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伙伴还是对手:从‘必居其一’到‘二者皆非’?”人们若是宁愿将香港建筑师看作是大陆同行的对手而非其中的一部分,那么,他们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历史就说来话长。除了有过一段相对短暂的间歇之外,他们的互动一直都持续并变化着,尽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速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话王维仁     
彭礼孝:您正式地进入建筑方面的专业学习是什么时候的事?王维仁:我先学了地质本科和土木系的环境规划,正式进入建筑设计的学习是26岁以后到伯克利的事。我年轻时在台湾受当时乡土文化运动的影响,觉得做任何研究,都要对这个地方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比如说做地质研究,就要把台湾的地理搞清楚一点,将来才能由此发展去做别的东西;做建筑,应该要先了解台湾的民居、地景生态和城市。我现在还做一些中国建筑的教学研究,就是那段时间上汉宝德老师的建筑史课程时得到的启发。也由于在台大参与研究课程里的规划案,对建筑身处的城乡环境,复杂而动态的城市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每隔一段时间,当一个新的建筑师走向世界舞台前沿,他的作品整体往往以一种超乎意料的方式,一步一步地逐渐呈现,宛如一种独特的建筑想象:作品里面所蕴涵特有的丰富和活力,甚至出乎建筑师本人的意料,而位于香港的王维仁正是这样一位建筑师。他具有社会责任感而又平实谦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建筑师:更应该说的是,他将他对合院作为一种普世空间理念的思考体现到他一路的建筑实践中,将合院空间赋予了适当地域特征,成功地结合了南中国的海洋性气候。  相似文献   

4.
法国诗人”Antoinede Saint—Exupery”曾说过:“我们并不要求永恒,仅仅要求事物不要失去它们的全部意义。”但在今天,我们的各种硬件手段——资本和技术手段变得无比强大的同时,我们关于建筑的想法却变得异常模糊或支离破碎,要清晰谈论建筑的意义,似乎已变成一件很难的事。作为建筑师或建筑教师,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天津的城市建设、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教育的发展入手,梳理天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历程,总结当前天津青年建筑师扎实、踏实、务实的作风,分析天津建筑设计界与青年建筑师集体失语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围绕雕像的行走走在今年夏天的上海世博会场是一次兴奋的经历,其中的一大乐趣是检阅国家馆之间的设计竞赛。场馆似乎都普遍在展开一种视觉效果上的竞争,而这当然正是世博会的目的之一。在这种视觉竞争的环境中与众不同的是BIG(Bjarke Ingels Group)设计的丹麦馆。它的设计动力不是为了视觉冲击,而是为了实现创新的形体概念和随之而产生的空间:两层的环道首尾相接,盘旋上升和下降,在环道中央的小水池模拟Copenhagen的海域,还有坐落在一隅的小美人鱼铜像。在沿环道盘旋的场馆之旅上,雕像从不同角度和距离展示着不同的面貌,如果没有这一连续的视觉变化,环行的经历将是索然无味的。固定的雕像提供了参照,反映我们在场馆的相对运动。这种经历使我回想到在巴塞罗那世博馆行走时发现的GeorgKolbe创作的雕像,在池塘一隅,在石墙背后,在玻璃的倒影里。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24日,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维仁以天津大学"天大天友"系列讲坛为平台,与到场的建筑界同仁及天大师生分享了关于"都市合院"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宋昆主持,本次主题讲座吸引了建筑学院师生及众多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到场聆听。  相似文献   

8.
赖文波  穆威 《新建筑》2013,(5):64-65
冯国安先生是个大忙人,身份包括间外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策展人等。本访谈主要从大学教师和专业策展人两个角度,对冯国安先生进行解读,以期为各位同仁呈现一个在建筑师与非建筑师之间的冯国安印象。教师冯国安冯国安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硕士学位,曾游学日本,工作于中国大陆和欧洲的著名事务所。他还热衷教育,曾执教于汕头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他还曾在同济大学和纽约理工大学的联合课程中担任导师、在南京大学中任课、参与台湾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桃花工作坊等。Q:在汕头大学,您带领学生用废旧卫生纸卷筒做成的立体构成有什么特别的思考?A:"1:1"建造是一门非常有利于训练低年级学生理解材料的课程。我们这次强调的是可回收材料.从材料的特性去设计一个构件,之后将其变成空间,有些组几乎是零成本完成作业。在有限条件下更益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近20年间断地对一个国际大都市交通存在问题与发展状况的亲身体会,认为有必要总结一下,与同行交流,特别是中国相当多的城市在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有启发与借鉴作用。作者曾在建筑师学会1991年上海年会发表《浅谈香港城市交通》,又经十年的继续关注,完成了较详细的介绍,文中分十个章节介绍香港的历史与人口发展给交通带来的困难与问题;香港在调动一切交通设施中的兼容性;香港交通重视公路、铁路、地铁、码头的良好联系与网络化;在新市镇的建设与房屋开发中注重交通规划的同步实施;新机场良好的交通规划设计保证香港作为世界十大空航中心之一的地位;新建的公共建筑相当重视与城市交通的协调配合等等。作者小结中指出: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的交通规划设计与实施是城市健康发展极为重要的任务,必须视城市交通如人的血脉,各级人士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强 《城市建筑》2007,(12):36-38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上的边缘化是沈阳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描述了沈阳建筑师的现实境遇和设计状态,并就这一群体未来的创作道路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香港大型悬吊体系桥梁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从一个落后小渔港,在百余年中,发展成一个现代化世界之大都会,贸易商港、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发展的过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而道路及桥梁工程发挥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和重要。简要介绍香港一些重要的世界级桥梁工程发展项目及前景,其中有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汀九大桥、青龙大桥、昂船洲大桥、伶仃洋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并着重介绍其关键技术、创新点、质量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香港唯港荟酒店(hotel icon)位于九龙主要旅游区,是香港理工大学设立的教学研究酒店,这里拥有262间客房,是一个可以看得到维港海景的酒店。除了地理位置绝佳之外,几位著名设计师的共同创作亦是酒店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地质到建筑的华丽转身UED:对建筑师来说,他的专业背景很重要,很多建筑师都是科班毕业生,但您是从地质专业转到了土木专业,又到了建筑学专业的原因是什么?王维仁:像很多人一样,我中学时除了看西方思想文学类书籍,还接触"五四"前后胡适、蒋梦麟的一些文章,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其中胡适很推崇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和学历史考古学的傅斯年,让我觉得这些启蒙的思想家,具有从民主科学到文化和社会使命感的视野。念高中要选专业,学科学的父亲认为我该学理工,我对其中的地球科学是比较感兴趣的。除了因为丁文江是科学家、知识分子,也因为地质学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学问,一方面是自然,另一方面是自然的历史。那时候地质古生物和考古有很多重合,特别羡慕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到北极、南极或沙漠高山,或偏远的地区做调查。高  相似文献   

14.
拥有着维多利亚港口两岸鳞次栉比的摩天楼,香港常被称为亚洲的世界城市。多样、积极,活跃、变化这些词总是被用来描述我们的城市景像。然而,我们通过深入地观察会发现,香港的大部分建筑物实际上并非像我们想得那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旧城改造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坚  杨志威 《城市规划》2000,24(7):50-53
香港的旧城改造是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世纪 5 0年代以来 ,香港的城市面貌不断更新 ,但也面临诸如土地征集等难题。在回顾香港旧城改造历程的基础上 ,重点透过土地发展公司来剖析其所遇到的困难 ,并评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政策动向和对国内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跨境城市区域中的城市管治——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建法 《城市规划》2002,26(9):45-50
探讨香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跨境城市管治网络涉及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其他相关组织。重点是跨境城市管治尤其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角色。从 2 0 0 1年开始 ,香港的跨境城市管治开始从“跨境保护主义”向“跨境自由贸易区”转变 ,这对香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香港太古广场的Continental餐厅坐落于由Heatherwick Studio设计的经典建筑中。在重新设计餐厅的室内空间时,设计师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创意和现代性,更添加了配搭与对比的元素,令固有的部分更为突出,将原建筑的设计魅力发挥到极致。设计师重新定义了室内空间理念与原有建筑物的独特关系,主要工作包括修改整体空间间隔、扩大餐厅的面积以容纳多达120位客人,另外在门口建造一个引人  相似文献   

18.
<正>由香港设计中心举办的"设计营商周论坛2009"于2009年12月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拉开了序幕,主办方特邀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先生主持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