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顾聚兴 《红外》2008,29(4):43-46
英国QinetiQ公司为英国国防部研制了一种海上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演示器。该系统使用两台凝视型红外摄像机以及能够分裂视场的光具以便对地平线进行全景跟踪。同现有的扫描型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相比,使用凝视型探测器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追踪速率。演示器配备的是已成商品的640×512元中波红外探测器,但它在将来也可接纳1024×768元的探测器。演示系统装有一种特殊的可变换滤光片以便根据主要的环境状况选择最佳的工作波段,并装有一种光束转向器以利于非均匀性校正和图像的稳定。利用现场可编程门列阵(FPGA)和用于探测和跟踪的PowerPC硬件,演示系统已实现了实时数据处理。本文描述凝视型海上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并介绍其一些输出图像。  相似文献   

2.
一种精确制导用凝视红外成像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简要论述,分析了弹用红外成像系统的主要特点,并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凝视焦平面器件的小型化弹用红外成像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开发模式有助于缩短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开发周期,降低前期开发成本.最后对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舰载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重点介绍新一代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简介了一些国家的研制计划。  相似文献   

4.
张继勇  叶宗民 《红外》2012,33(3):9-12
舰载红外警戒系统与舰载搜索雷达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对来袭掠海导弹和低空飞机的充分报警。如何评价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捕捉能力是舰艇防空作战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舰载红外警戒系统效果评价方法,为正确评价舰艇防空反导系统的效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简要论述,分析了弹用红外成像系统的主要特点,并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凝视焦平面器件的小型化弹用红外成像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开发模式有助于缩短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开发周期,降低前期开发成本。最后对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6.
海空背景凝视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凝视红外成像探测系统作用距离计算问题,在分析传统作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图像目标信噪比检测依据的新距离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全面考虑了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以及红外图像空间起伏噪声特性,给出了复杂背景限制下红外凝视成像探测系统作用距离计算公式.海空背景下舰载红外凝视成像系统探测距离计算实例表明该计算模型相对于原有计算模型能够更准确解决复杂背景情况下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巡航导弹作用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祥  任彪  邓潘 《激光与红外》2009,39(5):503-506
红外探测系统对巡航导弹进行探测预警,是拦截巡航导弹的首要条件。通过分析在3~5μm波段内,作为巡航导弹主要辐射源的蒙皮、发动机喷口和羽流的红外辐射特性,建立了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对巡航导弹的作用距离模型,给出了求解距离方程的正确方法,并对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凝视型红外焦平面组件的军事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对用于侦察和制导的红外探测 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红外探测器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红外焦平面列阵。文中着重讨论了凝视红外焦平面的概念,并介绍了其与机械扫描系统相比应用于军事目的的优点,如提高了信噪比和热灵敏度、结构紧凑、更好地发挥探测器的快速 性、易于信号处理和可批量生产等。针对各个波长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对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发展红外凝视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凝视红外成像技术是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中的一项新技术,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成像系统在性能指标和使用环境方面与一般的热像仪存在差别。文中对凝视红外成像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影响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成像性能的因素,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成像性能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环境条件、大气传输模型等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制导武器的实际使用需求,将作用距离指标拓展到指标体系中,为系统设计、测试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红外系统中的扫描型和凝视型FPA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蔡毅 《红外技术》2001,23(1):3-7,14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系统的核心器件,第二代红外探测器就是FPA。由于红外系统的任务和FPA的特点、技术、价格等原因,FPA的发展既有与IC发展类似的规律,又有其自身发展的 特殊性。通过对制冷的扫描 型和凝视型FPA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在今后FPA的发展中,这两种FPA将并行发展,以为凝视型FPA要代替扫描型FPA的看法可能是过于简单了。  相似文献   

11.
海军战略转型对舰载信息系统发展要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载信息系统的发展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便更好地为海军作战提供信息支撑。文中简要分析了美国海军战略发展变化和舰载信息系统发展历程,针对新时期我国海军的战略转型,探讨了转型期海军舰载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未来舰载信息系统多功能一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分布式网络化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舰载光电跟踪技术是利用光电跟踪设备对跟踪、瞄准、捕获可疑目标,综合了多种先进的光学技术、图形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在现代海上测量工作以及海上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舰载光电对抗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舰载光电跟踪设备组成及其关键技术方面对舰载光电跟踪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探讨了舰载光电跟踪设备抗冲击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未来海上作战的需求,海军电子战系统将向综合一体化、突出电子进攻能力和提高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发展。阐述了海军电子战装备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安全可控的发展新要求,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采用构件和服务总线技术设计开发灵活便捷、自主可控的航天测量船测控仿真系统。文中描述了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了可重构的系统体系结构,重点论述了服务总线技术实现和船载测控设备外测数据仿真模型设计。应用结果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灵活通用,能够满足航天测量船测控系统全面验证需求。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单片全集成是信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推动新一代作战平台进一步小型化、轻薄化及多功能集成化。该文介绍了单片全集成信道技术概念及关键构成;综述并对比了单片全集成信道技术在模拟前端与数字信道两个方面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最新进展;总结了信道技术在未来作战平台应用需求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赵国平 《舰船电子对抗》2007,30(3):27-29,51
相控阵体制雷达解决了大功率发射问题。有源相控阵天线对雷达扫描空域内的目标均能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和跟踪加搜索的工作方式,满足了未来海战中舰用近程反导系统的要求。介绍了舰用近程反导搜索雷达的现状,阐述了新型反导搜索跟踪一体化雷达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舰艇编队编成,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舰艇编队雷达网作战能力的因素,建立了基于雷达网作战能力的编队综合作战能力指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舰艇编队编成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综合作战能力指数模型能够反映舰艇编队编成配置的要求以及编队装备体系效能与编队雷达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舰艇编队雷达网的优化,进而优化舰艇编队编成.该模型对于辅助指挥员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编成编队,选择较好的配置方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邢刚  宋亚 《激光与红外》2015,45(9):1138-140
针对目前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中,光纤千兆以太网带宽无法满足多传感器实时图像传输需求,设计了基于波分复用的红外图像光纤传输系统,此系统带宽达到4 Gbps,体积算法不变的情况下,可扩展到8 Gbps,满足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舰载电子装备环境机柜模块化开放式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装备体系建设对舰载电子装备抗恶劣环境电子机柜提出的新需求,介绍了开放式环境机柜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应用该思想进行电子环境机柜设计的一些具体技术途径,最后对未来开放式环境机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指挥控制系统是联合作战体系中战斗力的倍增器。为指导海军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制,阐述了美军指挥体系,研究了美军指挥信息系统。介绍了美海军指挥信息系统部署、发展。重点分析了海上全球指控系统、舰队作战指挥中心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等美海军典型系统组成和功能。给出了美海军指挥信息建设对海军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