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芳  林焱  吕宪龙  程新功  张慧瑜  陈伯建 《中国电力》2018,51(10):88-94,102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应对海量、高维数据带来的单机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均衡KNN算法的短期电力负荷并行预测方法。针对电力负荷数据特征,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电力负荷场景划分;为提高场景划分精度,采用反熵权法量化负荷特征的权重系数;针对不均衡的负荷场景,提出均衡KNN算法对待预测负荷进行精确的场景归类;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负荷预测模型的分场景训练与预测;采用ApacheSpark架构对提出的模型进行并行化编程,提高其处理海量、高维数据的能力。选取某小区居民用电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在30节点云计算集群上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负荷预测精度与执行时间均优于传统预测算法,且提出的算法具有优异的并行性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力大数据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对高维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成为当前电力工作者们关心的问题。该文针对电力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和实时性的负荷预测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基于Spark平台和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Spark platform and parallel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SP-RF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3次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RDD)转换实现单机随机森林算法的并行化改进,并在Spark分布式集群环境下实现部署。结合某区域实际电力负荷数据设计试验,进行模型训练和回归预测,通过试验证明,对同等的数据集,基于Spark平台的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预测精度高于单机负荷预测算法;并行随机森林算法受离群数据干扰较小,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并行随机森林算法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与单机算法在运行时间上相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基于分布式集群的方法优势明显。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为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中结合智能电能表计量大数据,对一定区域内的负载进行非侵入式多节点短期预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集聚效应对负载建模和预测的影响,说明了多节点预测的优势与必要性;评估了影响电能需求的变量,并对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类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在真实数据上的测试表明,以智能电能表计量...  相似文献   

4.
受限于数据信息的不完整和粗粒度,短期网供负荷预测的准确率一直难以进一步提升,而配用电信息系统数据的积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展基于配用大数据的短期负荷预测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首先针对配用电大数据的特征分析了"脏数据"的来源与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清洗方法;其次基于大量的历史负荷、电量和气象数据,构建了行业负荷温度影响模型和行业电量节假日影响模型;最后基于上述用电影响模型开展了江苏电网短期网供负荷预测,实际计算结果验证了预测效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需求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负荷数据呈现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深度机器学习和高效数据处理平台的负荷预测方法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为实现计及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建立了基于Spark平台和时钟频率驱动循环神经网络(CW-RNNs)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在Spark平台上设置不同工作组将全部数据分割为多个子数据模块,通过并行化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进而基于需求响应技术对负荷曲线做出调整,计算得到用户预期收益和用户舒适度影响指标值;其次,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将调整后的负荷曲线分解,得到一组高、低频信号;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CW-RNNs回归模型分别对低、高频信号进行训练学习;最后,将训练好的PLS模型和CW-RNNs模型通过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组合预测模型(Spark-CW-RNNs)。通过实例计算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Spark-CW-RNNs模型比其他单一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预测精度更高,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公司等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加速转型,原有的粗放式用户用电管理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电力营销管理的需求.针对海量用户场景提出了用电模式分层聚类方法及用户集群辨识模型.基于用户集群辨识结果提出了条件残差模拟负荷概率预测模型,进行负荷分层概率预测,以实现对用户精细化用电管理.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优...  相似文献   

7.
在能提供大量实时负荷数据和气象数据的智能电网大数据环境下,挖掘合适的气象因素处理方法对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尤为重要。针对一个或多个气象变量,解决一维或多维费歇信息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费歇信息的气象因素建模方法及新预测模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可以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解决了短期负荷预测中对气象因素处理的主观随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好地挖掘海量数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针对负荷数据时序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混合模型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将海量的历史负荷数据、气象数据、日期信息以及峰谷电价数据按时间滑动窗口构造连续特征图作为输入,先采用CNN提取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以时序序列方式构造并作为LSTM网络输入数据,再采用LSTM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使用所提方法对江苏省某地区电力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比传统负荷预测方法、随机森林模型负荷预测模型方法和标准LSTM网络负荷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电网大数据环境下,导致电力系统负荷波动的诸多因素存在多源异构性的问题,利用多核函数来对其多源异构特性进行差异化处理和融合,能够描述影响因素的内在分布特性并应对其变化,提高负荷预测精度。选取历史负荷、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节假日及电价9个属性作为多源异构影响因素,利用样本特征分布法、单变量法及核矩阵秩空间差异法来选择多核函数的构成,采用双层多核学习算法,建立了并行化多核支持向量机(SVM)负荷预测算法流程,并在Hadoop集群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多核SVM比单核SVM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小,双层多核学习、基于lp范数的多核SVM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因此,多核SVM能有效处理负荷预测中的多源异构数据,经并行化处理后,能提高负荷预测的速度与精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计算业务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图形处理器(GPU)因其在浮点计算速度和存储带宽方面的优势成为高性能计算问题中的研究热点,也被成功应用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等科学计算领域.在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电力负荷预测问题中,以往大部分研究仅考虑了使用GPU加速预测模型的训练,而并未应用在数据集的获取和计算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CPU-GPU)异构计算框架下全流程加速的高性能用电负荷预测方案.首先结合统一计算架构(CUDA)和多线程技术实现了使用多台GPU完成用电负荷的并行预处理,随后在聚类分析后基于XGBoost算法完成了多台区负荷预测,并利用GPU加速了模型的训练计算.最后通过对深圳市43254个台区用电信息的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高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葛少云  贾鸥莎  刘洪 《电网技术》2012,36(1):224-229
在智能电网条件下,用户的用电模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用户可以根据电能需求结合实时电价调整其消费模式。这使得用户负荷预测更为复杂。在对影响短期电力负荷特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实时电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用遗传算法优化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方法,利用灰色模型可以弱化数据的随机性以及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对短期负荷进行预测,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实例证明该算法能较好地解决实时电价下的短期负荷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工业大国,工业用电占我国电力消费的60%以上,为进一步优化工业用户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工业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为数据源,结合现有云平台系统Spark内存批处理的大数据处理框架,建立工业用户电力运营成本分析优化模型。分析工业用户历史负荷情况,依据算法预测出其未来一年的负荷,将现有电价规则训练为电价分析模型,代入工业用户未来一年的负荷情况,可得到该工业用户最优的变压器配置和电价策略。科学分析工业用户电力运营成本,制定优化方案,可切实帮助用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解决企业受电成本虚高问题,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优质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既是电力系统调度部门制定发电计划的依据,也是制定电力市场交易计划的基础,它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和计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由于负荷预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难以获得精确的预测值。为提高预测精度,针对电力负荷的特点,综合考虑历史负荷、天气、日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将基于均匀设计(UD)和改进遗传算法(IGA)的网络构造法用于短期负荷预测。数据样本训练和实际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避免陷入局部极小点,而且提高了预测精度和网络的训练速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难以处理电力负荷数据间关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ropout的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结构用于短期电力负荷预测。这种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Improved LSTM,ILSTM),通过将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多个时间步输入与输出矢量进行全连接,增强了对目标系统中线性成分的表征;使用Dropout对ILSTM网络进行优化,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同时减少了模型的训练时间;以日期、温度、电价和电力负荷数据作为输入构建了Dropout-ILSTM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以AEMO提供的新南威尔士州电力负荷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其它神经网络模型,文中所提出的Dropout-ILSTM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强,适用于不同预测宽度的电力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15.
谢伟  赵琦  郭乃网  苏运  田英杰 《电测与仪表》2019,56(11):49-54,60
用户用电典型模式的分类预测是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单核模糊C均值算法在电力大数据挖掘中不能兼顾预测精度和普适性能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短期负荷场景中改进的无监督学习多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建立了双层神经网络的电力数据负荷预测模型对比该改进的算法对电力负荷预测效果的影响。用户数据由MapReduce并行化处理加速。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实际电力用户数据集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能显著提高电力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精确度,解决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负荷预测需要人为凭经验对超参数进行大量设置和调整的问题,该文将深度森林算法引入了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领域。深度森林算法包含多粒度扫描阶段和级联森林阶段,具有表征学习的能力。与深度神经网络相比,深度森林算法能够进行高效并行训练,无须大量人为设置和调整超参数。该文选取了某地区实际电力负荷值以及气象因素数据,分别利用了前21天和前40天的数据对深度森林算法进行训练,并将其负荷预测结果与智能算法和传统分类算法的负荷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深度森林算法具有高效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负荷预测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经济有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负荷预测集和预测模型作出协同优化改进,提出了基于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ping,SOFM)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  相似文献   

18.
负荷聚合商模式下考虑需求响应的超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管理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减小超短期负荷预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在负荷聚合商模式下考虑需求响应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分析负荷聚合商的需求响应机制,考虑用户用能习惯、自建光伏、储能行为以及电热耦合,分别对每一类需求响应资源建立优化模型,并通过模糊参数表达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不确定性,以改善优化模型;调用CPLEX求解器求解得到综合各类资源后的需求响应信号。然后,在考虑历史负荷数据的基础上引入该需求响应信号,建立迭代预测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算例通过3种预测场景的对比,验证了计及需求响应信号能够有效减小预测误差,且考虑需求响应不确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精准的短期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制定合理生产计划、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学习非线性负荷数据中隐含的深层关系,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所提模型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以负荷影响因素作为条件,并引入特征损失函数作为判别模型部分隐藏层的损失函数.然后,通过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博弈训练,使生成模型以负荷影响因素为条件生成预测负荷数据,从而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最后,以美国某地区3年的负荷作为实际算例,对比所提模型与其他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兼顾泛化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短期负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中连接用户的重要设备,研究其负荷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配电网中监测的配电变压器将越来越多,但对众多设备逐一分析建模会导致工作低效。因此,提出面向云边协同的配变负荷预测框架,并着重研究云端的集群预测模型。首先,集群预测模型对配变进行日负荷曲线聚类,提取日负荷模式,并分析各配变日负荷模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方法划分具有相似用电行为的配变。然后,将同类别配变负荷数据整合训练,利用STL-LSTMs-XGBoost预测模型实现配变的短期负荷集群预测。最后,通过使用某市配变的负荷数据作为算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