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制备金刚石金属结合剂为目的,本文研究了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含草酸亚铁、草酸铜和草酸镍为所需比例的三组分共沉淀作为金属结合剂前驱体,然后还原制得金属结合剂.研究了草酸盐共沉淀中的各组分的收率,确定了共沉淀的最佳反应条件:溶液浓度(Fe2 )0.38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氢氧化钠和草酸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1.通过TPR和MS谱研究了共沉淀的分解还原过程及产物形态,研究发现,两者的加入能降低草酸亚铁的还原温度,共沉淀分解还原后生成合金粉末;对合金粉末进行了机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合金粉具有较好的硬度,比机械混合的结合剂提高20%以上,抗弯强度略有下降,但二者配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PTC陶瓷的室温电阻率,采用草酸镍分解法制各了Ni/PTC陶瓷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为多孔结构,其孔隙率随金属加入量增加而增大;材料中的孔隙为氧扩散和吸附的快速通道,有利于晶粒表面势亝和PTC效应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以离子液相沉淀技术制备的草酸镍纳米棒为前驱体,采用成型-分解-烧结技术,在氩气气氛炉中,于360?C温度分解反应10分钟,然后分别于420,450,480和510℃温度条件下烧结反应10分钟,制备出具有亚微米级尺寸多孔结构的金属镍薄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前驱体为较纯的草酸镍粉体,X射线衍射谱分析表明制备的多孔镍薄片样品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金属镍薄片样品显现出烧结状的多孔结构,孔结构不规则、不均匀,孔洞尺寸的直径范围为100-1000纳米,孔壁是由直径约100-300纳米的纤维状金属镍构成。  相似文献   

4.
机械振动法制备Al/Sn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用铝合金和锡为原料,利用机械振动的方法,去除铝表面的氧化膜,采用固-液复合法,制备Al/Sn复合材料.并对其附着强度、电导率、结合界面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通过此方法制备出的Al/Sn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兼有铝的优良导电性能和锡的焊接性能,且制备工艺平稳、简单、易控制和调整,具有良好的工业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离子液相沉淀技术制备的草酸镍纳米棒为前驱体,采用成型-分解-烧结技术,在氩气气氛炉中,于360?C温度分解反应10 min,然后分别于420,450,480和510℃温度条件下烧结反应10 min,制备出具有亚微米级尺寸多孔结构的金属镍薄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前驱体为较纯的草酸镍粉体,X射线衍射谱分析表明制备的多孔镍薄片样品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金属镍薄片样品显现出烧结状的多孔结构,孔结构不规则、不均匀,孔洞尺寸范围为100~1000 nm,孔壁是由直径100~300 nm的纤维状金属镍构成。  相似文献   

6.
在离子液相沉淀体系中,通过受限自组装生长可控制备草酸镍纳米纤维。在氩气环境中,在纤维微结构诱导下,通过热分解草酸镍纤维制备出镍纳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检测所得样品的性质。结果表明,氨的存在使草酸镍的生长习性从自由自组装模式转变为了受限自组装模式,制备的草酸镍纤维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直径100-200nm,长度为1-5μm。 热分解制备的镍纤维表面粗糙,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直径100-200nm,长度为1-5μm。在草酸镍纤维形成的细而长空间的诱导作用下,镍原子经过成核、生长和聚合过程,从而形成纤维状纳米镍。  相似文献   

7.
在离子液相沉淀体系中,通过受限自组装生长可控制备草酸镍纳米纤维。在氩气环境中,在纤维微结构诱导下,通过热分解草酸镍纤维制备出镍纳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检测所得样品的性质。结果表明,氨的存在使草酸镍的生长习性从自由自组装模式转变为了受限自组装模式,制备的草酸镍纤维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直径100~200 nm,长度为1~5μm。热分解制备的镍纤维表面粗糙,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直径100~200 nm,长度为1~5μm。在草酸镍纤维形成的细而长空间的诱导作用下,镍原子经过成核、生长和聚合过程,从而形成纤维状纳米镍。  相似文献   

8.
固相诱导沉淀法制备单分散NiO微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草酸以固体粉末形式添加到镍氨配合溶液中,沉淀出均一分散的草酸镍铵复合盐(类)球形颗粒,经热分解后可得到单分散NiO微粒。草酸以粉末形式加入,其固液界面对草酸镍铵沉淀微粒的形貌具有显著的诱导效应。实验研究表明,当配合溶液的氨镍摩尔浓度比等于5︰1(其中镍离子浓度设定为0.5mol·dm-3),反应温度为40℃,加入草酸后混合溶液pH值为8.8,反应时间为10min时,得到平均粒度为1.1μm的沉淀颗粒,450℃下热分解后粒子体积发生收缩,形成平均粒度为0.8μm的NiO微粒。该方法易于得到均一的单分散微粒,并可显著减小沉淀母液的体积量。  相似文献   

9.
钱琳  谭明强  卢峰  王健 《贵金属》1990,11(1):15-20
采用固相多股复合法研制了Ag-Ni纤维复合材料,考察镍纤维的直径大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镍纤维根数对材料的强度、硬度影响不大,但对延伸率有较大的影响.弹性模量的理论估算值和实测值吻合极好,抗张强度的理论估算值略低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0.
固-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具有生产规模大、投资成本低的优势。目前常见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固-固相复合法包括爆炸复合、轧制复合、扩散焊接复合及粉末冶金复合法。通过对比和分析上述几种制备方法的工艺原理及研究现状,提出目前对于固-固相复合法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固-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