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毅 《四川建筑》2013,33(3):4-6,9
分析了绵竹市灾后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规划编制的工作特点,从针对救灾暴露的问题,完善抗震防灾体系;针对灾后重建特点,突出援助项目落实;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三个方面介绍了规划的主要特点。并对灾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内容、城市信息管理及重建政策等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为灾后城市重建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捷 《城乡建设》2010,(1):34-36
城乡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城乡建设发展的宏观、微观等各个层面,都江堰市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编制完成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灾后重建风貌导则、主城四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乡镇的灾后重建规划,完成了城市管网综合规划、教育设施布点规划、医疗设施布点规划,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给当地带来严重的损失,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号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师生承担了玉树州六县之一《称多县城市总体规划(灾后重建)》任务。称多县地处高原高寒,大部分乡镇处于三江源保护区通天河核心区,受资源、环境、文化、人口、施工期短的硬约束,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原始农牧文明阶段,灾后重建规划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重新构建,还需考虑城市和区域功能提升、跨越发展和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延续与跨越。2013年9月灾后重建规划顺利完成,是短时间基本完成20年长远规划的特殊案例,因此规划的实施与传统城市建设存在很大的不同,反观规划和实施则有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过程与建成效果,回顾其灾后重建城市设计中安置—文化—生态—经济统一结合的发展理念,并总结了水磨镇灾后重建过程中采取从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全过程的设计服务,指出水磨镇的经验在于全过程的城市设计保障城市形态的完整性以及总设计师负责制这一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灾后城镇恢复重建"既好又快"的目标,需要"建设周期压缩、技术可控可行可靠、城市空间品质营造"三方面的技术保障,简单的多技术叠加在灾后城镇恢复重建的特殊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规划与设计技术方法的科学、合理集成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有效路径。文章针对灾后城市恢复重建特殊的复杂条件,归纳了在实践中集成多学科和多专业建构的灾后城镇重建规划与设计技术方法集成体系,以及以城市设计作为"空间总控"平台进行集成应用的经验。这一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应对灾后城镇重建复杂条件的规划与设计适用技术选择:多学科协同的灾后城市重建规划设计技术集成体系;以城市设计作为整体技术集成的协作合成平台。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安全防灾与韧性发展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合理并前瞻性地确定未来面临的灾种、风险及其发展演变趋势。本文以10个全球城市的总体规划或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围绕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中的灾种确定,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总结10个全球城市23种灾害的特点,挖掘灾种背后的孕灾环境和影响因素,并通过二者的交叉分析探究城市灾种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发现:全球城市面临的灾害种类日趋多样化和新型化,城市防灾问题越发关注"人"的健康与安全,新型灾种在全球城市中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因此未来的灾种预测需更加全面化、精准化、核心化。在我国大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大背景下,期望通过本研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综合防灾规划的灾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后,城镇的跨越发展成为重建契机下规划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城市文化复兴是灾后规划工作者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设计层面的城市文化偏重文化环境的塑造,即把虚体文化实体化的过程。本文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以都江堰市向峨乡灾后重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灾后安居环境文化复兴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汶川灾后重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当今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其中水磨镇的规划设计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其规划设计机制对于同等规模的小镇规划设计具有启发性与借鉴意义。在灾后重建全面完成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水磨镇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其灾后重建过程中采取的"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设计机制,总结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小镇设计方法,为未来小镇规划设计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08年6月19日~20日,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在河北廊坊举行,主题为:"灾后重建·生态城市: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汶川大地震后,将'灾后重建'与'生态城市建设'两个题目合在一起研究,一个令人非常沉重,一个令人非常激动"."沉重"的灾后现实使人们勇敢地直面灾难、理性地思考未来,使人们认识到规划的本质在于回归"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汶川"5.12"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复杂性、急迫性和时效性特点,结合对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典型案例—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探讨,提出了突出重点、务实性和实验性的规划编制技术路线,面向尽快启动新县城的建设,强调实现6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中城市形态的设计原则.理念和具体方案,以及“城市意象”在规划中的应用,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生态城的规划目标,SWECO团队将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规模比较适中的小网格状街坊结构,规期中还以“城市意象”为手段,探讨了城市在视觉和心理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俊 《时代建筑》2011,(6):28-33
5.12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市将农村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紧密结合,在土地整理、农田规模化、农民非农化转变的新形势下,对农村重建规划思路和重建工作的核心进行了研究分析。文章在探讨了灾后农房重建与以往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区别和重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后,结合都江堰的实际提出了未来农村规划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自治区喀什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区和民族特点的城市轮廓线形态。本文力图通过对喀什历史城市天际线的分析,揭示其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历史老城区、新旧城衔接区、新开发城区的各种社会变迁因素的重要影响。它将对老城区保护和新城区建设的规划布局、分层限高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当地的城市天际线关系,是当今城市改造中应该注意协调的重要城市背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城市设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万泰 《规划师》2000,16(3):55-57
唐山市在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遵循了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并在城市设计领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体形环境建设的质量,唐山市在规划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城市设计工作,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蔡瀛 《风景园林》2011,(6):31-34
面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持续增长和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等一系列严峻挑战,通过空间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以纽约2007年版城市规划为研究范例,其科学的编制过程、务实的实施措施,在引领城市发展成功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纽约规划的经验,对于致力于建设"理想城市"的广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将城市安全战略纳入城市规划领域,在分析城市安全观的基础上,探讨特大城市安全战略的规划重点,包括形成具有防灾功能的城市"安全网格";形成适应灾害状态的城市"有机结构";形成适度分散的城市功能、合理的城市规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形成以城市安全为导向的生态格局;形成以地下空间为载体的"第二城市"等,并提出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城市应急体系作为保障,为传统防灾规划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边缘城市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产业园区是我国拉动经济和拓展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都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美国边缘城市的现象观察及其与我国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区域、网络三视角,提出产城融合化、功能复合化、环境品质化、城镇体系化、数字智慧化等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边缘城市理论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同时,立足"边缘城市=边缘+城市"解构,提出边缘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立足职住平衡的城市功能中心化;活力在于"边缘"——立足网络协同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形态格局建构,并指出边缘城市依托规模互借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形态沿单中心-多中心-城市群演替、空间结构沿等级化-(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演化,已成为城市区域走向多中心网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兴生长点或战略性支点。  相似文献   

18.
乌再荣 《建筑师》2009,(6):35-40
宋代的市坊制度改革是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平江图的研究.分析市坊制度改革在南宋平江城战后重建中的体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从城市的性质与功能,空间形态结构以及城市文化等角度.阐述市坊制度改革对平江这一特定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河道是城市的生态线、生命线、景观线。如何开展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估是河道建设保证城市河道生态水文安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河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西北干旱地区国家级园林城市库尔勒市为例,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扎根理论和ANP法,首先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绿化养护三个阶段构建了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可拓物元法对库尔勒市杜鹃河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为"良";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库尔勒市河道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提质增效策略,可为其他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韶 《世界建筑》2001,(10):24-27
本文阐述了100年来温哥华城市及大温地区规划的历史及现状,着重介绍了温哥华城市委员会的“城市规划”,描绘了“规划”所设想的城市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