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凹区块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油田赵凹区块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酸化效果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和酸化增油技术研究,进行了酸液体系的配方优化,优选出的酸液具有对金属腐蚀性小,与地下流体配伍性好,对岩屑溶蚀率高的特点。现场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3口井实施有效率100%,注水压力下降了1~8MPa。  相似文献   

2.
江苏沙埝油田为实现注水井降压增注,进行了大量的酸化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不够明显,部分措施对注水层造成了二次伤害。因此有必要对使用的酸液配方开展研究,从注水层位的物性和岩矿特性入手,结合岩心溶蚀试验,通过分析,对现场采用酸液的针对性、配方浓度和性能进行评价,总结其不合理之处,以达到指导注水井酸化增注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长庆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高压欠注井逐年增多,而常规酸化增注技术工序复杂且有效期较短。为了提高酸化增注效果,简化施工流程,缩短措施占井周期,通过酸液体系配比试验、岩心驱替试验和缓蚀性能试验,研发了一种COA-1S酸液,该酸液具有较好的缓速、腐蚀和螯合抑制性能;通过工艺优化,将水力脉冲技术与酸化增注技术结合,提出了注水井不动管柱螯合酸脉冲式注入酸化增注技术,其具有施工不动管柱、不泄压、不返排等优点。该酸化增注技术现场应用了3井次,有效率100%,酸化后平均注水压力下降9.2 MPa,单井增注水量12.3 m3/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降压增注效果显著,解决了常规酸化工序复杂、占井周期长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注水井污染堵塞和欠注现象越来越严重,注水井酸化增注越来越被重视。如何解除注水井伤害,以及延长注水井酸化周期是目前国内油田开发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注水井伤害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实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注水井酸化增注的酸液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滨南低渗透油田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高压水射流等增注方法效果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开展欠注机理研究,并进行酸化增注体系液的配方优选。矿场9口水井的应用表明,研制出的低伤害高效酸液体系有效率100%,起到了显著的增注与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渗油藏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积祥  侯洪涛  张丽  田波  毛美丽 《特种油气藏》2011,18(3):106-108,141
为了解决桩西低渗、特低渗油藏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过高(44 MPa)、欠注严重、注水效果差,以及常规酸液体系有效期短、效果差等难题,对砂岩酸-生物活性剂复合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深部解堵功能,其新型活性剂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改变地层润湿性,降压增注。该技术为注水井深部酸化增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对改善低渗、特低渗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河油田Ⅴ-Ⅸ油组酸敏性储层,注水井常规酸液酸化后增注效果差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有机低伤害复合酸液体系,该酸液与地层中敏感性矿物绿泥石反应后可形成保护膜,从而减少Fe(OH)3二次沉淀的产生;同时酸液产生的物质对k+、Ca2+具有较高的络合能力,可以防止CaF2、K2SiF6二次沉淀,该酸液现场应用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郭庆  郭艳萍  蒋宏  白良杰  陈松  李亚洲 《断块油气田》2009,16(3):105-106,109
西峰油田长8低渗储层欠注水井较多,注水效果不好,普通酸液的增注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针对注水井初投压力高,正常注水后压力上升快,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入困难,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岩心溶蚀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储层主体的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西峰油田13口注水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后,试验井组注入量与吸水指数比措施前大幅度提高,有效解决了油藏欠注问题,为西峰油田油水井增产增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低渗高压欠注井进行酸化增注措施可以有效地解除储层伤害,恢复并提高注水量。但对具体区块而言,应首先弄清储层伤害的类型、程序,根据不同的岩性段和层组所具有的不同岩性、物性及伤害因素,采用最经济有效的酸化增处理措施,有针对性地优选结合储层特征的低伤害酸液体系和工艺参数,才能提高欠注井酸化增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重复酸化酸液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油田重复酸化是油井增产和注水井降压增注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常用的各种酸液体系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酸液体系在老油田的重复酸化效果,总结了各种酸液在老油田酸化中的优缺点,为后续的复重酸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要求酸液具有耐高温、延缓反应速率和降低滤失速率的性能,为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长效酸液体系。通过优选聚合物、破胶剂和助排剂,筛选出一种新型长效酸液体系配方:20%HCl+0.9%聚合物A+2.5%缓蚀剂H+1.0%助排剂C+1.0%破乳剂Q。评价结果表明,该长效酸液体系耐温耐剪切性能好,腐蚀速度低,缓速性能及助排性能好。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液相和超临界两种反应条件下进行了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并以超临界异丁烷流体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考察了流体相态、再生温度、压力、物料空速和时间对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液相反应24 h的催化剂,在180 ℃条件下经超临界异丁烷流体再生,反应转化率由90%恢复至100%;C8烷烃选择性由40%恢复至69.13%,达新鲜剂的92.8%。对于超临界反应36 h的催化剂,经再生后C8烷烃选择性可恢复至新鲜剂的82.4%;200 ℃再生后,碳含量由4.55%降至1.79%,脱除率达60.7%。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酸处理所需的氢氟酸与储层岩心的酸岩反应对岩石抗压强度的影响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即通过模拟油藏条件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获得酸化前后岩石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储层温度高、增加酸液浓度、加大酸液用量、延长反应时间,都会降低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酸液浓度和用量有利于保护岩石骨架,避免近井眼岩石酸化后造成孔隙坍塌和加速微粒运移.表明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定是一种评价酸液性能好坏的必要手段,对现场酸液浓度、用量及关井反应时间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河庄油田牛872块油井酸化液体系优选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选现河庄油田牛872块油井的酸化液体系,在实验室通过测定地层岩心酸溶失率,评价了矿场常用酸化液体系对储层岩石的溶蚀作用,研究了酸化液与岩石反应的时间效应和温度效应。研究表明,土酸、潜在土酸能够溶蚀充填在孔隙喉道中的粘土矿物成分,改善渗流性能,可作为牛872块油井酸化液体系;酸化后岩石渗透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酸蚀通道的形成,较快的酸注入速度和相对合适的反应时间能够促进酸蚀通道的形成及数目的增加;较小的潜在土酸用量不能控制副反应的发生,较大的潜在土酸用量可有效提高近井地带的渗透率。模拟地层条件的岩心流动实验结果验证了酸溶失率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油田低渗储层酸化措施效率低的现状,研发了以有机膦酸和氟盐为基础的新型HDF缓速酸体系,并进行了溶蚀能力、阻垢性能、岩心流动等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DF体系可将酸岩反应时间由常规土酸体系的1 h左右延长至6 h以上,在砂岩的溶蚀率与土酸相近的情况下,其粘土类矿物的缓速率可达80%,并减少90%的二次沉淀物。现场应用情况证实,HDF体系酸化相对于普通土酸能够显著提高酸化效果,特别是对于高温深层砂岩储层、粘土含量较高的储层,其优势更为明显。现场应用近30井次,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6.
砂岩酸化过程中铁离子沉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行,新发现的碳酸盐岩储层越来越复杂,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井段较长等。转向酸具有变黏转向、均匀布酸的优点,在此类储层酸化(压)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实验室开展了转向性能、变黏过程和耐温性能等实验评价,但以往的评价结果并没有和现场施工紧密结合。通过转向范围评价出较宽和较窄的两类转向酸体系,并进行转向过程性能评价,压力差表现出1次峰值和3次峰值的两类特征;针对裂缝储层开展纤维转向剂转向性能评价,室内封堵压力差达到3.2MPa。依据实验结果探索了转向酸及纤维转向剂对储层及施工要求的适应性;利用初步建立的适应性选择方法,优选出适宜于Y5井的转向酸体系,在施工中表现出明显的快速变黏转向和多次转向的特征,改造后产量为施工前的3.95倍,油压为施工前的2.7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油井酸化处理后,出现了在增油的同时油井含水大幅度上升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酸化只对高渗带的油层物性得到改善,而油层的低渗带的物性得不到相应的改善。根据这一情况,建立了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制了ZDJ-1暂堵剂,通过现场试验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丰富了低渗透油田油井酸化工艺技术,对于开发低渗透油田,延长油田低含水采油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砂岩酸化工艺需要多个段塞注入前置液、处理液、后置液等,给生产作业带来了不便和困扰。为此,基于"一步"代"多步"的一体酸概念和高效、集约化的理念,研制了一种主要由有机多元酸(HA)+HCl+HF+高效有机溶剂构成的HA一体化酸液体系,可实现对砂岩储层复杂堵塞的有效解堵。对其缓速性能、有机堵塞物溶解、螯合性能和抑制沉淀性能等的实验评价结果表明:(1)新型HA一体化酸不仅可以达到常规一体化酸"一步"代替"多步"酸化的功效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可通过控制H+的多级分步电离和在黏土矿物上形成硅酸—膦酸铝膜达到缓速的目的 ;(2)对有机物堵塞物解除效率高;(3)HA一体化酸体系相比常规的APCS(氨基聚羧酸类)螯合剂具有更宽的p H值溶解范围,对Ca~(2+)、Mg~(2+)、Fe~(3+)的螯合能力比常规螯合剂(EDTA、NTA、DTPA等)更强,抑制金属氟化物、氟硅酸碱金属和氟铝酸碱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比多氢酸、氟硼酸、土酸效果更优异。该研究成果为高温深层油气藏的解堵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自生酸也叫潜在酸,可以在地层中发生化学反应就地生酸,且生酸是逐步进行的,使得酸岩反应速度会大大减慢。以高温下能生酸的体系乙酸甲酯(A剂)与氯化铵盐(B剂)为母体调配出一种酯类自生酸,对其性能进行研究表明:当A剂与B剂比例为3:2时,生酸能力最强。这种自生酸在90℃释放出的有效H^+浓度可达3.78 mol/L,在140℃释放出的H^+浓度可达4.26 mol/L,满足对储层的溶蚀要求。这种酸液与地层水及各种工作液体系的配伍性能均较好,对钢片的腐蚀速率小于60 g/(m^2·h),满足酸液施工行业的一级标准。针对此类自生酸,宜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其进行破胶,破胶效果良好。相较于转向酸、交联酸,自生酸形成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更好。通过对自生酸封堵能力进行测试,发现在18 MPa左右会形成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泡沫酸与石英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试验方法,进行了泡沫酸与石英的反应动力学试验,得到了在20℃、泡沫质量为85%时,泡沫酸与石英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提出了一种20℃时计算泡沫酸与石英反应速度的新方法。研究了泡沫酸的缓速效果,发现H+可以加快HF与石英的反应,对泡沫酸的缓速效果影响不明显。泡沫酸的缓速效果主要是因为泡沫酸较高,的表观粘度及H+传质过程中路径的复杂化。对于砂岩油藏的酸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