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连续彩涂板交流变频调速拖动生产线各段张力和速度控制的要求和特点的研究,分析了韩江钢板彩涂生产线的系统组成,提出了张力控制系统总体的控制方案,着重解决了活套控制中的张力补偿问题和面涂烘烤炉内带钢张力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矩形缠绕构件,通过建立缠绕和放卷两环节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缠绕张力的关键因素,并利用计算机、多轴运动控制器和张力控制器,采用自动增益控制、系统辨识、动态补偿和预测控制等控制策略,解决了矩形构件拐角处的张力跳变问题.运行状况表明,该系统张力动态控制精度为±4%.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轮胎内衬层生产线连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胶片在传输过程中的张力控制问题,设计了以浮杆为纽带,实现连动和张力同时控制的轮胎内衬层生产线连动控制系统;建立了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用M A T-LA B完成系统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连动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生产线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液压恒压网络系统的液压变压器控制液压缸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液压变压器实现了无节流损失地将直线负载直接连接到液压恒压网络系统。通过控制液压变压器的控制角来控制液压变压器输出油液的流量和压力,从而控制液压缸的位置和速度,用以满足负载不同工况的要求。在对液压变压器的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液压变压器的流量和压力公式,建立了液压变压器控制液压缸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液压变压器平衡角的概念,推导出其表达式。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液压变压器具有良好的伺服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张力卷取机中的自适应速度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西门子公司的张力卷取控制工艺板,将研究的结果应用到了武钢推拉式酸洗线的张力卷取机中,使卷取机在加速减速过程具有良好的张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可实现双向变张力控制的电液比例张力控制系统, 对两种典型的张力控制方案--调压方案与调速方案进行了数学建模与理论分析. 指出调压方案具有自带闭环、稳定性较高的特点, 同时在具有大惯性负载时, 也存在动态性能较差的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 充分利用节流元件的压力流量增益来增大调压方案的系统阻尼比, 并设计了带限幅的变比例分段(prope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张力控制算法.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 所设计的采用调压方案的电液比例张力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对于大惯性负载的变张力控制具有很好的解决能力,张力跟踪良好,精度较高,同时又能实现双向张力控制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7.
定型原材料铜网逐渐被聚酯网取代而导致生产工艺也随之改变,为了保证新生产工艺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改进定型机的控制策略,完善其控制能力.通过研究温度和张力的耦合关系,将专家自整定PID算法应用在定型系统中,对温度和张力进行控制.通过测试表明:采用该算法的新型定型系统,在满足温度对张力要求的同时使织物温度上升速度快,超调量小于2℃,且温度控制精度在±1℃范围内,从而提高了织物定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讨论了卷染机电液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该系统存在的稳定性和精度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增加张力积分补偿环节、在张力检测环节增加液压阻尼器等改进措施.建立了改进后系统各环节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软件进行了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实验测试得到了不同输人电压时的张力实验曲线.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这论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张力控制精度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复贴工艺和保证功能化纺织品质量,必须使复贴机运行中的多电机速度保持同步,使张力保持稳定.为了适应本系统大惯量、时变和非线性特点,采用了单神经元PID控制,通过提高多电机速度同步精度来提高张力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比传统PID控制器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液压伺服阀控缸动态特性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液压阀控缸的基础上,改变负载就能获得不同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分析了阀控非对称缸的负载压力-流量特性,建立了阀控缸流量连续性方程和液压缸的力平衡方程,推导了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块对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及仿真结果接近实际工况,能满足不同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负载特性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说明纯滞后持性和预估补偿原理,提出了一种关于自适应预估控制的变纯滞后动态测算和模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霍尔传感器的PMSM位置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需要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个霍尔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对基于单个锁定型霍尔元件的转子位置、速度预估算法及其误差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动态过程中的预估精度采用了一阶速度预估.采用一路方波信号模拟霍尔输出信号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将该方法用于一台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实现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静态和动态精度,可工作于较宽的速度范围,适合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高动态性能的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耗散哈密顿系统的电机控制方法.采用系统互联和阻尼结构配置的方式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建立了d-q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构造了端口耗散哈密顿系统的能量函数,利用IDA-PBC方法对电机速度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只需要调节两个参数即可实现对电机的速度控制,减少了系统复杂性,利用负载扰动观测器作为前馈补偿,降低了噪声影响,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卷纸机运行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张力控制的效果.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速度、张力自动平滑转换的恒张力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测试舵机性能,提高加载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实现电动负载模拟器(Electric load simulator, ELS)对信号精确跟踪,同时抑制多余力矩,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速度控制的新型全局滑模控制方法,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速度环采用基于加权积分切换增益的全局滑模控制,选择动态滑模面并设计相应的控制律实现连续切换控制,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利用Lyapunov函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滑模观测器进行加载力矩的前馈补偿和速度估计.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速度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液压矫直机液压伺服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矫直机矫直原理和矫直工艺要求设计了全液压矫直机液压伺服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非对称伺服阀加位移传感器控制非对称液压缸位移的方法达到了矫直钢板的目的。通过求解出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液压缸的系统传递函数和非对称阀控制恒背压液压缸系统的传递函数,用Hyvos软件仿真分析液压缸两种位置控制效果。通过仿真可以发现: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非对称阀控制背压缸。同时通过现场生产样机的液压缸位置控制精度和钢板平直度证实该液压系统的设计是先进的。研究结果对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设计、仿真及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缠绕机使用国产高模量碳纤维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解决缠绕过程中的纤维磨损和起毛等问题,研究纤维缠绕过程中张力和温度的控制方法,分析张力和温度两关键参数对缠绕制品质量的影响作用,给出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及控制算法。通过实验分别对缠绕过程中的张力和温度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实现了不同温度参数下浸胶辊转速与张力变化之间的合理匹配和快速响应,消除了系统振荡,并实现了张力的稳定控制,提高了缠绕机的工作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缠绕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操控性和节能性,采用电比例泵和电比例多路阀同步控制方式的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以2 t挖掘机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分析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特点;针对挖掘机轻重负载不同工况,测试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特性,通过试验研究基于压力特性的开环流量补偿方法.利用实时检测的油缸速度间接实现流量闭环控制,试验分析动臂、铲斗单执行器动作和复合动作的速度控制特性,并对系统进行变负载、变速度工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流量补偿方法提高系统的流量控制精度;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与负载敏感系统相比,泵的压力裕度减小0.6~0.7 MPa,提高了系统的节能性和动态响应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规PID控制器难以满足气垫船复杂海况下操舵控制要求的问题,在解析气垫船操舵液压系统中阀控非对称液压缸流量和运动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操舵液压系统模型,研究给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表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整定。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与常规PID控制算法的仿真对比研究,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和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串级控制系统来说,一个快速内回路是至关重要的.当副回路存在较大纯滞后时,系统控制品质会很差.Smith预估器是用于解决大纯滞后对象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串级控制与Smith预估补偿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针对纯滞后问题,讨论了串级控制与Smith补偿的互补性.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讨论了这种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仿真结果的表明,这种控制系统抗二次干扰的能力大大提高,其鲁棒稳定性和动态品质均优于单纯的Smith预估补偿控制和单纯的串级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