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格架、地震岩性分析(地震子波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制作等核心研究内容之外,认为以细分岩性为基础的压实校正及古地貌恢复、邻层干涉压制、井-震联动的地层切片浏览、非线性地层切片等技术可准确预测薄砂体平面形态。在精细地层划分方面,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分析技术有助于优选与地质等时界面吻合的同相轴作为层序界面,而基于精细合成记录制作和时深转换的井-震精细对比,可以实现高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踪解释。薄砂层厚度预测方面,除常用的振幅-厚度分析技术和峰值频率技术之外,认为振幅-频率融合和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薄砂体厚度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该方法对准确刻画薄互层中的单砂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 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3 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 1 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 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 3 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 3 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 1 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 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 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1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3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3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1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高频层序解释是在测井资料约束下进行地震层位的解释追踪对比,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少井或无井及低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地区。通过莺歌海盆地A地区典型实例分析,介绍了一种运用地震沉积学进行高频层序解释的新方法,即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将识别出的高分辨率水平沉积单元分布规律(平面图)与垂向高频层序界面的解释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高频层序单元划分精度。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地震数据体向岩性数据体的转换;运用地震地貌学方法初步确定高频层序界面位置;运用分频剖面技术约束和调整高频层序界面。该方法改变了常规地震解释顺序,在高频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将垂向上地震剖面的高频单元分析与横向上高分辨率地震引起的地貌特征信息有机结合,使得高频层序界面的追踪以及三维空间成像变得更加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5.
以委内瑞拉MPE-3区块Oficina组辫状河三角洲地层为例,将直井、水平井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通过层序界面地震识别、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处理,建立了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在三级层序内识别出6个四级层序;利用横向高分辨率的水平井资料标定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识别了心滩砂体内部由冲沟形成的细粒夹层,有效提高了地层切片的解释精度;利用井震联合刻画结果总结了心滩等沉积体的定量特征,建立了心滩长宽、心滩宽度、辫状河道宽度、冲沟宽度间的定量关系。该研究成果为油藏精细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中凹陷东营组碎屑岩地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相研究,揭示了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凹陷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3套三级层序(Sqd1、Sqd2和Sqd3),在三级层序Sqd2内部识别出一套易于追踪的水退界面,以此水退界面将Sqd2层序划分为2套四级层序。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对地震剖面进行精细刻画,在两套四级层序中识别出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相,与三角洲伴生的浊积扇富泥,而与湖相泥质沉积伴生的浊积扇富砂。通过提取地震属性识别沉积体边界,了解了四级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发现沉积体系展布受水系物源、古地形、相对湖平面变化及古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7.
依据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充分结合多井浅水区和无井深水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提出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井-震结合验证对比的思路,对中国南海C盆地深水区古近系T组进行层序地层精细划分。结果表明,该思路可成功解决深水区地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无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层序界面不明显、追踪对比困难等难题,建立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中将T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下切谷、盆底扇、浊积扇、滩坝及滨岸砂7种沉积砂体类型。这些特征砂体与广泛分布的海侵体系域泥岩在空间上形成单断式、多断式和斜坡式3种成藏模式,形成了众多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分析油井潜力的基础上,筛选有利目标,通过建立地震相、剖面追踪、多属性分析、地震分频、体透视及种子点追踪等技术进行地震储层预测,结合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刻画河道砂体展布形态。针对港东油田二区六断块河道砂体厚度薄、油层变化大的地质特征,运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明化镇组地层砂体分布进行预测。钻井结果与预测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储层预测主要在时间域或深度域进行,尤其对陆相复杂地质体而言,存在较强的多解性。另外,常规地震调谐体的分析是以地震资料的主频为基础,不考虑高频分量的贡献。为此,以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首先采用分频技术提取不同频段地震数据调谐体;然后,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的地震层位自动追踪和拾取的基础上,在时间域结合沉积旋回特性将层位追踪结果进行Wheeler域转换,构建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格架,实现年代地层和沉积体系域的同步解释,有效揭示了沉积组合间的空间关系;进而提取高频调谐体地层切片,实现层控薄储层预测,通过等时界面有效提高了薄砂体的横向预测精度。上述方法既能发挥地震数据的高纵向分辨率的优势,又能在Wheeler域发挥等时切片的横向分辨率的优势,减小了储层解释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为薄储层的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地震资料品质受构造破碎、野外地表复杂等因素影响,且目标砂体厚度往往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从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单砂体,利用现有地震资料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难度很大。通过对高邮凹陷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砂体发育特征与控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按照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化储层预测思路,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地震AVO正演及属性分析等特色技术判断砂体发育区,开展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最终综合定性、定量研究成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勘探实践的高成功率充分说明该方法在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薄层砂岩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庆油田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总厚度薄(10~30 m),单砂层具有薄、多、散、杂等特点,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用常规的预测方法难以对单个砂体进行准确的描述。为此,在该区开展了基于模型的高分辨率薄互层反演技术进行砂体描述和储层预测的研究。根据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地质特点,选取了Jason多井约束反演技术;通过提高地震采样密度、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和精确层位标定等提高了地震资料的综合分辨率,降低了反演多解性;建立了接近实际地质条件的初始波阻抗模型,应用Jason反演方法获得了最终的波阻抗剖面,薄砂层得到了很好的反映,砂体减薄、尖灭等现象清晰,砂体展布特征清楚。利用波阻抗数据体进行了砂岩厚度和有效砂岩厚度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储集层精细描述是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也是已开发油田稳产的关键。由于缺乏资料和地质解释本身的多解性,储集层精细描述中单砂体连通性及规模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资料的分析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砂体叠置模式,有效指导储集层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以吉林油田黑59区块注气储集层为例,进行储集层精细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明确了储集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发育期次、规模等特征,实现了单砂体分布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薄层砂体的预测一直是精细储层评价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震沉积学是目前识别薄层砂体横向展布特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针对地震资料品质差、薄层砂体描述难等实际情况,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频率控制地震同相轴倾角及内部结构”和“三维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高”这 2 个重要理念,在经典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拓频处理和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参数等技术,这不仅对薄层砂体横向展布进行了有效识别,而且对重要小层的砂体厚度和砂地比进行了预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 TZ12 井区的地震沉积学识别薄层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碎屑岩储集层油田开发阶段,横向对比砂体进而预测砂体分布、形态等是重要的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以静态和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研究,确定砂体的大小和延伸范围;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储集层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砂体的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展布规律与形态分布。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以微相类型为对比标准,完成单砂层的对比和分布预测。应用该方法对比黄骅坳陷港东油田明化镇组下段部分河流相储集层,首先建立以中期地层旋回为基础的等时地层格架,再以微相类型相同为对比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确定的砂体大小预测出砂体的位置和类型。图3参7(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渤海湾浅水三角洲油藏分流河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的地质特点及开发早期钻井资料少和海上地震资料分辨率高的特点,运用储层沉积学原理,通过沉积模式、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模型分类及其特征参数统计建立了储层地质知识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了沉积相模型和相控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优化和随钻跟踪提供了可靠的静态模型。经实钻开发井及生产动态资料证实,所建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较准确地表征了储层砂体横向变化规律,能够为开发早期储层研究提供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波阻抗难以区分砂泥岩,砂体刻画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在砂体地质模型的约束下,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地层切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体进行刻画。研究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使砂体的纵横向识别精度同步提高,实现了研究区卡拉沙依组3 m以上薄砂层的预测,反演结果与已知钻井匹配程度较高,后验井符合率达88.1%,有效提高薄层砂体的识别能力;地层切片分析目的层段砂体的变化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水进和水退的沉积演化,刻画出三角洲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范围,可为寻找有利砂体发育区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阿尔及利亚某目标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特点,以砂体的波阻抗数据值为基础,利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从砂体的厚度水平分布、砂层的纵横向特征及有利砂体水平分布3个方面对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砂体精细刻画在地震资料质量欠佳的沙漠地区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储层特征,为储层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相干分析技术在曲流河砂体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相砂体描述的关键是其形态的确定。地震相干分析技术算法中强调了振幅加强和边缘检测,可较好地突出地震体的不连续性,能够清晰完整地显示特殊地质体的形态。胜利探区埕岛地区河道砂体勘探实践表明,地震相干分析是描述河流相砂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与传统沉积体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体系分析。 在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开展 90° 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提取与分析 等,最后通过岩心、露头、测井与录井等资料,并参考现代沉积模式进行地震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地震属性 平面特征与沉积相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地震沉积学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保证了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可识别地震垂向 分辨率难以识别的薄层砂体;将地震属性分析与沉积学相结合,可预测砂体空间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