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工文摘》2006,(3):7-8
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1.2亿吨:2005年.中国进口石油1.3亿吨;200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上升到40%。而且.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据专家介绍,国内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6%,而原油产量年均增幅只有1.5%。单靠进口原油来填补如此大的缺口已不现实。  相似文献   

2.
庞晓华 《国外塑料》2006,24(3):13-13
印度信任工业公司新创立的全资子公司信任石油有限公司计划在孟买股票交易所募集资金在印度西部Gujarat省的Jamnagar经济特区建设2700万吨/年的炼油厂和100万吨/年的聚丙烯(PP)装置。据悉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额约为60亿美元。信任石油公司将通过向私人资本投资者出售股票和/或IPO的方式募集资金。信任公司当前在Jamnagar拥有全球第三大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达33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3.
继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我国原油、成品油进口数量已达16060万吨,金额432亿美元,净进口量达到了14365万吨,净进口金额379亿美元。进口石油依存度达到42%。预计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原油进口数量将达到1.37亿吨。寻找汽油替代品。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人们的焦点集中在甲醇上,对甲醇寄于厚望。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来,作为一种能源,煤已经表现出极大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在石油的丰富储量及源源不断的供应方面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印度要进口大量的原油及石油产品以满足其需要。1982—1983年期间,石油进口费用大约是440亿印度卢比。按现在每年2100万吨的生产速度,印度原油储量刚够开采22年。1983—1984年期间,可能要进口1410万吨的原油和656万吨的石油产品。印度拥有丰富的煤储量,据估计为1140亿吨。其中,75%是低品位的非焦化煤。这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份统计数据,对3季度国内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 1、原油和制品9月份国内原油产量为1336.32万吨,同比增长3.10%;1~9月累计为1.21亿吨,同比增长1.36%。9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为1848.49万吨,同比增长22.79%;1~9月累计加工1.58亿吨,同比增长18.27%。汽油9月份产量为367.46万吨,同比增长25.25%;1~9月累计生产3096.28万吨,同比增长15.92%。煤油9月份产量为72.38万吨,同比增长7,26…  相似文献   

6.
《乙烯工业》2008,20(2):4-4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2007年全年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2007年全年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较上年下降7.1%。这样,2007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由于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攀升。  相似文献   

7.
韩国政府计划,2008年将韩国的石油储备由目前的9270.1万桶(1吨约为7.35桶)增加到1.41亿桶。印度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印度第一个能源储备基地。中国的石油储备基地计划已经启动。能源紧张、油价飙升已使许多国家相继启动或扩大了石油储备计划。  相似文献   

8.
《化工中间体》2006,(6):11-11
据统计,本世纪初(2001年),中国各类橡胶年消费量大约为320万吨。其中天然橡胶140万吨,合成橡胶180万吨。而到2005年.全部橡胶消费量达到了500万吨,增长了56%,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1.80%,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2005年的橡胶消费构成中.天然橡胶消费量约为230万吨,比2001年增长64%;合成橡胶消费量约为270万吨,增长50%。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名的商务通讯公司(BCC)最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阻燃剂消费量约130万吨,预计2010年前将保持3.5%的年均增速;2005年全球阻燃剂销售额约35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增至46亿美元,年均增速为5.6%。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工》2008,(6):76-76
印度石油公司宣布,将在该公司Haldia炼油厂投资12.5亿美元建设对二甲苯项目。该对二甲苯装置能力为50万-60万吨/年,将于2011年投产。该装置生产的对二甲苯将用于三菱化学公司(MCC)旗下的MCCPTA印度公司的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的原料。印度石油公司于2007年9月宣布计划到2011~2012年在其石化业务中投资约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到2005年3月结束的04-05财年,印度香辛料出口创造335,488吨的最高纪录,出口总额达220亿卢比(4.906亿美元),这也是香辛料出口数量首次突破30万吨。同去年254,382吨和191.16亿卢比的数字相比,04-05年度香辛料出口量增长32%,出口额增长15%。按美元计算,出口额增长18%。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工》2009,(6):75-75
2008年中国从科威特进口原油536万吨,比2007年多进口原油173万吨,增长48%,科威特已成为中国第七大原油进口国。 科威特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到2015年科向中国出口原油将达到50万桶/日,而2004年则为18万桶/日。 中科两国政府于2004年6月签订了油、气领域合作备忘录,科威特石油公司于2005年在北京开设了公司办事处。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2008年生产原油4020.0123万吨,生产天然气27.6033亿立方米,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首战告捷,续写了中国石油企业年产原油之最。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2005年消费量为3900万吨)的第二大日用热塑产品,2005年全球消费PVC3400万吨,价值约在279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之间。在1994年至2000年期间,该产品以年均增长率4.4%的速率增长,而2000年以来又以3%的年均速率下降,2005年亚洲、北美和西欧的PVC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79/6。  相似文献   

15.
《现代橡胶技术》2005,31(1):41-41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橡胶消耗国,2003年橡胶消耗量约92万吨,其中天然胶71.6万吨,合成胶20.5万吨。印度主要轮胎生产厂有30家,其中3家进入世界排名前20位,这些厂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于清溪 《现代橡塑》2004,16(2):1-13
欧盟15国人口3.8亿,GDP近9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70%多,而钢产量为1.6亿吨,比美国9200万吨多40%以上。年橡胶消耗量350万吨,为美国的120%。轮胎销售量3.35亿条,约占世界的30%,其中轿车轮胎2.85亿条,约占85%(原配胎为1/3,替换胎为2/3),载重轮胎占13%,其他轮  相似文献   

17.
浅谈煤液化技术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富煤少油的国家,石油资源短缺矛盾突出。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1.84亿吨,增长1.7%,而同年我国原油消费3.2亿吨,增长7.1%。截至2006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0.43亿吨,预测煤炭总资源量为55697亿吨,探明资源储量为10430亿吨,其中资源量7103亿吨,基础储量3326亿吨,经济可利用储量1842亿吨。与我国石油资源量相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预计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严华 《增塑剂》2004,(2):43-44
到2003年底,世界偏苯三酸酐总年产能力已经达到23万吨,年产量也达16.5万吨。装置开工率约为72%,总消费量约16万吨。其中,美国消费量约3.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2.5%:西欧消费量约3.9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4.4%:日本消费量约为3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8,8%:其他地区消费量约5.5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4.3%。预计到2005年,世界偏苯三酸酐总能年产能力将超过30万吨。产能将严重过剩,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9.
今后5年,中国橡胶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全球第一橡胶消费大国的地位稳固。据统计,本世纪初(2001年),中国各类橡胶年消费量大约为320万吨。其中天然橡胶140万吨,合成橡胶180万吨。而到2005年,全部橡胶消费量达到了500万吨,增长了56%,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1.80%,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2005年的橡胶消费构成中,天然橡胶消费量约为230万吨,比2001年增长64%;合成橡胶消费量约为270万吨,增长50%。  相似文献   

20.
《医药化工》2006,(5):47-48
鲁信高新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净利润15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4.41%和158.53%。2005年该公司柠檬酸系列产品完成47825吨,同比增长68.67%,实现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了70.49%,毛利率为14。11%,减少9.47个百分点。目前国内的柠檬酸产品年出口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70%以上,全球柠檬酸的年需求量约为130万吨左右,且以年5%~7%的速度递增。我国柠檬酸生产能力已达到60万吨,其中国内消费量为10多万吨,其余产品均出口.国内生产厂家和出口商为争夺有限的低端产品市场而相互压价,导致产品价格连续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