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也随之改变.自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借助“自媒体”的技术优势互动、互补、互融,改变了原有的“传受分离”模式,逐步形成了新闻传播的“全民围观”模式.因此,笔者主要对“全民围观”式的自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促进新闻传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电信》2006,19(10):20-21
随着手机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手机已经越来越超越通讯工具的范畴,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人们使用手机互传信息、交流感情;使用手机查看新闻、闻达天下;使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自娱自乐。手机已经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逐渐承担起传播信息和文化的全新功能,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随着3G网络的推进以及手机更快的更新换代,手机在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将媒体传播带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媒体、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电子杂志等一大批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媒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呈现海量化、调整化、快捷化的特征,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必须牢固树立“大传媒”理念,积极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广电立体化传播格局,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类型,在新的媒体生态下,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一方面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需要,拓展新闻传播话语空间,另一方面履行新闻宣传的职责职能,在变化中把握媒介传播本质,守正创新,赓续新闻媒体的辉煌篇章。本文从媒体融合视角出发,对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适”与“守”,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电信》2006,19(10):20-21
随着手机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手机已经越来越超越通讯工具的范畴,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人们使用手机互传信息、交流感情;使用手机查看新闻、闻达天下;使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自娱自乐。手机已经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逐渐承担起传播信息和文化的全新功能,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随着3G网络的推进以及手机更快的更新换代,手机在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绿色,着眼于健康的内容作为传播文化的主体,手机信息服务的各个参与者就有义务传递积极健…  相似文献   

6.
主流媒体趋之若鹜地开发Vlog新闻,但对于Vlog新闻的报道模式并不完全了解。尤其Vlog新闻本身也是在不断尝试中成长起来的新形势,如何对其进行新闻传播,尚未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为此,本文分析了“Vlog+新闻”报道模式,探讨了主流媒体“Vlog+新闻”报道模式的传播老路和新路,希望对助力Vlog新闻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国内第一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降生开始,这种基于手机的新闻传播模式就在业界引起了轰动。理论上它能够借助高速发展的无线互联网和报纸的庞大资源,将报纸媒体与手机终端二者紧密融合。有预言称,手机报纸将以“第五媒体”的身份替代传统报纸媒体。然而,手机报纸问世近两年后的今天,它在国内的发展却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广告盈利模式模糊不清,内容缺乏创新影响用户体验,资费较高阻碍用户普及等因素,使得手机报纸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业务体系,用户对该项业务的认可程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广告盈利模式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8.
项立刚 《通信世界》2005,(29):M0006-M0006
消息称,广东移动联合广东的几大报业集团,开展“手机报纸”业务,这一业务的出现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实“手机报”这个产品已经不是一个新的产品了,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就开始了最初的尝试,今天占据了移动市场1/6强的广东移动和中国几个最大的报业集团的联合出手,势头自然不凡。未来的新闻传播主要媒体是什么?手机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和所有纸质媒体及其他媒体相比,手机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的独特优势,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3.5亿,这些用户大部分时间都会携带手机,手机成为最方便快捷的终端,在手机上可以运行图文、声音、影像多种…  相似文献   

9.
“网络热梗”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与渗透的产物,伴随媒介融合的持续推进,“玩梗”在助力新闻传播方面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在新融媒生态格局下,“网络热梗”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成为媒体拉近与受众距离的有力抓手。“网络热梗”的流行体现了“以受众为核心”传播逻辑的转变,客观审视“梗”,玩“梗”需有度,正确运用“梗”为新闻传播注入新动能是新闻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梳理网络热梗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从审慎对待“热梗”,谨防新闻传播过度娱乐化;规范新闻用语,善用优“梗”增强传播效度;坚守媒介伦理,切勿以“玩梗”收获毒流量等3个维度阐释了在新闻传播中如何利用“网络热梗”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大众报业集团正式推出了手机报。就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在我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成为2006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新闻渠道的畅通,新市场的出现,以及同行业竞争压力的促使,各报业集团、各电视台对手机媒体的青睐就不难想象。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需要的是更多的冷静。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的运转起来,需要我们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