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早期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由于响应速度低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直到50年代,出现了快速反应的永磁力矩马达和喷嘴挡板式结构作为一级阀的电液伺服阀,提高了电液伺服阀的快速性,从而使电液伺服系统成为在大功率场合响应速度最快、控制精度最高的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3.
4.
5.
对一新型四辊DC轧机中的电液位置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结构-模糊控制与智能控制并联的结构形式(Fuzzy-IPID),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用于轧机板厚板形综合调节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7.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且伺服阀具有死区非线性特性以及受零偏、泄漏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的常规线性PID控制器难以协调快速性与超调性之间的矛盾。基于LabVIEW平台,针对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研究设计出非线性PID控制器,并与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PID控制器中的增益参数能够随控制误差而变化,使控制系统既响应快又无超调现象,抗干扰能力也优于传统的PI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动态环境模拟系统隶属国家军工“高新工程”配套项目,本文介绍了用计算机实现对该大型、重载、高精度动态环境模拟系统的电液伺服控制的原理、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1)
为了提高电液伺服泵控系统位置控制精度,将液压缸位移行程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段分别控制。设定液压缸目标位移为180mm,采用三种位置控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1.对三段行程分别实施PID控制,即分段PID控制方法 2.对三段行程分别实施恒定流量和压力控制,即速度分级控制方法 3.对第一、第二段实施PID控制,第三段实施恒定流量和压力控制,即复合控制方法。实施分段PID控制时,位置误差控制在(±0.05)mm以内,约3.22s达到目标位置;实施速度分级控制时,位置误差控制在(±0.04)mm以内,约2.41s达到目标位置;实施复合控制时,位置误差控制在(±0.03)mm以内,约3.81s达到目标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分段PID控制时第三段行程液压缸速度不可预知,易产生较大位置误差;速度分级控制时,第三段行程恒定流量和压力输出保持了液压缸的持续稳定运行,运行时间最短;复合控制时位置精度最高,但液压缸稳定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3.
14.
简要分析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和故障的产生的原因。通过故障保护模块实例介绍其原理、功能和模块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制造技术与机床》2020,(1)
为了解决机床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I-NPC)。将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思想和非线性预测控制相结合,实现了多目标优化,提高了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精度。将区域偏好和参考点偏好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提出一种改进的偏好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IM-PSO)。改进算法可以同时实现对偏好方向和偏好范围的控制。为了加强对粒子群全局最优粒子的搜索,IM-PSO算法还引入了球扇支配的新概念。由于改进算法具有计算负担小,实时性好的特点,所以能够准确地追踪电液伺服系统设定输出,有效地解决了机床电液伺服系统精确控制的难题。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与参数不确定性,从控制理论推导出阀控对称缸的传递函数模型,为电液控制系统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