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场外推是小全息孔径近场声全息(Patch NAH)的关键步骤,为进一步提高外推精度和计算效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快速Fourier变换算法的源强模拟技术,并将其应用于Patch近场声全息的近场外推问题.首先将虚拟源连续分布在一矩形面上,并将虚拟源强密度函数进行双向Fourier级数展开,得到具有快速Fourier变换(FFT)形式的声压表达式,这样可以利用二维FFT算法加速计算,然后根据小全息面上声压数据求出源强展开系数,从而利用声压表达式实现近场外推.由于采用连续分布的虚拟源和二维FFT加速技术,本文的外推方法具有实施简单,外推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解决水下大型结构或大型声源的近场声全息(NAH)测试与噪声源识别问题,研究了基于矢量阵测量的近场声全息的运动声源识别理论.在统计最优平面NAH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声压-振速测量的运动声源识别方法,并通过水池实验研究证明该识别方法能对水下运动声源进行准确识别.该方法可应用于水下大型结构或大型声源NAH的连续扫描测试,有效地解决传统测量方式的测量工作量大、测试时间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识别内燃机噪声源,提出了一种声模态分析技术.通过对双传声器声强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两个声压互谱的虚部,进而计算出各测点声强的频率分布,将测量面上各测点某一频率成分的声强值挑选出来,得到测量面上各频率成分的声模态.用声模态技术对一台汽油发动机噪声源识别,确定了各测量面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并对噪声源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模态技术能准确识别出测量面上各种频率成分的噪声源位置,为噪声控制的结构改进和声源屏蔽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平面声全息技术中全息数据外推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球域波叠加法的Patch近场声全息数据的外推算法.该方法首先将虚源面上分布的未知源强和积分核函数沿周向和子午线方向采用指数形式的Fourier级数进行展开,导出了多虚拟球域外场辐射声压的二维快速Fourier变换(2D-FFT)的表达式,然后根据小全息面上的声压数据求出虚拟源强的展开系数,再利用声压表达式实现全息数据的近场外推.通过与解析解的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声全息测量基阵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于近场声全息(NAH)技术,测量大型声呐发射阵近场全息声压分布的线型水听器基阵,进行设计,研制,全息测量阵设计和研制的关键问题是它应能得到声场中复数声压(振幅和相位差)的真实数据,给出场中正确的声压全息面。本文估算了所设计结构的支撑架和水听器基座声散射对阵上水听器测量全息声压的影响;分析对基阵结构的加工工艺要求和提出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这套四分之一水型水声扫描线阵的阵元测量数据可靠,适用于大型声呐基阵NAH技术,并为大型全息测量线阵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由基尔霍夫边界条件推出的全息重建公式,介绍了近场声全息法进行噪声源识别的原理,并利用空间频域算法对声场进行重建,大大减少了重建过程的计算量,提高了全息重建的效率。同时,分析了计算及测试系统各主要参数对声源识别结果的影响,对重建公式进行了验证,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结果表明:对重建公式进行修正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参数的影响后,声全息法可对噪声源进行有效识别,为采取噪声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场声全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声场可视化技术,当场点声压测量数较少时,该技术重建复杂声场存在重建精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近场声全息技术,通过统计最优近场声全息实现全息面声压的数据外推,外推后的声压作为声场重建的输入,采用边界元法和压缩感知相结合技术,重建较少场点条件下复杂声场.针对矩形板开展了仿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近场平面声全息“扫描”测量实验方法、重构中窗函数、K空间滤波器对全息重构的影响.对单个音响做了三个平行面的全息“扫描”测量,然后用中间面的测量声压来全息重构其它两个面的声压,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验证了声全息“扫描”测量的可靠性与全息重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声辐射理论,在测功机上对某150型摩托车进行了噪声声强测试,测出了辐射噪声的分布情况及各部位声功率贡献,准确地进行声源定位.并根据统计最优原理,对原有的声强进行细分,而后对声强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修正.对比检测结果发现:细分网格后,噪声源识别更准确,噪声声压的检测也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外噪声分析预测的声场空间变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近场声全息和声场空间变换方法对其车外噪声进行了分析预测。建立了近场声全息测量系统,开发了声场空间变换分析软件,对被试汽车进行了车外噪声源的测试与分析。对汽车远场噪声特性和车外最大加速噪声进行了分析、预测,通过试验验证了远场噪声预测结果的有效性。并对用声场空间变换方法预测汽车加速行驶车外最大加速噪声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近场全息面上噪声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声场空间变换方法可对远场任意重建面的声场分布特性进行预测,并对形成该平面声场的主要噪声源进行识别,还可以对汽车加速行驶时的车外最大加速噪声进行近似预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场声全息的车内噪声贡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声场的声源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对汽车车内声场进行声源识别、声场预测及声学贡献分析的方法。因为汽车车内噪声等不满足自由声场的情况,分析了存在反射情况的声场预测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对反射声场中声源识别、声场重建及声学贡献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将近场声全息技术用于声贡献量分析相对于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近场声全息和声场空间变换方法对轿车车外噪声进行了预测。阐述了声场空间变换的基本原理,构建了近场声全息测量系统,并对声全息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了校准。在试验工况为2档、55km/h匀速行驶条件下,在消声室内转鼓试验台上对轿车左右两侧近场声全息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声场空间变换的基本理论,编制了声场空间变换的计算程序,对被试轿车左右两侧变换面的声场进行了重建。根据车外噪声测试标准GB1495—2002中的测量位置对车外噪声进行了预测,并与车外噪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左右两侧误差均在1.0dB(A)以内,而相对误差均小于5%,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下声强测量技术在近场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声强测量系统对水下大型结构体进行了辐射噪声声功率的测定以及噪声源的识别和定位的实验。介绍了声强测量技术在水下近场测量中的应用,并讨论和分析了实际测量结果,给出了声强分布的伪三维图和等值曲线,并计算出其辐射声功率的值。结果表明该套声强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近场声全息方法研究目标散射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NAI方法应用散射问题研究,由散射体近场全息图面上的复声压数据重建模射体表面的散射场,并进一步预报远场攻射声指向性,对于平面波入射下刚硬球的散射情况作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显示了NAH方法应用于目标表面散射特性和远场声场特性的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H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identifying noise source and visualizing acoustic field. The core of the NAH is the spatial transform algorithm. Since the 2-D spatial FFT method is used to realize the NAH by Williams in 1980[1], several different improved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2-D spatial FFT, such as the K-space filter method, Wiener filter method, iterative algo-rithm method and the statistically optimized NAH (S…  相似文献   

16.
准确识别发动机各种噪声源的特征是发动机减振降噪改进设计的基础。文章采用1米噪声测量、燃烧噪声测量、近场声强测量、阶次跟踪测量、振动测量等多种方法对某四缸多点喷射汽油机进行全面测试分析,确定了该汽油机主要的表面辐射噪声源,分析了不同工况、转速对各噪声源的影响。为该机型的减振降噪改进设计提供了分析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coustic holography technique and the constant appearance of new measurement devices and analysis softwares, acoustic holography technique has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popular method to visualize acoustic field. The surface velocities can be reconstructed and acoustic quantities such as pressure, particle velocity, acoustic intensity and acoustic power in the 3D acoustic field can be predicted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by measuring the complex pressure on a nearfi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