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首先采用Delphi(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然后对专家积极系数、意见协调程度以及权威程度进行分析,最后在充分考虑专家建议基础上,运用界值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一套包括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15项三级指标的儿童鞋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由此得出结论,德尔菲法应用于儿童鞋安全性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可行的,该方法丰富了儿童鞋安全性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省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评价表》在现场评价应用中的特异度和稳定性。按照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由5名评分员用《广东省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评价表》对选定的5家餐饮业进行评分,以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评分员使用《评价表》的差异。5名评分员对5家企业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1.48、72.8、77.9、71.76、71.32,评分员间的评分结果经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内相关系数R=0.94,说明《广东省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评价表》的可靠性较理想,较稳定。5家企业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2.24、86.02、73.72、63.06、50.58,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广东省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评价表》的准确性较好,能相对准确地区分不同卫生质量水平的评价对象。  相似文献   

3.
确定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绩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合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三定”方案、地方标准,借助平衡积分卡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11个设区市为例进行评价实施。评价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与27个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业绩评价(0.512 7)、内部管理(0.260 5)、相关利益人(0.150 4)、学习与成长(0.076 4);三级指标位居前三的为群众满意度高(0.244 9)、资源保障(0.138 3)、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0.099 3);11个设区市评价结果与当年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结果排序一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科学合理,可为各地建设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提供方向,为评价责任网络绩效提供科学决策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风险分级指标体系,为我国进口食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拟定16个风险分级指标,应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法将风险分级指标编制成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7个指标构建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2项为危害性、可能性;二级指标3项为毒理学急性毒性、毒理学长期毒性,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不合格批次检出率;三级指标2项分别为大鼠经口LD_(50)和健康指导值或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权重分别为:0.52、0.48、0.37、0.30、0.33、0.54和0.46。结论筛选得到的7个指标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型量化分级评价标准,提高监管效能。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专家评分表,"一对一"访谈,对5个业态量化分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值。结果本次调查专家权威性较高,各个专家对不同业态量化分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判断一致性较高CR0.1,权重值计算合理,重点项检查指标的权值相对较高,能区分出重点项和一般项。不同业态的一级指标权值顺位差异不大,各二级指标的权值体现出了一定的区分度,但在不同业态中也反应出一些差异。结论本次评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型量化分级评价标准合理有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有许可有监督(甲类)、有许可无监督(乙类)、无许可无监督(丙类)3种类型的工厂集体食堂的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合工厂食堂实际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印发的《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内容,以普查方式对工厂食堂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在3类食堂的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中,甲类食堂得分为61.76±11.54,乙类食堂得分为52.19±10.45,丙类食堂的得分为33.99±12.89(F=294.56,P值〈0.01);3种不同卫生监督管理类型工厂食堂在评价食堂卫生状况的25项卫生指标的单因素分析比较中,除炉灶设置和配餐间设置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23项卫生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3种类型工厂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存在着显著差异,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对保证食堂食品卫生整体水平至关重要,严把卫生许可审查关对改善食堂卫生设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生物医药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探索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提供理论工具及新视角。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评分基础上的归一化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生物医药创新的关键要素。结果 确定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得到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具体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同时获得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现有水平结果。结论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现有水平,发现政策环境、研究机构人员数和研发机构投入对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服装企业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服装行业供应商管理、评价的现状,探讨服装供应商评价指标的选取、权重的分配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供应商评价选择的要求与标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初步拟定了一个由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评价体系。其次,对14家服装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采购管理人员及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利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验证了由调查结果所选取的25项指标内容的可行性,最终构建了一个适合服装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的一般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不断提高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据统计法对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5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并通过计算赋予权重,最终建立了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大型活动餐饮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及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区域性大型活动餐饮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建立评价模型,为区域性大型活动接待单位的事先遴选和开展餐饮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确定餐饮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线性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30名咨询专家的平均从业经历为20.63±5.80年,两轮的应答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06和0.89±0.06,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747(χ2=645.518,P<0.01)和0.858(χ2=802.321,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定了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2项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其中卫生信誉、卫生管理、建筑卫生、硬件设施和采购、加工、贮存、运输环节卫生的平均权重分别为0.93、1.54、1.43、2.06和4.04;建立了线性风险评估模型。结论区域性大型活动餐饮安全保障线性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可为餐饮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2):235-240
文中旨在掌握食品欺诈和食品掺假相关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寻找出能够对我国应对食品掺假事件危机管理的启示。通过对食品欺诈和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掺假的定义、类型、特性及美国应对食品掺假采取的相应策略措施的介绍,及其美国食品欺诈数据库和食品掺假数据库的详细介绍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收集我国食品掺假的相关背景信息,建立我国食品掺假数据库,并与国际食品欺诈领域工作者共同合作,致力于研究全球有效的食品欺诈防御及其风险评估体系用以应对食品欺诈和食品掺假事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是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联系社会中发现的各种关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案件,分析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重要性,并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食品加工方法如脱皮、加热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的致敏性,脱敏效果与加工的方式以及过敏原的种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对一般加工方法对于减轻过敏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标签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食品添加剂的概念、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列举食品添加剂标注的相关法律、标准的规定,分析了食品添加剂标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食品添加剂"引入原则"的涵义和使用,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标签上规范标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微生物防腐剂在果蔬、乳及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正> 近几年,各大媒体先后曝光了一系列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劣质奶粉喂出大头婴,劣质龙口粉丝,广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以及影响极其恶劣的"红心"鸭蛋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甚至差点摧毁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最近,随着"多美滋"、"特仑苏"事件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大多数事件最后都澄清了一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错,但这不能不让我们对食品添加剂这一个敏感行业进行一下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