了自增强HDPE棒材,通过SEM观察、X射线分析、DSC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挤出自增强HDPE棒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模压试样相比,自增强试样内部有大量的微纤结构和串晶互锁结构,结晶度获得提高.挤出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最大,挤压比次之,口模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最小.当挤出温度为130℃,口模温度为0℃,挤压比为15时,自增强HDPE棒材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20.6和152.9MPa. 相似文献
11.
20MnSiNb热轧带肋钢筋屈服点不明显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屈服点不明显的20MnSiNb热轧带肋钢筋进行了断口观察、化学成分测定及显微组织分析,并与力学性能正常的钢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贝氏体含量偏高是造成钢筋屈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热镀锌对螺栓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输电铁塔常用的不同厂家生产的4.8~10.9级普通螺栓和热镀锌螺栓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比较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热镀锌对各强度级别螺栓的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C4-DT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两相区经过普通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后组织发生再结晶,α相尺寸有所增大,具有较好的塑性。经过两相区固溶+时效处理得到双态组织,通过控制固溶时冷却速度及时效温度来调整次生α片层厚度,使得合金强度和断裂韧性得到改善。经单相区固溶水冷得到马氏体组织,随时效温度提高,α片层厚度增加,但析出的次生α相含量减少,导致合金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有所下降。而在单相区固溶空冷+高温时效处理,获得的α片层厚度进一步增大,有助于提高塑性和断裂韧性。采用950℃/1h/WQ+550℃/6h/AC两相区固溶+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可实现合金强度、塑性、韧性的较好匹配,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Cr对FeAl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加入5at%Cr和未加Cr的Fe-36.5at%,两种合金的组织差别,以及温度对两种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和断理解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能改善除500℃左右时合金的塑性以及除室温时合金的屈服强度,Cr在大多情况下改变了合金的断裂模式,使合金表现出由混合断口向理解口形貌转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硅及等温淬火工艺对CrMnSi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硅和等温淬火工艺对高碳低合金马氏全-贝氏体钢金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含硅量与等温淬火工艺条件下,获得了不同的机械性能。针对实际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规范。 相似文献
16.
以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为基体,炭纤维为增强相,采用原位杂化的方法,制备了短切炭纤维增强HA-CS生物复合材料(C(f)/HA-CS)。重点研究了HA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HA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压缩强度都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当HA/CS=0.1时,复合材料抗折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达到62.57 MPa和59.55 MPa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7.
挤压温度地喷射沉积Al—20Si—5Fe—2Ni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2Ni合金。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合金沉积态、挤压态和热处理态的微观组织,讨论了挤压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属性的基体材料对铝蜂窝共面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保持正六边形蜂窝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基材属性,基体材料模型分别选择不同应变强化参数的双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模型和理想弹塑性模型,建立相关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获得相应的变形模式和应力-应变曲线,对曲线进一步处理得到蜂窝共面静动态峰应力,并将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并分析。结果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样品依次出现了"X","V","一"字型3种变形模式,基体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使变形趋于均匀化;基体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显著增加了蜂窝的静态峰应力,对动态峰应力增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对计算数据处理后得到了应变强化参数与动态峰应力的计算公式。结论基材具有强化特性的蜂窝,其共面静态力学性能优于基材为弹性理想塑性材料模型的蜂窝;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蜂窝结构共面静态力学行为时,需要考虑基体材料的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