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该文通过对厦门同安区劳动力大楼方案设计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如何从城市环境、功能与形式、场所精神切入,在建筑设计中实现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南通莱苗国际项目的设计思路及过程进行分析,强调案例自身设计理念种中的逻辑秩序和理性成分。在设计中通过对理性美的追求,对在当前纷繁多元的设计风潮中如何走出一条独特思路进行了回应,并对设计中如何对待城市文脉及传统特色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追逐新奇建筑的狂欢和设计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师夹在其中退无可退,不得不追求所谓的新与异,有时纯粹为异而异,为新而新.然而复杂特异的造型会导致项目投资失衡,这种现象在不少投资有限的政府项目中尤为明显.对于投资有限但又追求新异的设计项目,文章认为不能因为迎合市场而刻意创新,应通过对项目自身客观因素及主题的分析提炼,综合平衡,并有逻辑地引导设计取向与设计建构.循理而新,有时反而比单纯追逐视觉的设计更能产生具有说服力的大众感知和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脉遭损、场所精神丧失的现象随处可见。以杭州闲林商贸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在湿地特殊地貌与江南水乡文脉引导下,通过"传承湿地地域文脉、重塑埠头场所特质"这两条主线,深度挖掘闲林地域文脉,将其打造成一个重现埠头文化、回归闲林特质的田园主题城市综合体,从规划设计层面探讨了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场所精神的寻回。 相似文献
6.
场所精神是建筑所处地域环境的灵魂。建筑作为众多微观场所组成的聚合空间,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本文以中共中央党校大有书廊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实践探索如何从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挖掘场所精神,并采用因地制宜的材料利用与建造方式,使改造后的空间与原有场所精神形成再生与重塑。 相似文献
7.
场所叙事是将人们生活的环境作为叙述的载体,通过非触摸的方式去感知那些所谓的文脉(历史、回忆、精神等)信息,让不同人群从中感知自身与空间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场所叙事主旨的植入和对自身的启发。旅游业的发展为度假酒店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契机,酒店景观设计的雷同化和场所精神的缺失使得我们需要探究新的场所设计方式。文章以张唐设计的阿丽拉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场所主题的营造、自然元素的引入和人的感受与环境的呼应三方面来探讨叙事性设计策略在场所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益阳十六中图书馆的设计中,通过对图书馆建筑场所精神的认知和解读,同时借鉴益阳地区周边案例,我们从建筑外环境、建筑形象及内部空间等不同层面上呼应传统,力图为使用者创建一个有归属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重庆双北老街建筑环境改造为例,通过对场所、场所精神和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旧城区建筑环境改造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实现街区空间的场所精神回归,为城市旧城区的改造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中普遍存在的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进行了辩证分析,并提出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以峨眉山国际会议交流中心的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位于峨眉山这一特定山地环境中的建筑,如何在尊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共存,形成既有浓郁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又具有场所归属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建筑作品通常是建筑师思想及主张的传达,在其复杂的空间及形式下隐藏的是建筑师的理性思维逻辑。本文试图以西泽立卫设计的Weekend House为线索,通过理性的分析展开对建筑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揭示出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即其在建筑设计中传达的日本传统精神,对传统模数的继承与创新.建筑平面及空间之间的缜密关系.并剖析出西泽在精确简洁的建筑空间形式背后所展现出的复杂抽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的设计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关注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尝试将建筑单体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创造场地新的秩序,建立特有的“场所精神”,并为社会贡献有价值的公共空间。文章还通过介绍项目的设计过程,分析了材料与营造、技术与艺术、形式与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赖特的一千多个建筑设计项目之中,流水别墅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文通过对流水别墅这栋世人心目中的理想山居进行五个方面的探讨,包括历史文脉、地理环境、使用需求、技术条件和艺术哲学,浅析流水别墅所蕴舍的建筑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新教学楼设计的介绍,探讨建筑、环境、场所的关系,研究塑造特定场所与空间的意义,提出建立交往空间是创新教学建筑设计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