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选金尾矿资源中金的高效回收,对陕西省某含硫黄金尾矿(硫含量为11.60%、金含量为1.5×10-6、包裹金含量为84.77%)进行预处理—浮选预富集—浮选中矿再磨—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搅拌、超声及添加H2SO4、Na2S预处理均可以改善金矿物表面性质,从而提高浮选回收率;原料添加H2SO4预处理后经2次粗选得到金品位为6.94×10-6、金回收率为87.22%的混合粗精矿产品,浮选回收率较无预处理时提高了10.52%,实现了裸露金和硫化物包裹金的预先富集;粗精矿经一次抑硫精选,获得金品位为21.65×10-6的金精矿;在-0.038 mm含量占95%、NaCN质量浓度为0.16%和浸出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精选中矿直接浸出率为91.48%,实现了包裹金的分离回收;最终得到金的选冶联合总回收率为80.45%,实现了高硫包裹型难处理金尾矿资源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2.
对难处理金精矿两段焙烧提金流程中的氰化尾渣进行强化酸浸,酸浸过程中氧化铁矿物的溶解而使其中包裹的金得到解离并裸露,在氰化浸出过程中容易被浸出。研究表明,随着焙砂中氧化铁相包裹体的逐步酸溶,其酸浸渣中的金、银的氰化浸出率也随之显著提高。该预处理方法为提高难处理金精矿中金、银的浸出回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朱林西金矿床是金山金矿田内第四大金矿床。该矿床成矿阶段分为4个阶段,硫化物-铁镁碳酸盐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含有气液二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纯液相包裹体(Ⅱ型)2种类型。测温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约为204℃~328℃,盐度为2.63%~9.97%,pH值为5.84,Eh值为0.17 V,反映矿床形成于中温、弱酸性、氧化环境。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δD为-79.3‰~-61.9‰,δ~(18)O_(H_2O)为-0.2‰~1.0‰,成矿流体属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促进了金的再次富集与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3含氯化钾的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中,金(Ⅲ)与茜素紫共存时,在-0.79V有一还原峰,峰高与金浓度在1.25×10~(-7)~1.0×10~(-5)mol/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量铜、银无干扰.成功地测定了铜阳极泥和矿石中的金.对极谱波的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矿物解离度分析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开展陇南紫金金精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深入分析矿物组分、各物相赋存状态以及金的伴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精矿S和As质量分数分别为42.12%和2.31%,硫化物包裹金占比为56.19%,属于硫化物包裹难处理金矿;金矿物粒度为1~10 μm,以银金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自然金;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为30%,未解离的金矿物均与黄铁矿连生,呈半包裹半裸露状或完全被包裹状。基于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随着矿物粒度减小而增大的特性,可通过超细磨的方法,增加金与浸金试剂的接触,为提高金的回收率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0.040 mol/L的HCl介质中,氯金酸根离子(AuCl4-)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反应形成黄色的CTMAB-AuCl4缔合物,在400 nm处产生一最大的吸收峰。在选定条件下,金的浓度在2.5×10-6~160×10-6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3L.mol-1.cm-1。当测定相对误差小于5%时,500倍的Ca2+,Zn2+,Mg2+,400倍的Ag+,200倍的Al3+,100倍的Pd2+,Cu2+,Fe3+,60倍的Ir(Ⅳ)对金的测定没有干扰。该法用于含金废液中微量金的测定,不需予分离,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吻合。  相似文献   

7.
黑龙潭金矿是湖北省内达到中型规模的老矿山,金矿开采始于上世纪80年代。矿床属岩浆热液型金矿,热液阶段包括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分为含CO2水溶液流体(C型)、富CO2流体包裹体(PC型)和水溶液流体包裹体(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0℃,盐度4.1~11.4wt.%NaCl equiv,成矿流体来源与深部壳幔熔融的岩浆热液密切相关,成矿过程中有变质水、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8.
松江河金矿床位于夹皮沟—海沟金成矿带的中部,矿体主要产于新太古界色洛河岩群中部岩性段的底部,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石英-碳酸盐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CO_2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1. 38%~6. 81%Na Cleqv)、低密度(0. 41~0. 86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集中于260℃~390℃,成矿压力为70~106 MPa,成矿深度为6. 8~8. 7 km。成矿过程中,流体经过了H_2O-CO_2-NaCl体系的不混溶,导致金在成矿流体中的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作用并富集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四儿沟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含矿地层为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矿化产出褶皱构造伴生的层间裂隙带及共生断裂带内。矿床位于区域重要的金异常带中,金矿的形成与区域岩浆活动有一定成因关系。已圈定9个金矿体,长度110~1180 m,真厚度1.90~6.06 m,平均品位1.18×10-6~6.04×10-6,工程控制斜深达608 m。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的成色为748.45%。金的粒度较粗。由此认为,本类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为碎裂构造,硅化、黄(褐)铁矿化、碳酸盐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两个新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曾佐涛 《黄金》1991,12(8):53-56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5—(4-苯磺酸基偶氮)-8-氨基喹啉(SPQ)和5—(4-胂酸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APAQ)与金(Ⅲ)的显色反应,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于碱性介质中,金(Ⅲ)与SPQ和APAQ分别形成兰色和兰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05nm和59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605nm)=1.48×10~5和ε~(594nm)=9.23×10~4。应用SPQ建立了一个光度法测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欧阳伦熬 《冶金分析》2004,24(Z1):448-450
应用化学的方法对贵州水银洞金矿金的赋存状态进行分析,将该矿区中的金划分为自然金、硫化物包裹金、碳酸盐包裹金和硅酸盐包裹金4相.4个相态金的加和与总量金一致,基本能满足目前该矿区一些选冶生产中金赋存状态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海阳土堆金矿床位于中生代胶莱盆地的东北部边缘,牟平—即墨金成矿带内,控矿构造为郭城断裂及其派生的一系列次级断裂,赋矿围岩为荆山群的灰白色大理岩和变粒岩,到目前为止共圈定出34个工业矿体。对矿区内主成矿阶段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以及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含CO_2三相包裹体,同时发育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5.59%~13.77%)、低密度(0.60~0.98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为280~320℃,成矿压力为80~109 MPa;成矿深度为7.30~8.6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中以普遍富含CO_2为特征,成矿流体为CO_2-Na Cl-H_2O体系。结合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土堆金矿床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氰化尾渣具有产生量大、回收利用难、危害性大、回收价值高等综合性特点,不同来源的氰化尾渣具有不同的元素赋存状态,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探究了焙烧氰化尾渣的物相组成,水不溶相主要为铁的氧化物、氧化不完全的硫化物和部分硫化物形成的复合锍粒;水溶相为含量约7%的钠-钙的硫酸盐。研究了金铁溶解相关性,发现尾渣中的多孔赤铁矿结构包裹了金,王水溶出过程中,金铁浸出率具有基本相似的趋势,因此,采用还原焙烧-氰化处理方案,在焦炭用量7%、焙烧温度650 ℃、焙烧时间2 h,浸出矿浆浓度25%,矿浆pH为10.5,氰化钠浓度8‰,浸出时间24 h的条件下,金的渣计浸出率为76.43%。  相似文献   

14.
国内西南某碳质难处理金矿石,其金精矿金品位25.16 g/t,硫化物包裹金占比达94.91%,且有机碳高达6.23%。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加压预氧化—氰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金精矿常规氰化金浸出率分别仅为14.69%、10.73%;金精矿与原矿混合配矿,利用酸性热压氧化—氰化工艺进行处理,S~(2-)氧化率达99%以上,硫化物包裹金得以裸露,当有机碳为4.27%时,金氰化浸出率在95%左右;控制初始硫质量分数为23.2%,可实现系统酸平衡;氧化液返回酸化不影响硫的氧化和金的回收,且可减少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金矿资源日趋贫、细、杂,选矿难度越来越大,尾渣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焙烧氰化尾渣中金的提取,根据金不同的嵌布状态,以焙烧氰化尾渣中包裹体分解的有效性,将提金方法分为氧化铁包裹金的提取、硅酸盐包裹金的提取及综合提金三大类,并分析了各类别中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的适应性,为焙烧氰化尾渣中金提取...  相似文献   

16.
难处理金矿二次包裹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难处理高砷金精矿回转窑、沸腾炉两段焙烧、氰化提金工业试验,金浸出率只有80%左右,氰化尾渣含金高达20g.t-1。对回砖窑焙烧矿分粒级后进行二次焙烧和氰化,结果表明金浸出率与焙烧矿的团聚粒度密切相关,直径大于5mm的粗颗粒焙烧矿浸出率达到90%,小于5mm焙烧矿浸出率只有72%。细分粒级研究表明,粒度越小,金浸出率越低。氰化渣金物相分析表明,未浸出的金主要是氧化铁包裹金。电子显微镜形貌研究表明,较细回砖窑焙烧矿存在严重的过烧,氧化铁包裹金主要发生在细团聚颗粒矿物上。回砖窑补热方式不合理是造成过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某卡林型金精矿为典型难处理金精矿,绝大部分金被黄铁矿和砷黄铁矿包裹,直接浸出时金浸出率仅为7.8%。针对卡林型金精矿提金困难、氰化提金污染严重等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加压氧化—铁矾分解—非氰提金方法。卡林型金精矿经加压氧化预处理和铁矾分解处理可实现包裹金的高效解离,氧压渣和破矾渣在反应时间2 h、活性炭用量50 g/L、搅拌速度400 r/min、温度30℃、pH值1.3~1.5、空气流量2 L/min、液固比4∶1、硫脲用量4 g/L条件下,金浸出率分别为76.2%和86.1%,实现了卡林型金精矿的高效、清洁提取。  相似文献   

18.
某低品位微细粒包裹金矿浮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杨天乐  姚杨  程瑜  倪青林 《山西冶金》2013,36(2):5-7,83
针对某含金量(金的质量分数)为0.44 g/t的低品位微细粒包裹金矿,在研究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调整剂、捕收剂和工艺流程等对该金矿浮选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磨矿细度为-0.038 mm的矿物占82.10%(全文均为质量分数),CaO用量为1 400 g/t,水玻璃用量为400 g/t,CuSO4用量为40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2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20 g/t,BK301用量为20 g/t,2号油用量为16 g/t。通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浮选开路试验,获得了金品位(金的质量分数)为162.50 g/t、金回收率为60.01%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9.
镇沅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东 《云南冶金》2003,32(Z1):78-81
介绍了镇沅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结果.该矿石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嵌布粒度极微细,除有60%左右的裸露自然金外,其它为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致密氧化矿物包裹金.采用单一的选矿或氰化浸出工艺均难以获得好的选冶指标.本试验采用浮选-氰化浸出(树脂吸附)-重选的原则提金工艺流程,获得了金总回收率83.12%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黄垢矿区位于雪峰弧形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南段。矿区构造活动较频繁,区域性寨牙断裂于矿区东部贯穿全区,为矿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及动力基础,其两侧的次级硅化破碎带是金矿的主要赋存部位。矿区Au、As、Sb等地球化学异常发育,异常强度较高,各元素吻合性较好,异常形态与构造展布基本相似。矿区已发现7条矿脉,以石英脉型为主,Au品位一般0.1×10~(-6)-15.0×10~(-6),最高26.9×10~(-6)。矿区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