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利用溶液聚合法生产用于聚合物光纤用芯料的PMMA颗粒料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7,(7):53-57
采用超声物理分散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墨烯(PMMA/GR)复合材料,运用金相显微镜对GR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中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观察,并通过激光导热仪、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稳定性、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延长超声时间可明显提升GR在MMA单体中的分散效果,有助于均质PMMA/GR复合材料的制备;GR的加入使PMMA的导热系数显著提高,低填充时的最佳填充量为0.04%;GR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PMMA的热稳定性能影响不大;PMMA在GR粒子表面实现了原位聚合,复合材料中PMMA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略有减弱;原位聚合法生产的低填充PMMA/GR复合材料能够满足良好导热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胡大双 《陶瓷》2009,(9):24-29
在磁性材料颗粒料生产制备过程中,通常使用桃胶作为分散剂来降低料浆粘度,由于这种天然胶要经过加热熬制和过滤使用,熬制后放置易产生发酵变质.使用时加入量不易控制,且受环境影响很大,造成颗粒料产量及性能不稳定。针对桃胶的缺点我们寻找和选用多种合成有机分散剂进行探讨并稳定制浆工艺.改善颗粒料特性来提高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陈存社  徐辉 《塑料工业》2004,32(9):57-58,61
在40~80℃、15~30MPa下,用超临界CO2渗透0.72mm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作用8~10h,制得超临界CO2作用后的PMMA膜样品,根据Fickian扩散理论对PMMA膜的CO2解吸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分步升温法制备的PMMA微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PMMA中的CO2饱和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升高;由超临界CO2制备的PMMA微孔材料的微孔径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反应加工法和熔融共混法制备氮化硼(B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利用导热测试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材料的导热性能明显高于普通熔融共混法所制备的材料,随着BN填充量的增加,BN/PMMA/PP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升高,当BN质量分数为15%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0.56 W/(m·K),比普通熔融共混的热导率提高了44%。当BN含量为5%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达到最高104.2℃,并且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显著提高。导热填料BN的选择性分散有助于提高BN/PMMA/PP材料的导热性能、耐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电化学法制备出水相硒化铅(PbSe)纳米晶体,并将其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料中,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出PbSe/PMMA纳米复合材科.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PbSe纳米晶体和PbSe/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电化...  相似文献   

7.
PBA/PMMA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粒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出了PBA/PMMA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研究并分析了MMA在3种不同投料方式(间歇法、半间歇法和平衡溶胀法)下粒子粒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第二单体采用间歇法投料可获得较理想的核壳结构乳胶粒。  相似文献   

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MMA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简称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俗称有机玻璃。而美、英、德、日等国均称之为压克力(Acrylic sheet),也称为丙烯酸板材,通称PMMA包括PMMA浇注板、PMMA挤出板和PMMA模塑料。 1 工艺和技术 1.1 浇注板 PMMA浇注板(Casting acrylic sheet)中模型浇铸板系用MMA预聚物浆液浇注在硅玻璃模板里,进行本体聚合而制得的PMMA板材。 连续浇注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板材质量接近模型浇注板水平,但设备投资费用较高,操作技术也较复杂,成本也较高,目前仅限于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采用。我国几年前引进一条生产线至今仍未运转。 浇注板(管)是高透明无定形的热塑性材料,可任意加工。 模型浇注法可生产光学性能优异和较大、较厚的板材,并可小批量生产特殊板材,所生产板(管)的热变形温度达100℃,连续法为95℃。  相似文献   

9.
采用本体原位生成法制备了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对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体系进行了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同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HTPB/液化MDI型PU与PMMA的共混材料,分别用FTIR、DSC、SEM和拉力实验机对共混材料的反应进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PMMA优先于PU聚合,共混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随PMMA质量分数的增加略呈上升趋势;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均随体系中PMM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断裂伸长率则逐渐减小;体系微观呈两相分离,当PMMA占50%时,相畴最小。  相似文献   

11.
张世宝 《化肥设计》2005,43(6):33-35
论述了我国发展高浓度复合型肥料的必要性,介绍了以尿素为氮源生产复合肥的特点,以团粒法、料浆法、熔体法和掺混法为代表,介绍了尿基复混肥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酸氨法无填充剂造粒新技术生产尿基复合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万t/a粒状MAP装置的基础上,采用酸氨法无填充剂造粒技术改产尿基复合肥。介绍改造后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改造内容及取得的效果:产品质量提高;原料成本降低,年节约750余万元;煤、电耗降低,年节约成本225万元。该技术生产尿基复合肥非常适合于具有硫酸、合成氨资源的大型化肥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13.
硝酸磷肥法生产硝酸钾系烟用复合肥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硝酸钾系烟用 NPK复肥是市场上畅销的品种 ,目前国内厂家都用硝酸钾、磷铵及硝铵等团粒而成 ,这种工艺的缺点是团粒颗粒强度低 ,成本亦较高。采用硝酸磷肥法制成的硝酸钾系复肥 ,既充分利用了硝酸的化学能分解磷矿 ,得到所需的 P2 O5,又能发挥硫酸钾中的硫酸根沉淀水溶性的 Ca O,并通过喷浆涂布造粒 ,得到物理性质良好的复合肥料。本文着重介绍硝酸磷肥法制硝酸钾系复肥的原理、工艺技术与产品的方案 ,并进行分离与不分离石膏 2种方案的比较 ,推荐并介绍不分离石膏法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与物料平衡。最后 ,介绍 10万吨 /年硝酸磷肥法复肥的投资估算以及与常规团粒法 10 15 15硝酸钾系烟用 NPK复肥的财务成本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大颗粒尿素制造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兵  王亭杰  骞伟中  金涌 《化肥工业》2000,27(6):28-30,33
介绍了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的概况,简述了大颗粒尿素的成粒机理,并对现有的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同时提出了清华大学开发的新型大颗粒尿素制造技术,并对大颗粒尿素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硫基复合肥装置技改后,既可生产硫基复合肥又可生产粒状MAP和DAP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技改后的2套硫基复合肥装置,每年在淡季时生产粒状MAP和DAP 6万t,可创经济效益1 000万元。同时介绍全部用国产白钾代替进口红钾生产硫基复合肥的技术,每年生产50万t硫基复合肥,可节约原料成本8 0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一种颗粒脲甲醛缓释复合肥的生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脲甲醛复合肥既有缓释肥的特点又兼具控释肥的特点。以磷酸一铵、尿素为原料,硫酸氢钾和气氨进行预中和后加入脲甲醛料浆生产颗粒脲甲醛缓释复合肥料。介绍颗粒脲甲醛缓释复合肥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12-18-15复合肥,脲甲醛加入量为40~70 kg/t,生产15-15-15复合肥,脲甲醛加入量为70~130 kg/t。  相似文献   

17.
概述流化床技术制备粒状多晶硅的研究进展,简介粒状多晶硅的生长机制和物理性能,阐述流化床技术在多晶硅生产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复混肥生产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复混肥料的生产技术和特点,介绍了团粒法,料浆法,熔体法以及挤压法生产颗粒复混肥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9.
颗粒复混肥生产过程配方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般颗粒复混肥配料计算的基础上,以生产成本及总养份含量为目标,结合土壤肥力和作物特性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对颗粒复混肥生产的配料过程进行了程度设计和优化,设计了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已有生产工艺过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磷酸二铵装置生产粒状磷酸一铵的技术进行探讨,采用预中和+管式反应器生产工艺路线,并对相关工艺指标进行系统性调整,可以用磷酸二铵生产装置生产粒状磷酸一铵。对工艺指标的优化进行了论述,确定了主要工艺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