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移动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中的目标识别技术是自主导航及复杂任务分解的一瞎丶际?本文利用自行铑设计的多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系统感知外界环境,提出了基于目标原型的目标识别和对感兴趣目标的主动探测方法.根据多超声波传感器的TOF(Time-of-Flight)信息,利用Dempster-Shfer证据理论,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对室内特征环境的准确识别.测试结果及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识别准确性.并且该方法适用于室内机器人运动中的实时探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拓宽MEMS热电堆传感器的温度测量范围,实现高温测量,根据MEMS热电堆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完成了A2TPMB34型MEMS热电堆传感器静态与动态标定装置,通过试验得到标定结果;同时,提供了基于MEMS热电堆传感器实现瞬态高温测试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手段,并对其关键部分一红外衰减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工业环境气体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实现对检测气体的测量,以MSP430为核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以工业标准信号将探测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4.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是目前用量最多、效果较好的防盗报警系统之一,受到普遍欢迎。不少爱好者都希望自己动手制作,本文就红外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要领加以介绍,供广大读者参考。一、基本原理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介于光和无线电波之间,人体也是一介红外辐射源,辐射波长最强点为9.4μm。红外探测器是以探测移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为目标,它由光学镜片,热电红外传感器(也称热释电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等部分组  相似文献   

5.
基于磁传感器的磁近炸引信探测系统,适用于非接触探测系统.以提高探测的范围和稳定性为目的,设计了可控放大滤波电路和复位置位电路等.为提高探测的时效性和精确性,提出了改进型的滤波算法、检测算法等方法.优化改进后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探测到铁磁性物体的移动,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红外气体探测装置检测气体种类单一和光源稳定性差的缺点,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技术的多组分气体检测系统。使用四窗口热电堆红外气体探测器,同时检测CO、CO2和HC这3种气体的浓度,并设计了恒功率光源电路,保证了光源发光的稳定性。以内部集成14位ADC和PGA模块的PSoC单片机为核心,相比传统气体探测装置,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有效减小了外围电路的大小,提高了装置的一体性,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设计了LabVIEW上位机,对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给出各组分气体浓度的标定方法。该检测系统成本低,小型化便于携带,探测气体误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谱序列图像的ATR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见光/红外两波段各自成像的优点,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双谱图像像素级融合的自动目标识别(ATR)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融合、特征提取、目标识别三个主要部分,每部分有多种处理算法可供选择。系统基于多线程设计,可实时显示可见光/红外序列图像的融合、目标识别过程。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寻迹赛车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进行路径识别的智能寻迹赛车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赛车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检测赛道白线,通过舵机控制赛车转向,直流电机调节车速,使赛车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寻迹行驶.详细阐述了系统中电源管理、路径识别、电机驱动、车速检测等重要环节的实现方法,并通过赛车运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对赛车的方向控制和速度控制提出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诗年  孙家平  郭琰 《测控技术》2021,40(1):132-136
提出了一种要地防护反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重点解决了雷达、光电红外、无线电侦测等异类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以及协同探测等问题.针对小型无人机目标特性,提出了基于多源异类传感器的航迹融合规则;针对雷达与光电红外协同精度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光电扇扫搜索的方法,实现了对小型无人机的多传感器接力探测与连续稳定跟踪及有效反制.该系统已在某国家公祭日安保、某核电站低空保障等实践中得到应用实践,有效提高了对小型无人机的探测、跟踪、识别、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DSP并行处理的声探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XC2V6000的以多片TMS320C6711D-167为处理芯片的声探测系统。利用FPGA、DSP等器件实现外围硬件电路设计、逻辑控制、通信接口功能,重点阐述了以多片DSP为核心的声目标定向识别软件设计。最终完成目标探测识别的算法处理,实现声源定位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视觉传感器的PCB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PCB缺陷的在线自动检测,设计了一种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机器臂、电气控制系统以及视觉传感器系统等组成。通过可编程控制的图像采集系统获取高质量的原始视觉图像,利用图像处理实现对缺陷目标的自动检测及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检测PCB板缺陷的高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航天器目标自动识别方法识别精准度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改进区域分割遥感图像研究了一种新的航天器目标自动识别方法,通过人工排查的方式来追踪航天器所提供的位置信息,并建立三角形立体体系,提取出航天器所追踪的目标和航天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航天器目标检测,分别针对复杂场景和运动场景对目标进行识别,引用击穿识别方法,基于遗传算法以及变换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的自然遥感图像中能够识别多种目标,但是对于残缺和不完整的目标识别性差,因此又在方法中引入了自动学习智能识别算法,解决了在遥感图像中残缺不完整的目标识别效果差的问题。设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改进区域分割遥感图像的航天器目标自动识别方法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5.23%。  相似文献   

13.
基于ATMEGA16的便携式瓦斯检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刘娜  周坤  黄嵩 《传感技术学报》2012,25(9):1322-1327
针对目前常用瓦斯检测仪检测范围高时精度低,检测精度高时检测范围低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检测回路的便携式瓦斯检测仪。该系统以ATMEGA16控制器为核心,利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组成双回路瓦斯检测电路,并将朗伯-比尔红外吸收定律运用到瓦斯检测原理中,提高了低瓦斯浓度时的测量精度,同时扩大了瓦斯浓度的测量范围。系统的无线收发模块可以和上位机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其开关机电路可以实现关机后仪器与电源完全断开,有效节约电池能量。实验表明该瓦斯浓度检测仪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范围广,高效节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电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技术完成了一种自循迹智能小车的设计.该小车采用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系统控制处理器,以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获取路径信息.根据路径信息中黑线的位置来调整小车的运动方向与速度,从而实现自循迹功能.结合SPCE061A片内资源,编写了语音处理API函数,实现语音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导航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对编码标志点的精确定位和准确识别的要求,提出一种环状编码标记点的设计和识别算法。在传统环状编码标记点的基础上添加3个定位符,用于确定标志点的精确位置和增加标志点的数量。解码时先检测定位符坐标及其在标志点中的位置,然后对编码标志点进行透视变换以实现图像校正的目的,最后用提出的基于圆环扫描的方法进行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任意旋转角度下的编码标志点均能有较好的检测识别效果;当摄像机与标记平面的夹角小于65°时,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9.3%;在复杂背景情况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4%,误识别率为1.25%,识别平均速率为2.15 s/幅。  相似文献   

16.
针对提高被动式热释电红外(PIR)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和范围,提出动/静态双坐标感知系统理论,根据动/静态双坐标感知系统对动态目标实现一定距离内和全范围探测的要求,光学基准传递的要求,提出了小型动/静态双坐标感知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该系统配用红外透镜作为其光学装置,在匀速转台的带动下,实现360°全范围探测红外信号,解决了PIR传感器探测距离和探测视场的矛盾,拓宽了PIR传感器的使用领域。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本设计基于轮式迷宫机器人红外检测系统多采用5组或6组一体式红外接收传感器,无法进行测距,设计者使用了4组测距式红外传感器的轮式迷宫机器人。给出了电路设计、传感器布局、直行姿态调整以及快速过弯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行,轮式迷宫机器人工作稳定可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Arduino的家用智能垃圾桶。主要以Arduino UNO R3为核心,利用近红外传感器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超声波检测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搭建其硬件电路,程序调试,实现自动避障、垃圾桶盖自动闭合、手机和语音控制其移动状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红外CO2气体传感器测量精度,本文利用非分光红外探测技术设计了以白炽灯红外光源、双通道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和扁锥腔体为主要元件构成的新型红外CO2气体传感器。采用Zemax光路仿真分析,研究了新型扁锥腔CO2气体传感器探测面光强分布,并结合ANSYS FLUENT软件对扁锥型气室进行结构优化。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光源电调制,采用ICL7650放大处理探测器的电信号,再由STM32控制ADC进行信号采集,提高了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标定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25℃环境中,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出0-2000 ppm量程范围内的CO2气体浓度,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三组实验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5.2%,重复性误差最大为5.5%,稳定度为2.3%。该研究对红外CO2气体传感器结构优化和测量精度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防场景下,大多数传感器系统(视频、红外、烟雾传感)只能实现单一数据采集、简单处理.提出的移动式智能监控系统以小车为载体,通过对采集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包括基于背景差分的入侵检测算法和改进的TLD目标跟踪算法),并辅助多传感器模块进行多信息融合协同监控,可以实现入侵检测、移动跟踪监测等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提供多种终端形式与用户进行友好交互,实现真正的智能安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