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介绍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对其沉淀硬化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讨。17-4PH不锈钢兼有强度高、耐蚀性好的优点。传统的工艺为固溶+时效处理,普遍采用的固溶温度为1040℃,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和硬度升高,塑韧性降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调整处理,可以细化马氏体基体组织,提高材料的韧性及耐蚀性。对于17-4PH钢的强化机理,普遍认为与ε-Cu的析出有关,但对于其形貌的分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计等现代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7-4PH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溶处理后进行480℃时效处理时,材料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但是塑性有所下降.而当时效温度升高到620℃,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而塑性增强.在480℃时效处理前进行780℃调整处理后,可以使合金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17-4PH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在1050℃固溶处理后,先进行780℃调整处理,再进行480℃时效处理.  相似文献   

3.
固溶处理对15-5PH不锈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IL805A膨胀仪测定15-5PH不锈钢马氏体相变点,通过LEICA DMIRM金相显微镜观察固溶后的组织及其原奥氏体晶粒形貌,用D8 ADVANCE XRD分析固溶处理后的物相组成及基体的晶格常数。研究表明,固溶温度的提高会造成马氏体相变点下降、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固溶时间的延长造成Ms点先下降后上升,及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固溶60 min时晶格常数最大,Ms点最低;固溶90 min时晶格常数降低,Ms点上升,并有NbC、Nb2C及CrNiFe等相析出。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布氏硬度计等分析和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PH15.7Mo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15-7Mo钢固溶后的组织以奥氏体和δ-铁素体为主,含有少量的板条马氏体;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组织中δ-铁素体的含量明显增加;在1000~1150℃进行固溶处理后,硬度变化不大,高于1150℃固溶,因铁素体含量的急剧增加导致钢的硬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15-5PH不锈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升高,强度、硬度升高,冲击功降低,晶粒变大,确定了最佳的固溶温度约为1040 ℃;经450~465 ℃时效,硬度、强度较高,而冲击功低。时效温度增加,马氏体板条间距加大,部分马氏体分解为逆转变奥氏体,富铜相长大,强度和硬度降低,冲击功升高。  相似文献   

6.
陈飚  赵平 《铸造》2006,55(2):132-134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铸造铝锂合金(Al-3.02Li-4.24Mg-1.26Cu-0.14Zr-0.27Y)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30℃×14h 190℃×8h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使该合金抗拉强度达到295MPa。  相似文献   

7.
<正>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的常规热处理为固溶+时效处理,大多数零件均可达35~42 HRC,但仍有少数零件固溶时效后只有25 HRC,与设计要求相差甚远。采用盐浴炉加热1040℃,油冷至室温,在箱式炉760℃加热2 h后空冷,再经480℃时效3 h,硬度均可达到36~38 HRC,全部满足了技术要求。从理论上讲,ZG0Cr17NiCu4Nb钢固溶处理时,由于其Ms点在室温以上,冷却时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效时,又从马氏体组  相似文献   

8.
王虹  刘双明 《金属热处理》2010,35(2):105-106
喷嘴加强环系我厂600MW机组引进日立技术的新产品,材料为2Cr12NiMo1W1V钢.由于该零件截面大(有效截面为177 mm,如图1所示),淬透性差.故该零件经调质后,常出现室温力学性能合格,而高温持久性能差的问题,造成返修率很高,由此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目的在于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元荪 《钢管》2008,37(2):75-75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加工工艺,是一种用于超临界电站锅炉大容量机组、核电机组、石油裂化装置、大型煤液化装置等领域的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加工工艺。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圆钢准备→圆钢加热→热轧穿孔→切头→酸洗→修磨→润滑→冷轧→脱脂→固溶热处理→矫直→切管→白化→包装入库。圆钢中加入了Cu、Nb、N、Mn和Ti,其中Cu2.5%-3.5%,Nb0.2%-0.6%,N0.05%-0.12%,Mn≤0.5%,Ti0.07%-0.13%。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13X15H4AM3-Ⅲ不锈钢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多次冰冷处理、冰冷处理+深冷处理和时效工艺试验以及金相和硬度检验。结果表明,通过1070℃固溶处理+冰冷处理+液氮深冷,以及470℃×2 h时效处理后,材料硬度达到了≥46 HRC的较高值,热处理后轴向尺寸涨大0.4%,并用国产化材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15-5PH不锈钢多元渗氮层的钝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5PH马氏体不锈钢,经过多元渗氮形成α-Fe的饱和固溶体和氮化络合物,其表面硬度高达60 HRC,耐磨性能大为提高,但耐腐蚀性不强.钝化处理就是通过化学过程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提高其耐环境腐蚀的能力.多元渗氮后15-5PH材料表面成分中的活性铬被氮化铬取代,给钝化处理带来困难.本文就15-5PH材料多元渗氮后钝化处理的工艺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5-5PH型不锈钢热浸镀铝过程中浸镀温度、时间及铝液成分等对浸镀层厚度、镀层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浸镀温度为740℃,浸镀时间为4 min.向熔融铝液表面加覆盖剂或在铝液中加入微量稀土Ce、Ga等能有效阻止铝液被氧化,从而形成粗糙度很低且呈银白色光泽的镀铝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用大飞机的制造需求,开展了15-5PH不锈钢深孔加工的实验研究。运用极差分析方法,阐明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孔深对出口处孔径偏差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出口处孔径的指数预测模型。实验及分析结果显示,孔深是影响通孔出口处孔径偏差的主要因素。同时,通过对比预测值和实验值,验证了孔径预测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800 MN模锻压机上试生产了大型薄腹板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模锻件,成形良好,组织、性能均符合AMS5659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XRD、SEM、TEM、EDS、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15-5PH不锈钢经400℃长期时效后组织及力学性能。随着时效时间延长,板条状马氏体逐渐变得细小,发生Spinodal分解,分解为富Cr相及富Fe相;大量ε-Cu相呈弥散析出;逆变奥氏体的量逐渐增多;粗大的析出相沿板条马氏体晶界分布;未溶解的NbC颗粒逐渐长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在1000 h时达到最大值1554 MPa;伸长率先下降后上升,在1000 h时下降到最小值4.8%;断面收缩率逐渐减小,试样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6.
15-5PH铸钢螺栓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5PH铸钢螺栓的断裂失效分析,发现铸造螺栓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显微缩松及柱状晶组织是导致螺栓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和减少柱状晶组织及显微缩松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17-4PH不锈钢离子渗氮工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对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离子渗氮的工艺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工件表面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离子渗氮温度和保温时间。当渗氮温度由480℃升高到560℃保温5h,硬度则由514HV0.1增高到1290HV0.1;在520℃下渗氮,时间从3h延长到7h后,表面硬度由814HV0.1增高到1290HV0.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高酸性环境及盐水环境下工作的螺杆钻具的马达转子(17-4PH材料)热处理工艺,给出了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热处理上艺和适合的装夹方式,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脉冲电镀装置对15-5PH不锈钢电镀铬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镀铬液中,镀液温度为55℃,平均电流密度70 A/dm2,在占空比30%的条件下,随频率升高,镀铬层致密度增大,产生微裂纹的倾向性减小,表面粗糙度降低.但当频率大于3.0 Hz时,镀层致密度降低,产生裂纹的倾向性增大,表面粗糙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5-5PH(0Cr15Ni5Cu4Nb)在海水环境中易腐蚀磨损的问题,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15-5PH钢样片上制备调制周期分别为940、375和234nm的掺杂Cr的类石墨碳基多层膜(分别标记为Cr/GLC-S1、Cr/GLC-S2和Cr/GLC-S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MFT-5000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设备系统考察三种类石墨碳基多层薄膜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调制周期的类石墨多层膜表面均呈现“菜花状”形貌,随着调制周期的减小,“菜花状”颗粒逐渐减小,膜层变得致密;sp2键含量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加剧,机械性能更加优异。在干摩擦条件下,调制周期适中的Cr/GLC-S2薄膜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为主,而调制周期较大的Cr/GLC-S1和调制周期较小的Cr/GLC-S3薄膜,在高载荷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脆性剥落,导致其摩擦学性能劣化。在人工海水环境中,Cr/GLC-S1和Cr/GLC-S2薄膜在中低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较好,磨损形式仍以磨粒磨损为主,在高载荷下三种多层膜均发生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