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长庆油田压裂后采用抽汲工艺排液时井口防喷盒、排液管线、液体计量罐不密封,排出液体中伴生的CO、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在井口和计量罐等作业区域弥漫、富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开发了压裂与排液联作工艺,研制了和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压裂用喷射泵、压裂用封隔器。经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实现了地面排液流程密闭化,有效地消除了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安全隐患;在缩短排液周期、减轻现场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具有返排及时、排液连续、强度大等特点。经董XX井等4口井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蒙古塔木察格油区压裂后采用抽汲方式排压裂残液存在着抽汲深度浅,抽汲强度低,残液排出量少,排液速度慢,时间长,压裂残液沉淀对油层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开发了适用于蒙古塔木察格油区压后及时返排的水力泵排液工艺,并研制了和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压裂用水力喷射泵,传压托砂皮碗,优选了适合该工艺用的大通径压裂封隔器。现场应用表明,该施工工艺能够适用蒙古塔木察格油区压后及时返排压裂残液的要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拉尔油区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斜度井、大斜度井、水平井逐年增多。这些井大多斜度大、井底位移长,给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首先工具磨损大,在斜井段胶筒易磨损而失封;其次由于斜度井拐腿的影响,对工具的长短、外径比直井有更严格的要求;再者在斜度井上实施单一施工工艺尚有一定风险,实施联作工艺风险更大,而联作工艺比单一施工工艺在安全性、油层保护、草原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对以上问题,在总结以往斜度井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斜度井压裂与水力泵快速返排的联作工艺,在霍3.x4井、贝X64井上进行了成功实施。该工艺的成功实施为以后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上实施联作工艺茸定了某础.为海粒尔油田开发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射孔+压裂+水力泵快速返排三联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蒙古海拉尔区块储层特点,采用了射孔+压裂+水力泵快速返排求产一体化工艺。在优选射孔方式的同时,研制了与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压裂用水力喷射泵,传压托砂皮碗,优选了适合该工艺的大通径压裂封隔器。该工艺集大孔径深穿透射孔技术、压裂改造技术和水力泵深抽强排技术的优点为一体,特别适用于海拉尔区块自然产能低需要压裂改造后及时、快速、连续大量排液的油层。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并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产能的新技术,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拉尔油区部分区块原油粘度高,含蜡重,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抽汲排液方式常遇到抽子难于下放入井或下放过程中被原油托住,不能达到预定深度,无法求取储层产能、流压,收集不到有代表性产液样品的问题,在稠油井上成功实施了动态负压射孔+跨隔MFE测试+短型滑套式水力喷射泵快速排液求产三联作测试工艺。采用的动态负压射孔新技术达到了改善孔道周围渗透情况,提高产量的目的。跨隔MFE测试实现了封层、测试一体化施工,水力泵排液解决了稠油井采用常规抽汲排液方式难以求取产能的问题,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压裂液快速返排问题,开发了压裂与排液联作工艺,研制了与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抽油杆减磨接箍,合理地选择了压裂用抽汲泵、压裂用封隔器。经现场实践应用表明,该工艺提高了试油效率,缩短了试油周期,减少了压裂液对地层的污染,具有返排及时、实用性、可靠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施工成本、增强对多层储层改造针对性、压后能够马上快速返排、保护储层免受二次污染,研究开发了一套在压裂过程中只下1趟管柱对目的层实现分层压裂,压后不动管柱,实现压后快速返排求产、满足生产要求的施工工艺,保证了油田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的原理、管柱结构和现场应用情况。它的井下管柱采用双封隔器结构,射孔枪接在两个封隔器之间,用油管把测试工具和射孔枪送入井下并对准油层,负压射孔后立即进行地层测试,录取地层资料,实现射孔和测试的连续施工。应用这项技术能够解决油气井任意选层射孔测试联作的技术难题,减少打、钻桥塞作业,减少井筒储存影响,实现负压射孔,有效地防止井喷,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研制开发了双通道剪销封隔器、电子压力计保护托筒等一批新型井下工具。解决了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震动和压力波对井下工具及仪表的冲击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在2003年成功应用水力泵排液工艺的基础上,2004年进行了压裂钻具与水力泵排液联作工艺试验,利用水力泵排液强度大、成本低的特点与压裂钻具联作后,实现了低渗、低压油层压裂后及时、连续、快速排液,减少压裂液对油层的浸泡。该工艺在姬塬油田的黄01-5井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效果,压后排液53h,产油量达26.07m3/d。  相似文献   

10.
射孔—测试联作工艺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最早的射孔—测试联作工艺 ,点火系统采用钢丝绳驱动点火 ,易造成误射孔及钢丝绳被拉脱等现象 ;改用液压驱动点火方式 ,点火系统的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液压驱动点火发展到压差式液压驱动点火 ,使其点火系统又得到进一步完善 ;同时采取了有效的井下压力计、时钟防护措施 ,设计研制了压力计减震托筒及射孔枪引爆瞬间高压释放装置等井下工具 ,施工成功率大大提高。针对其工艺本身具有的局限性 ,近几年又设计研制了“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该工艺减少了试油工序 ,提高了施工效率 ,节约了试油成本 ,录取的地层资料更完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水力喷射泵强制排砂采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兰 《石油钻采工艺》2004,26(Z1):36-38
水力喷射泵强制排砂采油技术是治理严重出砂油井的一项新技术.利用水力喷射泵举升系统允许大含砂量介质过泵,并可以靠大流量混合液携出井筒的特点,采用反循环水力喷射泵井下管柱以加强系统携砂能力,地面采用单井可移动式地面配套装置,对高含砂油井进行短期强制排砂.应用该技术将近井地层游离砂及细粉砂快速排出井筒,形成相对清洁的井壁,之后转入深防、强抽或常规采油,达到综合治理出砂井的目的.2003年完成整套设备研制,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及曙光采油厂共进行了5井次的现场试验,措施成功率100%,达到了强制排砂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牛东区块水力泵排液技术满足牛东区块快速排液的需求,具有排液及时,排液能力强,工作制度可调等优点,在牛东8-10井应用取得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的水力喷射泵排液技术难以准确取样、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压力恢复数据等问题。通过对水力喷射泵排液技术、四联作试油工艺及常规试井取样器取样原理的深入研究,研制开发了水力喷射泵用多功能阀,它实现了一次投泵,完成排液、取样、测试压力恢复等多项任务,改进了水力喷射泵排液技术,同时也对射孔、测试、排液、措施四联作工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跨隔+TCP+MFE+JET四联作试油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隔 TCP MFE JET四联作试油新技术实现了跨隔、油管输送负压射孔、地层测试、水力喷射泵排液等多项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研究与现场应用 ,该项技术的优点主要在于使跨隔、射孔、测试、排液等多工序一趟管柱完成 ,减少了注水泥塞封闭原试油层工作 ,避免了压井换管柱污染油层 ,排液及时 ,获取不同制度下的产能、压力资料 ,对于低压、低渗、低产、高凝、高粘油气层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成熟的试油排液技术,水力泵试油排液技术已在国内外大量使用,而在青海油田的应用尚处于试验起步阶段。由于该项排液技术具有连续、深掏、强排等优点,能实现3~4个工序的联合作业,可以有效缩短排液周期,提高施工效率,防止地层的二次伤害,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对于青海油田来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哈姆雷特软管承压高、韧性强、耐磨损、可任意弯曲等特性,当环空压力传至剪销封隔器上部上穿越接头时,经哈姆雷特软管传至下穿越接头,再利用软管旁通过间隔油管后传至P-T封隔器上部的穿越接头,穿过P-T封隔器直接作用在点火头上引爆射孔枪,实现跨隔旁通管测试一射孔联作的目的。以二连油田太20井为例,简述了其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效益以及川渝气田纳30井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的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随着射流泵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川渝气田条件合适的井中大量应用该工艺,可有效提高有水气藏的采收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详细分析孤岛油田水力喷射泵采油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孤岛油田应用水力喷射泵井的动静态资料,结合水力喷射泵工作特性曲线,研制出孤岛油田水力喷射泵参数优化系统软件.用该软件对孤岛油田15口井进行了参数优化,实施后采油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水力泵工具进行了改进,设计了锚定装置、测压装置、取样装置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水力泵正、反循环求产,同时获得了地层流体样品,测得了压力恢复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