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后的运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分析了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以后的运动过程。推导出了无定向套时进入到分丸轮窗口中的弹丸飞出窗口时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抛丸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分丸轮窗口中形成的弹丸堆中的弹丸飞出分丸轮窗口时的速度。还进一步分析了分丸轮各窗口中的弹丸能够飞出定向套窗口的临界状态。这为进一步提高分丸轮、定向套等抛丸器易损件的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求解出了分丸轮窗口中弹丸飞出窗口时的速度及角度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分丸轮窗口中飞出的弹丸与抛丸叶片相碰撞时的具体位置;并对弹丸与抛丸叶片碰撞后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丸轮窗口中飞出的弹丸将与抛丸叶片发生多次碰撞后飞出抛丸器。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它为进一步提高抛丸叶片的使用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弹丸在平行窗口分丸轮窗口壁上运动过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平行窗口分丸轮,在增大平行窗口宽度的条件下提高了机械进丸抛丸器的抛丸率和抛丸量。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分丸轮外壁失效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平行窗口带凹槽的分丸轮,降低了分丸轮外壁与弹丸的摩擦能量损耗,提高了机械进丸抛丸器的抛丸率和抛丸量。  相似文献   

5.
对弹丸在机械进丸式抛丸器内的运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的最小极限速度,分析了定向套窗口弹丸流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10.抛丸器是怎样工作的?答:抛丸器是抛丸清理,抛丸落砂、抛丸强化、抛丸增色等抛丸设备的主要功能部件(见图8)。它是由电动机带动叶轮和分丸轮以2250r/min 速度旋转,将从进丸管进到分丸轮的弹丸,由分丸轮推动获得一定速度从定向套窗口进入叶轮中加速抛向铸件表面。其弹丸的轨迹见图9所示。ox 段是弹丸自由落体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机械进丸抛丸器在正常工作中定向套与分丸轮间隙中弹丸的运动过程。在建立其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弹丸脱离间隙时的角速度。并近似的推导出了分丸轮窗口与间隙中抛出的弹丸量之比,分析了分丸轮窗口中聚集形成的弹丸堆的形态,这为进一步提高定向套、叶轮叶片等抛丸器易损件的寿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青河  廖希亮 《铸造》1999,(8):22-25
提出了机械进丸抛丸器堵丸现象和抛丸量、抛丸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固有的喂丸方式即分丸轮的结构造成的。设计出一种螺旋进丸抛丸器,对螺旋分丸轮的部分参数作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进丸抛丸器改机械分丸轮的切向喂丸方式为轴向喂丸方式,提高弹丸的输送能力,减小了分丸轮对弹丸的挤压摩擦,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抛丸量和抛丸率,消除了堵丸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弹丸在抛丸器内运动对抛丸器的作用机理,以离散元为方法,建立了抛丸器离散元模型。以三维离散元软件EDEM为手段,对弹丸的运动过程进行宏观分析,通过模拟动态的展示了弹丸在抛丸器内运动的宏观规律。分析了弹丸运动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以不同的分丸轮速度模拟测试弹丸的平均速度,发现分丸轮转速对弹丸平均速度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抛丸器清理效果差的原因除了弹丸供给量不足和抛丸器抛射方向不正确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叶轮体和分丸轮开口的相对位置有关。图1表示了叶轮体与分丸轮的两种相对位置关系。图1叶轮体与分丸轮的相对位置1.叶片2.叶轮体3.定向套4.分丸轮如图1a所示,...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螺旋进丸抛丸器,在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分丸轮的固有结构限制了其最大抛丸量的提高,试验结果显示:该种分丸轮的能量消耗约占抛丸器工作时能量消耗的三分之一,螺旋进丸抛丸器改变了机械进丸抛丸器的离心径向喂孔方式,消除了堵丸现象,分丸轮内的能量消耗减少到了十分之一,抛丸率提高了35%-45%,抛丸量可提高一倍以上,另外,由于螺旋分丸轮的特殊结构,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螺旋分丸轮的使用寿命是鼠笼式分丸的的五倍以上,实际应用表明,这是一种大抛丸量,高效率,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抛丸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抛丸器中分丸轮直径与抛丸量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可获得最大抛丸量时分丸轮内径和外径的比值关系,以及满足所需抛射速度的抛丸轮叶片外径与分丸轮外径的比值关系,从而使得在转速、抛丸器直径确定后,可直接从公式中得出分丸轮内径和外径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差速式抛丸器采用双通道式进丸管、叶片式分丸轮和叶轮与分丸轮差速旋转技术,使抛丸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三、铁丸运动的分析 1. 铁丸在抛丸轮中的运动分析在推导抛丸器抛丸量的公式时,研究过铁丸在分丸轮中的运动情形,即认为在抛丸器工作中,铁丸在分丸轮外缘处呈包块形状。由公式(20)可求得拋丸器的最大拋丸量Q。为使分析和计算有一般性,并能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发表在《铸造设备研究》2007年第3期上“抛丸机中抛丸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的叶轮叶片形状分析做了补充,并说明倾斜叶片具有使用寿命长,抛出速度大,耗能低,使用稳定的优点;提出了定向套窗口设计方法,证明了传统定向套窗口宽度定为54°的理由;并对分丸轮设计的分析失误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6.
螺旋分丸轮结构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螺旋进丸高效抛丸器分丸轮的主要结构参数对抛丸量和抛九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螺旋叶片的长度、宽度及螺旋升角对抛丸器的抛丸量和抛丸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抛丸器是清理车间抛丸清理设备中的关键部件,抛丸器使用中突出的问题是零件的磨损.叶片、分丸轮及定向套均为易损件,需经常更换.1 传统抛丸器传动装置图l是抛丸器传动轴改进前的抛丸器传动装置总图.抛丸器传动装置其构成形式是:传动轴的一端装有皮带轮,获得动力.底座通过轴承支承传动轴,传动轴另一端端面上设有螺孔,通过双头螺柱用盖形螺母将分丸轮固定在轴端.  相似文献   

18.
在抛丸清理过程中,丸砂分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丸砂分离效果不好,砂尘和弹丸混在一起,降低了弹丸的流动能力,使弹性供给量不足,从抛丸器混合抛出的砂粒、粉尘,阻滞了弹丸的抛射速度,从而严重影响清理工作的效率。并且还会使易磨损件的寿命降低,周围环境的粉尘浓度增加。我厂使用的一台Q365A抛丸清理室,1993年投入使用,采用的气流式丸砂分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弹丸及砂的混合流束流经可调节闸板时呈薄层状下落,此时与气流相遇,合格弹丸落入抛丸器重复使用,砂及粉尘被气流带走。碎弹丸及大砂粒在转折处被分离,粉尘被气流带入吸尘管…  相似文献   

19.
Q378型单钩式抛丸机在使用过程中,当其抛丸器的定向套和分丸轮磨损后,弹丸的径向散射角就会增大,从而加速了抛丸室内护板的磨损,特别是顶部橡胶层护板工作几小时就严重侵蚀而被迫停机更换,给生产和维修带来很大的影响,使清理件大量积压。为了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20.
铁丸依靠自重由抛丸器供丸管进入分丸轮后,迅速被高速旋转的分丸轮叶片卷起,并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叶片向外运动,滑向定向套筒。由于定向套筒的限制,铁丸在分丸轮叶片外缘处积聚,形成团块。早先认为,铁丸团块的径向截面形状为一底和高均为a的三角形(图1),a值可由下列公式求得: s=(2θ/nibγ)~(1/2)米 (1)式中,Q——抛丸量,公斤/分; n——分丸轮转速,转/分; i——分丸轮叶片数; b——分丸轮叶片宽度,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