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渤海断陷盆地拉张量分析与油气潜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田在艺  韩屏 《石油学报》1990,11(2):1-12
从恢复古构造的途径可以计算出断陷盆地各发展阶段的拉张量.渤海盆地中各坳陷在早第三纪各阶段拉张量表明,盆地经历了始新世与渐新世的拉张旋回,而渐新世的拉张旋回又可分为两个亚旋回,在时空上,拉张活动具很大的不均衡性.在每一拉张旋回中,盆地内都发育了重要的生油岩.早、中期拉张活动强烈的沉积凹陷,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第三系及其基底构造层中,晚期拉张活动仍较强烈,以及晚第三纪早期仍有一定活动性的沉积凹陷,则可以形成上第三系次生的油气富集.针对各沉积凹陷的含油气特点进行挖潜,可进一步提高渤海盆地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古近系超压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是一个受区域性应力拉张作用所形成的盐湖断陷盆地,文留构造位于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内普遍发育超压。运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压实不均衡、生烃作用以及盐岩封闭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超压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文留地区地层为正常压实状态,不存在明显或可识别的欠压实沉积过程,超压顶面与生烃门限相吻合,地层压力在巨厚的盐岩封闭层下完好保存,在深度剖面上表现为一种台阶式递进序列。生烃作用是文留地区超压发育的主要原因,盐岩封闭为超压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压实不均衡作用对文留地区古近系的超压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厚皮拉伸盐构造运动中上覆层构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红星 《石油学报》2003,24(5):26-31
理论分析表明,盐撤量与拉伸造成的空间之间的平衡是决定拆离滑脱形变完全与否的控制因素。当盐撤量大于同期形成的拉伸空间时,上覆层发生完全拆离滑脱形变;反之,则发生非完全拆离滑脱形变。分析模拟表明,盐层越厚、岩盐粘滞度越小及上覆前构造层越厚,盐撤量就越大,完全拆离滑脱形变过程持续得也越久;区域拉伸和基底断层位移速率越大及基底断层下降盘越长, 完全拆离滑脱形变过程的持续时间就越短。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主动裂谷多幕拉张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北侧的一个小型含油气凹陷,其构造演化在渤海湾的诸多断陷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凹陷不仅具有明显的主动裂谷演化特征,而且是一个中、新生代叠合发育,经多幕裂陷演化,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的小型含油气凹陷。印支期,本区处于裂谷前的基底隆起剥蚀阶段。燕山-喜山期,凹陷经历了四幕裂谷作用演化和一幕构造再活化作用的改造。其四幕裂谷作用包括燕山早期裂谷一幕发育期、燕山晚期裂谷二幕发育期、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中期裂谷三幕发育期及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晚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裂谷四幕发育期。晚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以来,该区构造性质发生明显转变,即由中新世早期的构造衰弱期转化为新的构造活化期,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加剧、拉张作用增强、沉积速率加快。上述各幕构造过程对南堡凹陷的油气生成及富集规律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留盐背斜形成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该区沙三亚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岩盐厚度大、纯度高、分布广。由于基底断块的不均衡升降活动,导致含盐地层有不同的埋藏深度。在差异压实力作用下,塑性岩盐顺层向构造高部位流动和局部集中,进而因盐体拱张导致上覆地层弯曲变形和张裂形成盐丘和盐背斜。其后的盐上覆盖层团引张而发生断陷并使盐背斜复杂化。由此形成的各种盐流构造为以后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圈闭,使文留地区在全凹陷中含油气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古构造应力场与中部大气田的联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各原型盆地的地层顶面高程趋势面剩余分析,与相应的沉积基底形态分析结果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加里东期侵蚀面附近存在大型平缓隆起。将盆地基底的同沉积构造变形史分析和区域大地构造运动史分析结合起来,拟定了早、晚燕山期的盆地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方向;然后利用有限单元法分别模拟了盆地这两个演化阶段的古构造应力场和应变场特征,进而探讨它们与盆地中部大型平缓隆起及大气田的成因联系。可能是下古生界的泥岩和膏盐层在挤压应力场中的垂向膨胀,促成盆地中部的加里东期侵蚀面附近出现大型平缓构造圈闭;低挤压应力与其他因素的叠合,导致低压、负压环境的出现,使中部隆起区既成为天然气运移指向区也成为天然气藏封存箱。  相似文献   

7.
冀中拗陷断裂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中生代末或早新生代初以来,泰山隆起相对上升,在隆起两侧产生拉张应力,致使华北盆地北部和苏北盆地的基底在薄弱地带被拉开,形成一系列的一边断一边倾的箕状断陷。冀中拗陷的基底断裂是在统一拉张、翘倾运动中形成的。因此一边断一边倾的翘倾断块构成基底构造运动的基本构造单元。在基底翘倾断块之上同步沉积的下第三系碎屑岩的重力和区域拉张的叠加作用、以及翘倾构造应力条件下的重力滑动作用是形成冀中拗陷的表层断裂的动力;其次,重力滑动诱发下的塑性拱张、基岩隆起、沉积压实也是加剧形成表层断裂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沧东凹陷带的结构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文 《石油学报》1989,10(3):31-39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沧东凹陷带属结构简单的箕状断陷,油气运移指向缓坡隆起,对缓坡带给予重视,而对凹陷中心及陡坡带则置于次要地位。这种倾向的产生、源于对凹陷内幕了解不够。事实上、据笔者结合近年地震剖面和有关钻探成果分析,证明其内幕亦很复杂,既有前第三系的基岩隆起,也有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基岩阶地和与之相关的盖层圈闭,为寻找多种类型油气藏奠定了基础。沧东凹陷带的结构同第三系沉积前的古构造背景及第三纪以来的块断活动有关,印支—燕山期因太平洋板块作北西向挤压,形成北东向的背斜隆起,隆起部位大致对应现今的沧东断裂带,隆起顶部因受压上隆产生张裂系,地层遭受剥蚀。第三纪始,沿顶部张裂系自东而西被拉张下滑,并被同期的沉积所披盖形成沧东凹陷带。显然这类凹陷的基底同沉积盖层关系密切;凹陷缓坡基底对应于古隆起东翼,由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组成,始新世被拉张,上覆始新统地层,构成黄骅断陷中央隆起带西北翼,前第三系地层下倾尖灭,第三系盖层上倾断超减薄,有利于基岩断块油藏和盖层背斜油藏的形成;凹陷中心基底则对应于古隆起顶,受剥强烈,中生界与古生界有的地区缺失,渐新世被拉张,上覆渐新统地层,形成古高今低的断阶结构,有利于新生古储油藏的形成;凹陷陡坡基底是由不同时代地层组成的断面斜坡,形态复杂。上覆地层自下而上断超于其上,若上倾方向封堵条件好,基底可形成古地貌油藏,盖层可形成构造岩性油藏;而古隆起西北翼则属于现今沧县隆起和文安斜坡基底的组成部分。沧东凹陷带的这个结构,不仅为凹陷缓坡开阔了找油领域,同时也为凹陷中心和陡坡带的勘探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盆地为大西洋开裂形成的共轭被动陆缘盆地,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特征,但两岸勘探程度和勘探领域各有区别。如何借鉴南美巴西桑托斯盆地、坎波斯盆地盐下油气勘探成果,指导西非安哥拉宽扎盆地的盐下油气勘探是当前该区域勘探研究的重点。此文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的油气分布特征、构造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两岸油气成藏特征的异同。认为西非宽扎盆地和巴西坎波斯盆地具有类似基底构造形成的垒堑相间构造格局,在盐下储层沉积时的某个特定古水深区域,基底隆起形成远离物源区的古浅水区,碳酸盐岩储层及与基底隆起的相关构造圈闭发育,周边地堑区供烃,盐岩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具备形成盐下大油气藏的条件。将会成为安哥拉未来储量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盐滑脱变形构造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东濮凹陷北部老第三纪时期发育了巨厚的盐岩沉积,构成了盐滑脱变形构造发育的物质基础。持续的拉伸应力作用,导致盐层上覆盖层差异沉降形成伸展型强制性褶皱。同时,由于盐层下伏层各次级断块的不断掀斜作用,盐层下滑剪切应力增大并超过了盐的抗剪强度,从而引发上覆盖层中犁式滑脱断层发育,以及在盐滑脱断层的上盘发育滚动背斜。盐滑脱变形构造这一特殊构造组合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且也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众多类型的含油气圈闭。如东濮凹陷已发现的断块油气藏、伸展型强制性褶皱拱顶圈闭油气藏、盐滑脱断层下盘圈闭油气藏、反向牵引断层圈闭油气藏及滚动背斜圈闭油气藏等。东濮凹陷北部盐滑脱变形构造的发育,形成了该凹陷中央隆起区的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1.
文南油田构造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南油田从东到西可分为4个构造带;文东滚动背斜带、文南地堑带、文西地垒带、文西斜坡带。在此基础上,引入“安德协森模式”和“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了文南油田形成机理:文南油田是在东濮凹陷基底隆起背景上,经过后期拉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的重力作用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文南油田现今复杂的构造模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特点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 3期:(1)早白垩世早期,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在穆格莱德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2)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随着原始大西洋的产生,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3)新生代,随着区域沉降,该断陷盆地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在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有明显的挤压运动,形成构造反转;在盆地西北侧,沿中非大断裂带有走滑运动,使得图卢斯、巴加拉凹陷受到强烈的改造。穆格莱德盆地主要构造样式有半地堑、半地垒 (或地垒)、伸展断块、滚动背斜、反转形成的挤压背斜和走滑活动形成的负花状构造等。滚动背斜、挤压背斜、地垒等构造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早白垩世早期充填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由于沉降中心不断向南转移,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上述地质条件决定了穆格莱德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由不同级别的伸展断层构成向北西西倾斜的大型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整个裂陷盆地是在该断层系上盘发育形成的。走滑构造分布在盆地东部边缘,由高角度或近直立的基底走滑断层系及其各式伴生构造组合而成。走滑构造改造了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4.
二连盆地凹陷结构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二连盆地群由51个相互独立、具有相似构造演化史的小断陷湖盆(凹陷)组成。根据这些凹陷的沉积发育特征及凹陷的内部结构特点,将它们划分为4种结构类型:单断断槽式,单断断超式,双断地堑式,双断地垒式。凹陷结构与油气分布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建立了4种类型凹陷结构的成藏模式:单断断槽式以断槽为中心,油气近似环状分布;单断断超式油气主要向缓坡运移,形成比较单一的斜坡复式油气聚集带;双断地堑式主要在滑塌背斜近生油洼槽的一侧聚集,在最靠近主生油洼槽的断隆带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双断地垒式凹陷中,发育由大型构造地层及小断块圈闭油气藏组成的中央地垒复式油气聚集带。图5参2(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锡尔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锡尔特盆地是利比亚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属北非克拉通内裂谷盆地。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坳陷、早白垩世--晚始新世裂谷和渐新世以后的坳陷阶段。发育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主要的烃源岩,其中上白垩统锡尔特页岩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分布于基底至古近系渐新统的各个层段,前白垩系储层以碎屑岩为主,上白垩统及其上储层以碳酸盐岩为主;盖层主要为上白垩统和古近系下始新统页岩、泥灰岩和蒸发岩。受北西-南东向正断层控制,形成了一系列与断层走向一致的地垒和地堑,对应于3个大致平行的地垒隆起,可划分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油气聚集带,纵向上可以划分出前地堑和地堑充填阶段两大套含油层系。综合评价认为,盆地具备3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Ⅰ类区位于地垒带,Ⅱ类区位于地堑带,Ⅲ类区位于盆地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6.
A regional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was done o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Bahariya Oasis, using the potential field maps aided by geo-seismic sections and wells data.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maps were reinterpreted in context of geo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 Western Desert to throw more light on the source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Several processing methods and filtering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delineate locations, trends and depths of main source structures. Qualitatively,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Bahariya horst is the highest in gravity, Sitra platform has the strongest magnetism, whereas Misawage graben is the largest in depth to the basement surface. The results were integrated to construct a tentative tectonic map, which exhibits an older folding in the NW direction intersected by a younger ENE trend, which seems to be crossed by a set of NW-trending faults. The map underlines regional folding in NE-SW trend (Syrian arc), forming four major structural features (Misawage graben, Sitra platform, Bahariya uplift and Dirrut basin), each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tectonic model suggests two different forces (NNW-compression and ENE-tension) affected the area, forming two main fold trends and five cycles of deformation. The models indicate a rough basement surface with a regional dip regime toward the north, overlain by a sedimentary cover ranges between 1 and 4.5 km in thickness. The basement is generally of acidic composition with some basic intrusions penetrate the boundary faults.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赵白 《新疆石油地质》1992,13(3):192-196
准噶尔盆地在早中石炭世由于上地幔上隆,使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组成的过渡性基底发生张裂,形成了堑垒式构造格局中雏形。应力释放后,在沉积物的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二叠纪是盆地发育的开始阶段,为分割性断陷发育期,中生代继续下沉、统一,进入断坳发育期与坳陷发育期。最后在中新世时萎缩上隆,形成了现代的准噶尔盆地。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北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北海盆地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期,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了主要变质岩基底;海西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关闭,形成联合古陆,同时沉积了盆地南部重要的煤系烃源岩;陆内克拉通期盆地南、北部持续沉降,前期干旱,后期大范围海侵,形成了盆地南部有利的储、盖配置;裂谷期区域拉张环境,产生了以维京、中央和默里湾为典型的地堑系与海槽;热隆起期中部区域隆起,伴随大量火山活动,为盆地北部储集层的发育提供大量物源;主要裂谷期中部穹窿沉降并被海水淹没,盆地北部发育优质烃源岩;晚裂谷期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盆地中部发育大量白垩,北部沉积泥灰岩,形成了盆地北部区域性的盖层;后裂谷期挪威—格林兰海陆壳分离,在之前的构造格架下持续稳定地接受沉积,为油气保存提供有利环境。最终形成南部为大气田、北部以大油田为主的分布格局,同时在维京和中央地堑内分别形成了"上生下储"与"下生上储"2种不同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陆丰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北部,被陆丰中央低凸起分隔成为南、北两个洼陷带,可进一步划分出惠州5洼、惠州11洼、陆丰7洼、陆丰13西洼、陆丰13东洼、陆丰15洼等次级构造单元。地震资料解释表明,不同构造单元内发育的主要构造样式具有差异性。其中"人"字型构造样式发育在陆丰中央低凸起的西部,向东逐渐演化为共轭式("X"型)构造样式。理论模型表明,只有在基底地垒顶面之上盖层的厚度大于共轭断层倾向交叉点的高度时,盖层中才能发育地堑,形成地堑叠加在地垒之上的"X"型构造样式,否则形成盖层地垒叠加基底地垒的构造样式。平衡演化剖面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人"字型构造样式受先存走向非平行的基底隐伏断层控制,其经历了文昌组沉积期强烈断陷、恩平组沉积期弱断陷、珠海组沉积期断坳转换、新近纪裂后差异沉降等构造演化阶段。基底隐伏断层差异活动是导致盖层变形差异的主控因素,伸展应力方向的顺时针转变及其与基底隐伏断层之间的交角变化是产生基底断层活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