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渤海P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强度大,注入水突进和无效循环导致水驱开发效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研究。通过生气效率评价试验优选出最优生气体系,并利用Waring-Blender法和填砂管流动试验优选了配套发泡剂和稳定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生气体系为生气剂A+释气剂D,其生气效率可达96.2%;发泡剂体系为0.2%发泡剂2+0.1%发泡剂5,其发泡体积为740 mL,析液半衰期为219 s;发泡体系中加入稳定剂1,对渗透率2 000~10 000 mD填砂模型的封堵率在90%以上。渤海P油田15个注采井组应用了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累计增注量69 986 m3,累计增油量33 413 m3,有效率达100%,有效期长达5个月。研究表明,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技术对渤海P油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解决了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层内生成二氧化碳技术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及如何使该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层内生成二氧化碳技术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有限,但结合聚合物或冻胶等封堵体系可以取得较好的封堵效果,采收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矿场实验表明,层内生成二氧化碳技术结合聚合物封堵段塞可以适应存在高渗层、长井段的水井,解决了单独层内生成二氧化碳技术封堵能力差的缺点,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CO2驱被认为是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就是气源问题,以及腐蚀、安全和环境影响等。在室内进行了层内生气体系单液法的研究,优选出适应性强、经济可行的复配生气体系,并通过高压测试、驱油实验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具有生气量大、无腐蚀、溶解性能好、反应受温度控制的特点,该体系适合在温度大于70℃的油藏中使用,其采收率可提高4%左右。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增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二氧化碳增油机理和二氧化碳增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是封闭小断块油田的有效增产措施 ,二氧化碳酸化 (压裂 )助排能起到缩短排液时间 ,保护油气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7,(5):48-52
渤海油田长期注水后注水井压力升高,水驱效果变差,层内生气技术兼具解堵、调剖和驱油效果,对渤海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室内实验通过滴定后排水法和Waring Blender法对层内生气体系进行了优选,得到了体系的配方为:生气剂GA+释气剂SA+表面活性剂S-TC。体系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注释气剂阶段压力降低,含水率下降,产油量增加,体系注入后整体采出程度提高了27.4%。2016年现场应用显示,注水井注入压力可降低0.8 MPa左右,井组日产油增幅达到37.5 m~3,有效期长达170 d,井组累计净增油量7 955 m~3,累计增注量87 000 m~3。  相似文献   

6.
针对J油田面临油田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指进现象严重等问题,研究了目标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及注采工况条件,制备了适合J油田的层内生气复合泡沫调驱体系.通过测定不同浓度配比的自生气体系生气量,优选出体系浓度及配比;通过搅拌法和泡沫扫描仪法,优选出起泡剂QP-5;通过成胶实验,筛选出强化剂体系(干粉聚合物3000 mg/L+交联...  相似文献   

7.
根据渤海SZ36-1油田H区块水驱油藏条件、水质及基础菌群特征,为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筛选了营养凝胶类型,并评价了其性能和配伍性。采用岩心驱替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营养凝胶和微生物驱剂段塞组合和注入体积,结果表明,营养凝胶辅助微生物驱油效果最好,营养凝胶可以增大微生物驱剂在油藏中的滞留时间,同时产生营养成分缓释作用,激活油藏深部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8.
绥中36—1油田弱凝胶调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注聚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大孔道突进的问题,以驱油用缔合聚合物为主剂,室内研发出了不同强度的弱凝胶调驱剂;模拟绥中36-1油田油藏条件,对所研制的弱凝胶调驱剂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驱油机理及驱油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岩心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弱凝胶调驱剂具有显著降低水相渗透率的能力、较强的耐冲刷能力和调整吸水剖面的能力,优先进入高渗层,对低渗层影响较小;弱凝胶驱提高采收率是通过对高渗层有效封堵,启动中低渗层来实现的;组合驱方式优于单一驱替方式,"0.2PV弱凝胶 0.1PV聚合物"段塞组合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达14.93%。  相似文献   

9.
非混相CO2驱油在油田增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混相CO2驱油技术是利用CO2深入原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和粘度减低-降粘效应而达到驱油增产的目的,介绍了非混合CO2在油藏中增产的驱油机理,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CO2驱油的机理及方式、目标储层的筛选标准以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我国原油油藏概况和CO2驱油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CO2驱油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is an efficacious method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tha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OR processes. It is a very complicated process, involving phase behavior that can increase oil recovery by means of swelling, evaporating, and lowering oil viscosity.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ports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work (using Eclipse 300 [2007]) to determine the viscosity and swelling factor changes of the live oil in the Cheshmeh Khoshk reservoir in southwestern Iran (Ilam District); minimum miscible pressure (MMP) was also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e potential of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application in improving oil recovery by simulating slim-tube experiments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obtain representative fluid samples of a reservoir, the right operation of mixing the separator oil and gas samples to match the bubble point pressure was necessary.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a good estimate of the recovery improvement under carbon dioxide gas injection, which will be the basic input parameters for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study, and a decision can then be made whether to implement or abandon the prospective project.  相似文献   

12.
小分子胺颗粒沉淀体系在低渗地层中反应生成不能完全溶解的有机盐,可堵塞孔隙,抑制CO2气驱采油过程中发生的气窜。为此,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压力变化对体系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温度下,沉淀质量随压力的增加呈波峰变化规律,说明每个温度点存在一个最佳压力点;而当温度升高时,最大沉淀量也逐渐增大。并联岩心CO2气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在CO2以及高温(120℃)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CO2气驱具有较好的封窜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绥中36—1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海上发现的最大油田。该油田地理环境、原油性质和油层构造的复杂性,给油田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难度和投资风险。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油田概貌、开发技术难点、工程设施概况以及设计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层条件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天然或人工裂缝发育及CO2本身存在的不利流度比等因素,造成CO2气窜严重,采收率低。为了降低气体流度、改善CO2驱替效果,YC油田根据CO2性质提供了一种线性嵌段共聚物稠化剂。通过室内模拟YC油田区块,对稠化剂/CO2体系进行了剪切流变性、高温高压流变性静态评价;再结合二维岩心、三维三轴模型驱油实验,动态评价了稠化剂/CO2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稠化剂与CO2形成的体系在40数8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增大CO2黏度(0.014 mPa·s)约20倍。温度对稠化剂/CO2体系黏度的影响较小。随剪切速率增加,稠化剂/CO2体系黏度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加,稠化剂/CO2体系的黏度逐渐增大。在模拟地层条件下,稠化剂/CO2体系具有良好的降低CO2流度和改善气驱效果的作用。对于非...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自生CO2吞吐技术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CO2驱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有气源、腐蚀、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自生CO2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其它制约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自生CO2技术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采收率可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渤海SZ36-1油田处于注水开采初期,油井产量较高,由于流度比大、原油粘度高等导致油井注入水突破而迅速见水,现已进入三采阶段。考虑到不影响井的生产和尽量避免对油井作业。决定对注水井进行注聚来增产原油,降低产水效果。SZ36-1油田原油粘度高,层间纵向渗透率差异大,地层非均质性极强,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不均,水窜严重,必须首先优选注聚调剖井层。结合注聚井层优选标准和SZ36-1注水井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注聚调剖的选井选层依据分析。并优选了井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天然气和烟气三重整反应的原理分析,提出了新型的可回收二氧化碳生产二甲醚的多联产能源系统的概念性流程,从而为解决回收电站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能源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开发耐二氧化硫的催化剂、高温除尘、多联产系统流程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绥中 36 - 1油田海底软管漏油问题 ,提出一种在水下封闭漏油点并直接回收泄漏原油的特殊修复系统。在室内原型试验检验的基础上 ,对系统进行了成功的设计和海上安装 ,从而保证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9.
定量测定绥中36-1油田地层结垢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乙  汪伟英  文博 《断块油气田》2011,18(5):675-677
前人对地层结垢的研究大多属于定性分析,很少有定量研究。文中以绥中36-1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地层水扣注入水离子质量浓度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耦合情况的实验方案,以确定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而产生的结垢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注入水与地层水配比下,随温度升高,结垢量变化曲线呈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注入水比例为50%和60%,在多因素耦合的情况下,结垢量先随着温度和pH值同时变大而增大,随后出现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