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创作》2003,(3):100-103
1、与地区与口的新关系。北京平原由广阔的山脉所护,西依山岳,北靠燕山。理论上如将历史中轴线延伸至北二十公里处,将达到燕山山脉第一个海拔1500m高的小山峰。从城北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组连绵起伏的群山轮廓,在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的同时,也界定出了该中国城市的存在。为了让此特征更明显,并使其与历史中轴线生动结合,我们建议在燕山顶峰设置一个文化建筑,并以一个航标灯突出其要位。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自然、历史的新关系 1.与地区、与山的新关系 北京平原由广阔的山脉所护,西依山岳,北靠燕山,理论上如将历史中轴线延伸至北二十公里处,将达到燕山山脉第一个海拔1500m高的小山峰。从城北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组连绵起伏的群山轮廓,在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的同时,也界定出了该中国城市的存在。为了计此特征更明显,并使其与历史中轴线生动结合,我们建议在燕山顶峰设置一个文化建筑,并以一个航标灯突出其要位。 2.与环境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晓龙  吕海虹  张铁军 《规划师》2003,19(6):7-9,14
拥有700多年古老历史的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空、司的基本骨架,已成为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但以往的规划大都缺乏对中轴线内涵的深刻发掘。此次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设计以“欢乐颂”作为其精神内涵,并赋予轴线上各城市功能区以形象化的主题,在保护传统中轴线的基础上发展南、北延长线,以北端体育文化城、中部历史文化城及南端的科学文化城为基础,形成一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融合艺术和纪念意义的轴线。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一条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它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价值与所担负的城市发展任务同样沉重。如何在悠久历史传统的空间载体与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核心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本项城市设计的难点与关键所在。中轴线的职能定位中轴线记载着城市生长的痕迹,浓缩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映射着城市独特的文化,其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功能发展轴:中轴线的形成是城市功能拓展在空间上的投影,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与功能复杂度的加剧,中轴线也随之延伸,如同一把标尺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各个不同时间断面。视觉景观轴:中轴线在视觉上的局部或整体…  相似文献   

5.
《建筑创作》2003,(4):106-110
延续北京城已有的旧城中轴线,运用现代空间处理手法强调中轴线北延长线,通达奥运公园中心区B-1区北部的升旗广场和人工湖。北五环路以北.奥运森林公园内(C-2区),中轴线上的人工山为城市中轴线塑造了新的高潮与终结,突出反映首都北京的新时代.新发展和新风貌。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线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新博物馆区,其特殊的城市区位为该项目设计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具挑战的出发点,即如何通过形式操作让建筑积极参与该地块的连接系统的构建。文章首先梳理了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的理性主义设计策略。并着重剖析了该项目设计如何将与城市的连接性问题以一种克制的秩序理性整合到建筑功能、流线、结构和围护体系的建构,并由此激发出中轴线北延线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创造出中轴线北延线特有的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轴线承载着历史古城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变迁,活化城市中轴线对于解决城市文脉丧失、活力衰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脉主义理论,结合历史古城城市中轴线失活的实际情况,从撷取文脉基因、移植文脉单元、塑造文脉空间、营造场所精神、传承文化风貌等方面提出了历史古城城市中轴线活化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开封城市中轴线活化实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创作》2003,(3):106-110
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延续北京城已有的旧城中轴线,运用现代空间处理手法强调中轴线北延长线,通达奥运公园中心区B-1区北部的升旗广场和人工湖。北五环路以北,奥运森林公园内(C-2区)。中轴线上的人工山为城市中轴线塑造了新的高潮与终结,突出反映首都北京的新时代、新发展和新风貌。  相似文献   

9.
邓东  范嗣斌 《城市规划》2003,27(B06):82-84
北京市中轴线核心区南起规划南五环路,北至北五环路,长度约25km,核心区宽度约1000m(图1)。中轴线的中段是北京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建筑艺术线,以此轴线为脊梁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艺术赢得了各种赞誉。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以及面临2008年奥运机遇,城市面貌处于快速变化中,如何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3,(10):114-115
利通广场是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北大门上收口的一个关键项目。突出的地理位置要求一个标志性的高塔,因此产生了本方案简洁、高雅、线条清晰、具有精致几何造型的建筑主体。楼顶是一个鲜明的斜坡屋面.其层层玻璃营造出雕塑的效果.就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冰晶体。塔楼的设计轻盈,通透,并充分考虑了高效节能.她将观景视角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2007,(12):90-93
利通广场是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北大门上收口的一个关键项目。 突出的地理位置要求一个标志性的高塔.因此产生了本方案简洁、高雅、通透.线条清晰、具有精致几何造型的建筑主体。楼顶是一个鲜明的斜坡屋面.其层层玻璃营造出雕塑般的效果.就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冰晶体。  相似文献   

12.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区北部,燕山与西山的汇合处.北依燕山.南俯市区。是北京市区人口、特别是高校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接纳地.是北京联系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552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的形成是从中轴线开始的。历史上的中轴线专为皇帝而设,不为百姓享有。 而今,中轴线不再是禁止的地方,而成为聚会之地,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但目前的中轴线大部分被交通所用,特别是旧城外的中轴线不很明显,且缺乏趣味。我们从形成中轴线强烈的特征和鲜明的主题入手  相似文献   

14.
我们眼中的北京城市中轴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AS&P建筑事务所接受了一份非同寻常的委托。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请我们提交一份有关北京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的报告。一方面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毕竟规划区域相当庞大,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且该项目提出的要求远远超过一般的标准。该项任务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北京城市中轴线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最重要象征之一,聚集了诸多著名的重要建筑和场所,如紫禁城、毛主席纪念堂和天安门广场等。位于旧城内的中轴线长7.8公里,可作为历史的延伸。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中轴线向南、北…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独有的壮美秩序正是由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并以此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城市空间形态。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北京的城市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迎接这一巨变,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宏观层面:立足长远,探讨整体和具有理想色彩的战略设想,确定中轴线的职能定位;中观层面:与时俱进,调整原有规划,规划好中轴线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微观层面:依据现实,在保护城市公共利益和应对市场压力之间,寻求新的利益平衡点及理论依据,注意中轴线重要节点和其两侧具体项目的规划与控制。中轴线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刚 《世界建筑》2000,(9):68-69
北京国际展览体育中心的方案征集活动已落下帷幕。这次共收到来自8个国家的16个方案.因为这个项目是北京用于申办奥运会的主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其选址位于城市北中轴线的终点,肩负着城市中轴线收尾的使命,吸引了不少世界级的大师参与本次方案征集.“HOK”“ATKL”和矶崎新设计室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去完成这一作品。每个方案都有独到的艺术理解,引发出许多关于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思考,其意义远胜于作品本身。本次竞赛结果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12名,参赛方案中,虽然矶崎新的方案只是入围,未能获奖,其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4):109-111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域,统领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体现北京城规划秩序思想的文化特点。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申遗在即,中轴线遗产价值的挖掘为北京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资源所构成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在全球有突出的显示度,其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历史的维度,对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史和遗产价值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在中轴线申遗背景下,应注重其轴线格局所形成的价值特征,分别为:以中为脉,并存秩序;融合山水,顺应地形;活态遗产,继承形态。构建城市形态-景观-文化资源一体的城市遗产价值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5):119-120
2023年1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发布,为申遗在即的北京中轴线明确遗产构成要素和保护利用方向。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视角,将中轴线的遗产资源构成归纳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价值维度,通过多维度对其遗产资源的整合,对中轴线的利用提出价值维度、遗产类型、山水景观和再利用方面的四点建议,构建城市历史景观视域下的北京中轴线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的传统城市,对轴线的刻意追求和创造与整个城市的布局密切相关。即按照一个理想范本,不断探索表现集权统治和宗族礼法的城市中轴线系统,最终达到美学上的高度一致与和谐。北京传统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建设的集大成者,初步形成于元大都时期,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建设并保留至今。其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以紫禁城为中心,以景山为制高点,两侧文物建筑众多,空间收放自如,景观变化万千。“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统领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正是北京城市规划的精华所在。城市已迈入21世纪,我们必须认知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在未来发展中的问题,立足于长远的、整体的和具某种理想色彩的战略设想,广泛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和长远的矛盾。这正是此次进行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之目的所在,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理想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期待。世界上距离最长、最伟大的贯穿全城的7.8公里南北中轴线,曾给古老的北京带来无尚荣光;而今,纵横25公里的恢宏的北京城市中轴线,必将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多的梦想。 ——编者北京城市中轴线既是传统的轴线,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