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动态     
中兴通讯发布新一代ALL IP承载网解决方案本刊讯10月21日,中兴通讯在200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EXPO COMM CHINA2008)发布了新一代ALL IP承载网解决方案,旨在为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下的转型提供强大动力。中兴通讯的新一代ALL IP承载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多种传统和新兴业务、固网和移动业务的统一和融合,在业务控制层通过CE路由器对各类业务服务器进行统一的IP承载,在汇聚接入层通过CE/PTN技术实现移动、固  相似文献   

2.
上海移动城域传送网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整个传送网分为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其中,骨干层主要解决各骨干节点之间的业务传送、跨区域的业务调度等问题;汇聚层实现业务从接入层到骨干节点的汇聚;接入层则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口,实现多种业务的接入。通过三层的配合,上海移动城域传送网实现全程全网的多业务有效传送。  相似文献   

3.
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业务备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通过IP网络承载,对IP城域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业务接入控制层在IP城域网中是多业务融合承载的关键设备,在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根据运营实践和业务测试,分析了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业务备份目前的技术现状,提出了在新型承载网络架构中构建高可靠性业务接入控制层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易昀  杨广铭  黄卓君  卢泉 《移动通信》2010,34(17):20-24
全业务运营对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型提出了新挑战。文章以移动接入IP化承载为切入点,提出一种通过统一的IP网络实现全业务融合承载的解决方案,并经测试可提升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网络承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NGN的发展趋势看,NGN整个网络的核心层功能结构将趋向扁平化的两层结构,即业务承载层上具有统一的IP通信协议,传送层上具有巨大的传输容量。在核心网趋向传送层和业务承载层独立发展,分别优化,而网络边缘层的城域网及宽带接入网则趋向融合,允许多协议多业务接入,能以最经济的成本,灵活、可靠、持续地支持一切已有及将有的业务和信号。现有的各种城域和接入技术都遵循着上述规律。《朗讯多业务接入解决方案的定位及优势》为运营商和业界相关人士提供了完备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张云勇 《移动通信》2009,33(13):18-2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FMC业务的技术实现手段,从多重服务的简单捆绑,到基于无线/Wi—Fi的双模服务和Femtocell方式,最终通过统一的IP网络和统一的IMS业务建立和控制平台,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全面融合,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业务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定移动融合的主要业务和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终端、支撑系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FMC(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发展动力做了介绍,并对FMC的层次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包括核心控制层、业务层面、接入层面、业务承载网、终端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实现全业务运营的网络融合需求;分析了移动回传、企业和家庭客户三大类业务的承载需求;针对移动回传需求,探讨了分组传送网在城域汇聚接入层的应用方案,以及后续支撑全业务运营的应用前景和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移动运营商IP城域网的主要职责是承载大客户IP数据专线的接入,规划期内业务量不会很大,因此,建设初期应考虑采用核心+接入的两级网络结构,用MSTP技术通过SDH传输网络实现连接,待业务规模扩大后再建设汇聚层。  相似文献   

10.
IP城域网组网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城域网面临着由单一业务承载向多种业务承载的转变.作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IP城域网应满足互联网接入、企业互连、IPTV、软交换/3G等业务的承载以及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要求.以"统一的路由核心层 接入控制层多边缘 接入层多边缘方案"结构构建的IP城域网具有很强的扩展性、高带宽和价格优势,配合以"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的布局思路,采用"网络层次化、结构扁平化、业务分离化、接入多样化"的建设方案,IP城域网必将成为各种业务的统一承载平台.成为运营商成功运营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融合的趋势分析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一代网络业务、控制、承载、接入分离的思想为未来网络融合提供了统一的架构。网络融合包括业务融合、核心网络融合、接入网络融合、终端融合、运维融合等多个方面。未来融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将是在核心控制层采用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核心承载层采用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MPLS)技术,在业务层采用统一开放的业务提供架构,在接入层支持固定、移动、窄带、宽带等多种接入技术,终端则呈现多模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最终实现一个用户、一个号码、一个终端、一个账单、一个核心网络、随时随地享受的全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本地传输网接入层引入OTN波分,对于缓解当前接入层光线资源紧张局面,加快网络建设速度,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可作为接入层光缆网络的补充,同时考虑部分集团专线及宽带接入网业务接入需求,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可将其往综合业务承载网方面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移动面向TD-SCDMA及多业务的城域传输网组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野 《电信技术》2009,(6):41-44
1 引言 杭州移动TD—SCDMA和多业务建设的大幕已正式拉开,基站业务格式已南传统的TDM 2Mbit/s向着统一的IP化格式FE、GE推进,多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等的接入需求,因此传输网络首先必须从承载方式上适应接入业务IP化的趋势。此外,海量的IP化业务将使杭州移动的接入带宽在几年内翻倍。如果继续采用升级扩容MSTP环路的方式不仅网络调整工作量巨大,  相似文献   

14.
《通信世界》2005,(35):34-34
随着电信网络的演进和相关业务的迅猛发展,通信领域涌现出很多新的需求。终端用户希望通信时可以不用关心现在使用何种接入方式,而能够自由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而且通信业务简便易用。与上述需求对应,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在发展时都按照接入与承载分离,承载与控制分离、控制与业务分离的趋势演进,并在控制层和业务层呈现融合的趋势。融合后的网络将可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接入方式,并通过业务层的应用服务器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通信、世务。  相似文献   

15.
江磊 《电视技术》2012,36(2):48-50,70
为了应对日益剧烈的全业务竞争压力,旧光缆网络已不再适应业务拓展需求,设计新型全业务光缆网络成为当务之急.参考SDH网络模型,以承载业务带宽、级别及设备类型为依据,进行分层次网络模型设计.通过各层网络功用及适用场景分析,设计各层网络组网模式.以配线层光缆网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出独享与共享两套纤芯接入方案.通过设计高利用率、高光缆效能的混合接入方式,实现了全业务光缆网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通讯世界》2013,(18):41-43
近几年,在通信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名词就是"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那何为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它是指通过一张城域网络,接入所有的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接入、2G语音通信、3G语音通信、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并且新增业务也同样接入该网络。本文将从IP RAN综合业务承载网技术特点以及烽火IP RAN技术优势两方面进行阐述。IP RAN综合业务承载网技术特点IP RAN技术当前已具备了规模组网的能力,成为当前移动承载网领域主流解决方案。IP RAN设备基于IP/MPLS技术,灵活提供多样的承载模  相似文献   

17.
《电信网技术》2010,(1):86-87
基于PON技术的FTTx接入网络不但需要承载更高带宽的业务,也承载着电信运营商们如何在高清时代实现固网复兴的伟大理想。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下,华为的光纤接入网络方案从架构、性能,业务承载、运维等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适应运营商建设统一、面向未来、自动化的绿色接入网络的诉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华为光纤接入网络的六大技术创新》一文对华为光纤接入网络的六大创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多功能、高集成度、大容量、高带宽、广覆盖和绿色节能成为设备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对于海量部署的接入层设备,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网络架构、部署计划,甚至是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技术》2005,(11):72-72
1 引言随着电信网络的演进和相关业务的迅猛发展,通信领域涌现出很多新的需求。终端用户希望通信时可以不用关心现在使用何种接入方式,而能够自由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与上述需求对应,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在发展时都按照接入与承载分离、承载与控制分离、控制与业务分离的趋势演进,并在控制层和业务层呈现融合的趋势。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宽带提速工程的日益加强,接入层OTN技术由于具有高宽带、传输速率快等优点在组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首先分析了OTN多业务承载的技术特点,其次对接入层OTN技术要点的五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某市的接入层OTN组网建设方案可以看出采用接入层OTN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业务有效的传输。最后提出了接入层OTN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业务发展的需求推动着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地从话音、数据进而向移动宽带方向发展随着移动网络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边缘的叠加性技术到核心的基础性技术发展,最终将实现从网络层到业务层、从核心层到接入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IP化。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IP化转型可以减少网络层次、降低网络处理复杂度、增强网络扩展灵活性和降低网络管理复杂度。同时,便于开展IP特性和移动特性相结合的各类新业务,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性,全面降低营运商TCO,从而实现盈利。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牟永红所撰《高效、灵活、兼容的3G RAN承载网解决方案》一文介绍了中兴通讯深入分析客户需求,提出了基于MSTP平台的内嵌RPR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保留了传统MSTP传送平台对TDM业务的处理能力和多业务接入能力,继承了MSTP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易于管理维护等优势,同时又大大增强了其对数据业务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解决了其刚性管道,对收敛比高的数据业务承载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