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油气充注史及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进行油气充注史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目的:定量评价油气注入储层时间,深入认识油气有利分布区。结果:民和致密砂岩油藏油气注入时间距今分别为100Ma和14Ma,侏罗系油气系统为已知的含油气系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发生在距今100-11Ma之间,关键时刻在距今11Ma的中新世晚期,其后油气藏进入保存时期,结论: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史,其中第二期对油气藏形成起重要作用,平白垩世形成的圈闭是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场所,侏罗纪中早期形成的圈闭也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圈闭油气充满度差异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生、储、盖、圈、运、保等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5个背斜油气藏油气充满度存在差异,变化范围是20%~100%,纵向上花港组H5砂组以上层位充满度总体较高、以下层位充满度降低。5个构造位于同一含油气系统内,烃源为下部的平湖组,储层为花港组,区域盖层为花港组上段H1—H2层,以背斜圈闭为主,总体上具备相似的静态地质要素,是有利的含油气目标区。5个油气藏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15~13 Ma和6~5 Ma,以第一期为主,圈闭均形成于玉泉组沉积期末,圈闭形成期、断裂活动期和油气充注期在时空上耦合关系良好。断裂活动强度不同导致油气运移的输导能力不同,造就了中央反转构造带油气藏富集程度的差异,油源断层活动强度大,则油气运移条件好,圈闭油气充满度高。  相似文献   

4.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论述了组成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控制油气系统发育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远景与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发育4个含油气系统,多属凝析油与天然气系统,其中平湖组—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含油气系统发育受源岩、储层、盖层、构造演化、输导网络及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凹陷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应在寻找平湖组含油气系统和构造型油气藏的同时,加强对深部层系与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及包裹体测试等资料,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和平湖组异常高压进行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平湖组异常压力主要起始于花港组下段,并且异常高压段具有"阶梯式"增大的特征,横向上从平湖构造带至西次凹向中央反转构造带及从凹陷的边缘向凹陷的中部,高压顶界面在地质层位上有变老的趋势。由高压流体注入引起的传导型超压在区内目的层发育,并对应着良好的油气储层,说明了异常高压发育与油气充注空间上的一致性。利用盆模软件模拟出剩余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认为中新世(15~7Ma)以及上新世至第四纪(3~0Ma)是剩余地层压力异常的2个关键时期。结合油气充注史研究认为,中-晚中新世和早上新世该区发生了2次油气充注,说明异常高压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此,证明了西湖凹陷花港、平湖组异常高压与油气充注具有良好的时空耦合性。   相似文献   

6.
伊宁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伊宁凹陷以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为主要烃源岩,形成了P2t-P2t自生自储和P2t-T2-3下生上储两套含油气系统。前一系统已被钻探所证实,为已知系统;后一系统为推测系统。盆地热模拟结果及与准噶尔盆地对比分析表明:该凹陷的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在三叠纪早期进入生烃门限,早中侏罗世达生烃高峰,侏罗纪末结束生油进入生气阶段;油气大规模生成运移在T3~J1-2时期;印支末幕构造运动 (距今208 Ma)为该系统的关键时刻。根据油气充注程度、运移方向及圈闭条件综合分析,凹陷内的南斜坡为该系统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7.
���������㶫���뱳б��������ϵ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系统认识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分布规律,优化勘探目标选择,推进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量模拟技术,对组成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有机质丰度与生、排烃强度;浙新统花洪组砂质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花港组上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的配置关系良好,是烃类聚集的理想场所;该区存在4个含油气系统,多属天然气系统,其中中平湖组一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其油气生成聚集效率高,是本区目前主要的油气勘探对象,整体上,浙东中央背斜带具良好的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地质要素和较为复杂的成藏作用过程,具有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断层封闭性对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和评价是目前勘探实践的需要。利用断层泥比率、泥岩涂抹潜力及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法对平湖油气田5条主要断层进行了封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当断层泥比率大于60%且泥岩涂抹潜力大于4时,基本达到断层侧向封闭条件。断层封闭性与构造应力相关,拉张应力期,断层开启; 挤压应力期,断层封闭。平湖油气田0号断层在平湖组P4—P12砂层组沉积时期封闭性好,在平湖组P1—P3砂层组沉积时期封闭性差;在花港组沉积时期断层封闭性中等。1号断层在平湖组沉积时期封闭性较好,在花港组沉积时期封闭性差。2号断层在平湖组沉积时期封闭性较好,在花港组沉积时期封闭性好。4号断层和11号断层在平湖组、花港组沉积时期封闭性均差。  相似文献   

9.
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深凹陷子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措勘盆地北部坳陷中,总体为挤压背景下的构造复合盆地。其内发育两套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为3000-4200m,生油窗温度为100℃-140℃,子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距今65Ma.由于复杂的构造运动,研究区缺乏形成大规模油气藏必要的保存条件,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平湖油气田储层及含油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义 《海洋石油》2003,23(Z1):7-12
平湖油气田是东海第一个开发的复合型油气田 ,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渐新统花港组油藏 (H2 -H8)和始新统平湖组气藏 (P1 -P1 1 ) ,首期开发区为F1、F2断块 ,二期开发区为B1、B2断块。在平湖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针对花港组油藏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好 ,而平湖组中下部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不好的这种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 ,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尝试多种方法预测储层及含油气 ,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成果。  相似文献   

11.
宋春刚  曹强  叶加仁  雷闯  单超 《石油学报》2016,37(8):962-974
基于近年大量勘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分析确定了西湖凹陷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主要发育平湖组和花港组2套源岩,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煤,平湖组煤系源岩为该区主力供烃层系,最大厚度分布于保俶斜坡带中部及三潭深凹-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并沿凹陷两侧逐渐减薄。源岩评价表明平湖组以中-好烃源岩为主,泥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煤以Ⅲ型为主;三潭深凹与中央背斜带内平湖组现今多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其源岩成熟早且生气强度明显高于生油强度。有机质生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偏氧化的沉积环境。西湖凹陷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多属煤型气;西湖凹陷天然气成熟度(Ro值)多在0.58%~1.97%,为成熟-高熟源岩热演化产物。中央背斜带及三潭深凹花港组产出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下部平湖组成熟-高熟源岩,亦有该区花港组下段成熟源岩贡献;保俶斜坡带中部平湖构造带花港组产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花港组自生;保俶斜坡带平湖组产出天然气多来源于平湖组,部分井产出的高熟气样可能来源于邻区三潭深凹高熟平湖组源岩贡献。系统分析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深化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地化、地质分析相结合,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的地化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梳理了油气成藏过程。不同构造带原油成熟度、母质来源及成藏过程存在差异:西湖凹陷原油成熟度分布在成熟-高成熟范围,中央背斜带以成熟原油为主,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在成熟-高成熟范围均有分布。油源对比结果显示,中央背斜带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三潭深凹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平湖组和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平湖组原油源岩以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宝石组原油的源岩以宝石组泥质烃源岩为主。西湖凹陷原油普遍具有"蒸发分馏、气洗分馏"的成藏机制,以保俶斜坡原油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3.
平湖油气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湖油气田是在我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合型油气田 ,其油气层主要分布于平湖组和花港组。纵向上油气藏分带特征明显 ,自下而上可分为正常原油带、含油凝析气带和轻质原油带 ;平面上不同区块的油气分布组合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 ,这种复杂的油气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盖层质量、构造 (尤其是断层 )分布以及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所引起的蒸发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发育一系列挤压大背斜,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区域之一,一直以来以构造油气藏评价和研究为主.应用钻井、岩心、实验分析及地震资料,系统开展了中央洼陷带中部花港组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模式,并预测了勘探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广覆式厚层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发育为岩性油气藏的...  相似文献   

15.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湖构造带有正常凝析油、非正常凝析油、轻质原油和正常原油4种类型原油。天然气以热解成因的凝析气为主。平湖构造带产出的油气以凝析气为主,原油次之。花港组油气藏以背斜型油藏为主,并多被断层所切割;平湖组油气藏依附于断裂,多为受同生断层控制的断块和半背斜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花港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及花港组可划分出半封闭海湾、湖泊、三角洲及河流 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以及滨岸潮坪、泻湖、滨岸湖泊、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河流等 6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和若干种亚相及微相。平湖组、花港组的发育与演化显示了由海到陆的变化特点,即平湖组主要为半闭塞海湾环境,以海湾泻湖相发育为其特征。花港组则以湖泊、三角洲、河流体系为主,并可明显两分,下段为海浸湖相,上段为淡水湖及曲流河泛滥平原的间互沉积。该区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有潮渠水道、潮坪砂坝、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河道微相。  相似文献   

17.
速度研究是储层横向预测的基础。利用 VSP测井数据和声波测井数据对东海平湖油气田储层段的层速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 :储层段不同岩性 (砂岩、泥岩、煤层和钙质夹层 )的速度范围和变化规律不同 ;花港组砂岩含油后速度变化不明显 ,平湖组砂岩含气后速度明显降低 ;不同油组、不同沉积相和不同深度砂、泥岩的速度变化规律不同 ;平湖组下段 (P1 1 砂组以下 )泥岩欠压实带明显存在速度异常 ;层速度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 ;在平面展布上 ,储层层速度与沉积相有一定的关系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储层研究和预测过程中 ,认识并掌握砂、泥岩层速度的纵向变化规律以及层速度与岩性、含油气性、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是储层横向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突破相对较大的凹陷,是一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西湖凹陷花港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多个油气源,以平湖组烃源岩为主,储层条件较好,发育区域性盖层。构造圈闭是西湖凹陷花港组的主要圈闭类型,以滚动背斜和挤压背斜圈闭为主,油气藏也主要为这2种类型。在对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花港组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以油为主,东部以气为主,主要的油气分布于西湖凹陷中南部的局部构造较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