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吸水率、不同预湿程度的轻骨料对不同水胶比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骨料混凝土、混合骨料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水胶比时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大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在高水胶比时,早龄期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小于普通骨料混凝土,而后期大于普通骨料混凝土;随着骨料预湿含水率的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小,在早期尤为显著,通过预湿处理提高轻骨料预饱水程度可以显著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电阻及氯离子电渗特性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轻骨料吸水率高及连通孔洞多,而传统轻骨料混凝土又使用大量的水泥及水,因此在台湾的海洋性气候所形成的盐雾侵蚀环境下,传统轻骨料混凝土在达到隔热效果的同时却降低了其耐久性能,并对混凝土结构物的服务寿命也造成了影响.采用低吸水率的淤泥轻骨料,并通过致密配比设计,制成了高流动度、高性能的轻骨料混凝土(HPLWC);以3种水胶比(0.28,0.32,0.40)及3种用水量(140,150,160kg/m3),探讨了水泥浆的质与量对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试件730d龄期的测量结果显示,各组轻骨料混凝土可同时达到具有足够强度、高流动度、高电阻率(在91d及730d可分别达到33~82kΩ·cm及137~175kΩ·cm)、低电渗(在91d可达到650~980C)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3.
柴大霞  曹德光 《混凝土》2013,(1):87-88,93
试验研究了养护条件下、轻骨料、温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对加气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养护条件下的体积收缩变化较大,28 d的收缩值为0.68%,但是180 d之后的体积收缩几乎没有变化;掺入轻骨料可以明显地减少多孔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随着温度的变化多孔混凝土的收缩率变化不大;随着含水率的减小多孔混凝土收缩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不同CO_2压力(0. 1、0. 5、1 bar)下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固碳能力。实验室制备的再生骨料水灰比为0. 55,养护龄期为28、90 d。再生骨料被放入通入CO_2的反应釜中吸收CO_2;同时在碳化前和碳化后分别测定了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分析了碳化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8、90 d龄期的再生骨料分别在0. 1、0. 5 bar CO_2压力下具有最佳固碳效果,碳化对于骨料的吸水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对国内外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发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kg/m^3~2.62kg/m^3和1.29kg/m^3~1.47kg/m^3之间,其吸水率处于4%~10%之间,压碎指标在14.2%~23.1%之间.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加而降低,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替代率影响比较小.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急剧下降、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值显著增大、抗冻性基本不变、渗透性增大、碳化速度略有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略有降低.基于众多文献研究成果,经回归分析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6.
将再生砖、再生混凝土骨料按不同的体积比进行掺配,对混合再生骨料的性能以及材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砖骨料占比增大,混合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松散堆积密度均呈减小趋势;混合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值随再生砖骨料占比的增大呈增大趋势。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与再生砖骨料占比均服从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表观密度-压碎值、堆积密度-压碎值、表观密度-吸水率、堆积密度-吸水率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吸水率-压碎值、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材性指标间均服从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混凝土的抗压及干燥收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再乍细骨料替代率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细骨料替代率的提高,再生混凝土呈脆性趋势发展,但当采用基于自由水灰比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二次搅拌工艺时,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基本与普通混凝土相近.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机理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值随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再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大于普通混凝土;随着再生细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收缩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种岩石粉对不同水胶比混凝土长龄期(1080 d)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粉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变形在1~180 d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180~1080 d处于缓慢发展阶段,90 d收缩率为1080 d收缩率的78%~87%,双指数模型可用于预测岩石粉混凝土干燥收缩变形;岩石粉混凝土的电通量随龄期延长逐渐减小,玄武岩石粉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稍强于其它岩石粉混凝土;加速碳化下岩石粉混凝土的28 d碳化深度和自然碳化下1080 d碳化深度接近;掺石灰石粉有利于提高混凝土150次干湿循环后的抗压强度耐蚀系数。  相似文献   

9.
作为外墙保温材料使用时,EPS轻骨料混凝土应当具备较低的吸湿性和较高的透气性.研究了密度、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和硬脂酸钙憎水剂掺量对EPS轻骨料混凝土吸水率和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和增加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掺量均能显著提高EPS轻骨料混凝土的吸水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掺加硬脂酸钙能够显著降低吸水率,当其掺量达到胶凝材料质量的4%时,EP5轻骨料混凝土吸水率的降低幅度达到10%,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水蒸气透过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养护条件下、轻骨料对加气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养护条件下的体积收缩变化较大,28d的收缩值为0.68%,但是180d之后的体积收缩几乎没有变化;掺入轻骨料可以明显地减少多孔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随着珍珠岩的加入量,收缩率逐渐减小。随着陶粒的掺入量的不断增加,试块当陶粒含量为12.8070时则出现了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骨料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64  
孙跃东  肖建庄 《混凝土》2004,13(6):33-36
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区别就是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再生混凝土的特性。因此研究好再生骨料的特性,对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和课题试验的基础上,就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定义、分类、加工方法、来源及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性能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轻骨料及其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背景、工程应用现状,分析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轻骨料及其混凝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合骨料和高强复合骨料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骨料系混凝土中的普通骨料被轻骨料取代而成。试验采用三种轻骨料:圆球型和碎石型高强页岩陶粒以及一种陶砂,通过复合骨料中轻骨料取代量对基准高强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确定复合骨料中轻骨料最佳取代量,结果表明,在与基准混凝土保持相同配合比的条件下,复合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达70MPa以上,与基准高强混凝土强度相当或略高。  相似文献   

14.
郑宇  万显韬 《工业建筑》2006,36(Z1):894-895
通过4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了大范围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能性。以试验数据为依据,阐述了同样配合比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并不低于普通混凝土,给出从建筑垃圾中提取混凝土骨料的技术方案,并从经济角度分析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泥裹骨料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全新的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即通过在再生骨料表面喷洒聚乙烯醉溶液形成聚乙烯醇粘结层,然后在聚乙烯醇粘结层表面再包裹1层水泥形成水泥外壳,从而增加了再生骨料对水泥的粘附力,达到了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的目的.同时,通过试验对聚乙烯醇溶液外裹水泥法和纯水泥浆、水泥浆外掺矿粉、水泥浆外掺硅藻土、水泥浆外掺硅粉等4种不同化学浆液强化法强化的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进行了相关物理力学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骨料表面喷洒聚乙烯醉溶液外裹水泥的方法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约22%.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再生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再生骨料,充分研究再生骨料的特性,对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很重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和有关该项课题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定义、收集与制备,并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存在着分形现象,骨料粒径、级配等分形计算方法已有研究,而对于用砂石分形指标计算骨料的密实度研究较少.对混凝土骨料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分析骨料分形规律,提出基于分形的骨料密实度计算公式.试验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好的预测骨料按不同质量比混合时的密实度,从而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中A、B值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废混凝土破碎物代替粗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时,用普通混凝土配制强度公式计算其强度,会存在较大的误差,主要是公式中骨料系数A、B值不同.通过试验确定了再生骨料系数A、B值以及相应的强度计算公式,可为再生混凝土实际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抛填集料工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抛填集料工艺制备了一种粗集料能充分接触并有效嵌锁的混凝土,从而使集料能在混凝土中充分发挥强度骨架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制备集料嵌锁混凝土不仅保证了原混凝土的良好工作性,而且抛入碎石后混凝土的强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随着集料对混凝土的置换率从10%~30%(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有一定增加.粗集料在这种混凝土中有很高的体积分数.SEM观察表明:抛填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比普通混凝土中的集料/水泥石界面粘结要紧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孙跃东  周德源 《混凝土》2006,31(4):25-28
发展再生混凝土是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对废弃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回顾我国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在我国研究、发展和利用再生混凝土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