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究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机理,试验采用确定的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只改变切削速度的单因素法,来研究切削速度对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以及涂层刀具的切削机理。采用JEOL 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仪对工件加工表面及磨损刀片进行表面微区磨损形貌的观察分析与组成成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工件表面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激光扫描显微镜LSM对工件表面三维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表明,切削速度较低时,不锈钢材料因材质较软,断屑性能较差;速度较高时,切削过程中粘着现象严重,致使摩擦剪应力较大,摩擦表面发生形变,进而诱发不锈钢的马氏体相变。因此,宜选用中速V=85m/min进行切削,在此速度下,被加工件获得的表面质量较好,表面粗糙度Ra=3.679μm。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前刀面靠近刀尖的部位,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研究发现,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体现出一定的良好切削性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磨损,所以深入研究其切削机理能够丰富涂层刀具的切削理论,为提高涂层刀具在切削难加工材料时的刀具寿命以及拓展其在实际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范围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市场常见4个厂家生产的17把刀具进行显微结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和洛氏硬度测试,分析这些不同厂家生产的刀具在理化性能方面的差异,以期为现场物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积累。结果表明:B厂与C厂生产的刀具气孔较多,A厂与D厂生产的刀具气孔较少,且仅C厂生产的刀具大量气孔贯通呈长条状,而不象B厂生产的刀具中的气孔所呈的圆形。刀具的铬、铁含量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比较可见:A厂生产的刀具最优,C厂生产的刀具最差,B厂与D厂生产的刀具居中;铬含量稳定性最差的C厂生产的刀具其富铬第二相最多。大部分刀具有两相,但是D厂生产的刀具仅有主相Cr1.07Fe18.9,其它3个厂家生产的刀具中菜刀、斩切刀除主相外还有第二相CrFe7C0.45,水果刀、剪刀仅有主相。A厂生产的刀具洛氏硬度的均匀性最好,而C厂生产的刀具洛氏硬度的均匀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Si3N4陶瓷刀具切削Ti基陶瓷,YT15硬质合金和高速钢四种刀具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切削试验,比较各种刀具的耐磨性能,并且用SEM,EDX等对刀具的磨损表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建立理化检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思路,建库过程和程序研制特点,以及在本单位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产业》2003,(11):85-8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尤其是西式肉食制品,如各种香肠、火腿肠市场需求很大,一批肉类加工企业也快速成长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肉类加工机械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尽管目前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国产份额不断增长,但仍需大量进口;尤其在加工刀具方面,仍是进口产品占主导地位,国内厂家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不仅利润不高,而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产品所用材料采用专利技术加工处理,使其形成以隐晶马氏体为基体复合高度弥散碳化物的组织,从而达到不锈效果以满足肉类加工清洁度的要求,具有很高的耐磨寿命。用本专利材料制造…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能气体离子源注入机对刀具不锈钢2Cr13进行氮离子注入,以增强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对注入后的不锈钢试样进行了成分分析、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和耐蚀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注入较大剂量氮离子后,不锈钢表面生成了CrN、FeN等间隙相,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随着氮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升;当注入剂量为7.2×1017cm-2时,不锈钢表面维氏硬度从320HV提高到850HV,摩擦系数从0.52降低到0.33,并且仍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高铬镍不锈钢的腐蚀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铬镍不锈钢是湿法磷酸工艺装备中常用的材料,该工艺介质中含有磷矿石、H2SO4、Cl^-和F^-等,工作温度80℃左右。该材料在这类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源于铬和镍的适当配合。本文就高铬镍不锈钢中铬、镍含量对腐蚀电化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铬含量增加,合金更容易钝化;随镍含量提高,合金态越稳定;高铬镍含量有利于合金钝化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镀铬预处理新型活化液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燕 《材料保护》2006,39(3):8-10
不锈钢电镀铬的预处理--活化处理可有效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解决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问题.通过测定18-8不锈钢在各活化液中的稳态电位、腐蚀速度和阳极极化曲线,结合镀层综合性能的检验,获得最佳活化液配方:98~102 g/L (NH4)2SO4,85~90 g/L H2SO4(分析纯),5~6 g/L H3PO4(分析纯),5~6 g/L H2SiF6.该活化液的稳态电位为-0.55 V,腐蚀速率在12 h内为2 g/(m2·h),随后缓慢下降.它能有效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且对不锈钢基体的腐蚀很小;用该配方活化的不锈钢电镀后,可获得光亮平滑、均匀致密、硬度较高、结合力好的镀铬层.  相似文献   

9.
超细玻璃微珠的理化特性及复合化玻璃微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一种超细玻珠的的化学成份,矿物组成,谱学特性及表面电性等,并简介了无机-无机,无机-无机-有机复合玻璃微珠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在切削加工中具有塑性变形大、热强度高、与刀具亲和性强、易与刀具粘结等特点,其切削加工性能比一般中碳钢差的多,如不采用合理的切削方法,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加工质量,而且还会额外损伤刀具。本文从刀具、切削方法、冷却液等方面叙述了不锈钢在切削加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表面耐蚀转化处理的不锈钢,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耐蚀能力提高80倍以上;中性盐雾试验测试表明,耐蚀等级达到10级。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硫酸为主的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通过改变温度考察其对不锈钢抛光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温度范围;通过改变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中各组成的含量,考察其对抛光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既有较好抛光效果、抛光成本也较低的最佳化学抛光工艺为:H2SO4 20%-30%,HNO3 3%-6%,添加剂3%-6%,水余量,温度60-70℃,时间3-5min。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不锈钢化学抛光添加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战民 《材料保护》2003,36(4):73-73
不锈钢制品以它特殊的性能和外观越来越得到认可和使用。但要获得高的性能和外观,必须通过特殊的工艺进行处理。不锈钢电解精抛光和化学抛光是其获得精美外观的首道工序,而化学抛光以其不受零件形状、体积限制,可以改变不锈钢制品机械损伤层和应力层,提高机械强度,成本低、效率高,表面精饰效果好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不锈钢化学抛光过程中,添加剂作为抛光液中不可忽视的成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研究。1 添加剂的作用和种类 添加剂有抑制腐蚀和增亮作用,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复杂的吸附层,活化零件表面微凸点、钝化微凹点,使抛光有效进行。它是抛光液的粘度调节剂、缓蚀剂、腐蚀剂、活化剂和消泡剂,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化学抛光平稳进行,达到表面精饰的效果。 在早期的化学抛光配方中,添加剂主要是一些盐类。许多无硝酸的抛光配方就是以无机盐和不挥发性酸类构成的。 添加剂的种类较多,一般包括无机盐、有机盐、有机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无机盐类大部分是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醋酸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微观组织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Cu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经特殊的抗菌热处理析出ε—Cu相,采用覆膜法研究其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抗菌不锈钢易于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鼠伤寒杆菌需要一定时间;杀灭白色念株菌需要较长时间。这与细菌的细胞壁组织结构、细胞壁厚度及其属性有关。抗菌不锈钢对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较低、组织疏松、金属离子易穿透细胞壁的细菌易于杀灭;反之,细菌不易于杀灭。随着抗菌作用时间的延长,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提高,抗菌不锈钢的杀菌效力显著提高。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经表面打磨或磨损仍然具有同样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集束拉拔制备的302,304和316L 3个牌号、不同丝径奥氏体不锈钢纤维为对象,采用Agilent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它们的复数电导率和复数磁导率的微波频响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的微波磁导率(μ′,μ″)随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2 μm的304不锈钢纤维的复数磁导率μ″在2 GHz处达到2.2.302不锈钢纤维吸波性能明显优于等径的316L和304不锈钢纤维.302不锈钢纤维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符合吸收剂频谱响应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200 MPa应力下一级应变硬化F316奥氏体不锈钢在650℃、680℃和700℃的蠕变性能和蠕变断裂行为。结果表明: 在200 MPa 恒定应力下蠕变温度越高其蠕变寿命越短,稳态蠕变速率越大,由应力加载引起的瞬时应变越大。蠕变断裂方式主要为韧性断裂。蠕变孔洞主要分布在三叉晶界等脆弱部位,距离断口越远试样中孔洞的平均尺寸和孔洞面积百分比越小。在与断口距离相同的位置上,随着蠕变温度的提高蠕变孔洞的平均尺寸和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增大。与未预应变的F316不锈钢相比,具有高密度孪晶的一级应变硬化F316不锈钢具有更大的蠕变抗力。分别基于Larson-Miller 参数法和θ参数法外推计算了350℃/200 MPa下的蠕变寿命,θ参数法的拟合曲线与实际蠕变曲线吻合得较好。根据Larson-Miller参数法和θ参数法,探讨了350℃/200 MPa下一级应变硬化F316奥氏体不锈钢长期服役蠕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辉光离子渗扩技术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离子渗氮处理,之后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渗氮层外表面制备一层CrN涂层,检测不同温度下离子渗氮+物理气相沉积复合涂层的结合力、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并对其显微组织和物相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不同温度渗氮+物理气相沉积复合改性层的组织随渗氮温度的升高从S相(内层)+CrN涂层(外层)转变为不同程度硬质相析出层(内层)+CrN涂层(外层),不同类型的渗氮层与CrN涂层均有良好的结合力;不论是S相层还是硬质相析出层,经过PVD处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其中耐蚀性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差,硬度和耐磨性随渗氮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钛-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刚  曹小华  龙兴贵 《材料导报》2006,20(10):128-131,134
综合评述了钛一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钛是一种具有同素异型转变点L(1155K)的吸氢金属,氢在α钛和β钛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在Tc以下易形成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TiH2,氢原子溶解在晶格中,占据四面体间隙位(T)。钛加热吸氢时晶格发生膨胀,产生体胀效应,当温度降低时氢化物又会沿惯习面发生偏析。氢在钛中的扩散在高温时表现为正常扩散即lnD与1/T呈直线关系,在低温时存在隧道扩散。钛一氢体系的热力学p—c-T曲线表现出良好的平台性且在高于593K时存在两个平台。测定了钛一氢体系的反应的动力学扩散活化能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等离子弧作热源在35SiMn钢表面进行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粉末的堆焊,分析堆焊件组织梯度及性能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多木DML-V03BD等离子焊机及YASKAWA六轴机器人在35SiMn钢表面堆焊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借助Nikon ECLIPSE MA200倒置显微镜观察堆焊件凝固组织形态,借助SU3500钨灯丝扫描电镜对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借助XRD-7000SSHIMADZU分析堆焊层的物相组成。采用INSTRON1195电子拉伸试验机检测堆焊件的结合强度,采用HXD-1000TMC维氏硬度计检测堆焊件沉积方向的硬度分布。结果在所选堆焊工艺下,沉积层主要由α-(Fe,Cr)相组成,晶粒内部为马氏体相。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在HV0.5500~HV0.5600之间波动,热影响区的硬度随着界面距离的变化而先增大后降低又增大,最低硬度降至HV0.5241。结论堆焊接头拉伸试样断裂位置在热影响区,抗拉强度为960MPa。当电流为130A、焊枪移动速度为20 cm/min、送粉速率为20 r/min时,堆焊件的抗拉强度可达基材的87%。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22053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方法在依托S22053双相不锈钢焊接经验的基础上,采用SMAW和SAW焊接方法对两种不同焊材(E2209和ER2009+GXS-330)的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晶间腐蚀、微观金相和铁素体含量检测试验。结果两种焊材基本都满足S22053的焊接要求,接头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铁素体为基体,奥氏体被铁素体基体包围着,3组试验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和组织形态变化较大,焊缝中粗大的奥氏体占据了大片区域,局部有魏氏组织产生,奥氏体按一定方向的板条状分布,也有部分以片状分布,接头抗拉强度均达到了母材强度的97%,经90°侧弯后表面无可见裂纹,无晶间腐蚀产生的裂纹,铁素体质量分数均在35%~65%。结论 3组试验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和组织形态变化较大,其中Φ3.2 mm的E2209焊条焊缝晶粒最为细小,宜选用此种焊接方法,3组试验的晶间腐蚀、铁素体含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符合标准要求,90°侧弯后表面无任何可见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