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预聚物为助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十六醇为助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液聚合反应速率.考察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预聚物浓度、预聚物分子量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RP随着乳化剂浓度或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助乳化剂浓度的提高而减小,引发剂浓度对RP影响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加入预聚物的细乳液体系聚合速率RP在聚合反应前期比常规细乳液有明显提高:PMMA(MH=520000)浓度为2×10-3mmol·L-1时,RP的最大峰值为1.84×10-2mol·L-1·min-1.预聚物PMMA在MMA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可以提高聚合速率和增加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动力学角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AIBN),助乳化剂(丙烯酸)以及乳化剂(SDS)浓度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微乳液体系中引发剂,乳化剂,助乳化剂浓度的增大,其相应的最大聚合速率的变化不是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3.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乳液共聚,加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聚丁二烯生胶(PB)作为交联剂,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配比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70.67kJ/mol,聚合初始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0.43次方、乳化剂浓度的0.56次方和单体BA的0.49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新型引发剂引发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偶氮二异(N-胺乙基)丁脒引发乙酸乙烯酯低温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表观活化能。得到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动力学关系式,该式与经典的乳液聚合动力学模型有较大偏差,聚合表观活化能为56.8 kJ/mol。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辛烷做连续相,以Span80和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通过反相微乳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钠纳米粒子.研究了乳化剂、单体、引发剂配比及用量和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30 ℃,乳化剂浓度为油相质量的12 %~14 %,单体浓度为水相质量的35 %~40 %,引发剂浓度为单体质量的0.05 %~0.07 %时,得到稳定透明的微乳液.经扫描及透射电镜分析,所得共聚物的粒径为40~60 nm之间,粒子均匀分布的规则球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酸乙烯酯(VAc)在水中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进行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探讨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和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Ac质量分数为30%,KPS:VAc摩尔比为1:2 000,聚合温度10℃,反应时间10 h,搅拌速度80 r/min,时聚合产物聚乙酸乙烯的聚合度达到10 848;当VAc质量分数为35%时,聚合转化率可达到96%,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0.944次方成正比;当搅拌速度达到200 r/min以上时,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以及转化率影的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硅氧烷的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涌深  刘颖  赵宁  袁才登 《化工学报》2006,57(6):1464-1467
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为乳化剂和催化剂,正戊醇(C5H11OH)为助乳化剂的单体微乳液体系中,进行D4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乳化体系组成、交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对D4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没有常规乳液聚合的恒速反应期,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迅速进入快速反应阶段,达到一定转化率后又快速下降并趋于平衡转化率.高温有利于加快聚合速率.适当增大乳化剂DBSA与助乳化剂的比例,单体微滴的尺寸减小,聚合速率增大,产物粒径减小.交联剂VTMS的引入,不仅使线性聚硅氧烷形成交联的弹性体网络,而且改变了端羟基硅氧烷的缩合平衡反应速率,抑制了逆反应,加快了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丙烯酸与聚乙二醇共聚合成了具有反应活性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酯(简称大单体),将大单体作为表面活性剂对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性能上与普通的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亲水链长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的增大而增大,pH值的减小而加快,乳液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 kJ•mol-1.  相似文献   

10.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醇复合体系为乳化剂,以三元氯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进行氯乙烯微乳液聚合,用自行开发的气相色谱-示踪剂检测系统测定转化率,在保持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着重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用量,配比以及种子对于微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并从机理上对变化规律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淀粉接枝衣康酸/丙烯酸高吸水材料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为降低吸水材料成本、拓宽原料来源、提高生物降解性、减少对石油化工产品的依赖提供指导,以水溶液接枝共聚法制备了淀粉接枝衣康酸/丙烯酸高吸水材料(S/IA/AA),讨论了淀粉糊化条件、中和度、单体含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EDX等对吸水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淀粉糊化最佳条件为糊化温度80℃,糊化比为10 g•g-1,糊化时间30 min;吸水材料合成最佳条件为中和度50%,衣康酸40%,淀粉20%,引发剂为4×10-3 mol•L-1,交联剂0.075%,反应温度50℃;利用40%衣康酸替代丙烯酸所制S/IA/AA同S/AA相比,其吸水性能有一定提高且保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反相悬浮共聚法合成耐盐快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密峰  张秀娟 《化工学报》2003,54(11):1627-1631
以AA(丙烯酸)、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为单体,APS(过硫酸铵)为引发剂,MB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十八醇磷酸单酯为分散稳定剂,环己烷为连续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吸盐水率高、吸水速率快的共聚型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交联剂浓度、AA中和度(Dn)、引发剂浓度、共聚温度(T)、油水相体积比对树脂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吸水速率及物理性状的影响.当w(AMPS)=40%、c(MBAM)=1.62mmol• L-1、Dn=75%、c(APS)=24.70mmol•L-1、T=65℃、V(油)∶V(水)=1.5∶1.0时,共聚物的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分别为:A生理盐水=264ml• g-1,A蒸馏水=1200ml•g-1,15min可吸水饱和.通过热分析发现,提高共聚物的交联密度利于改进共聚物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13.
盐酸介质中吐温-60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冠南  李向红  屈庆  周俊 《化工学报》2005,56(11):2150-2156
用失重法及电化学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60对冷轧钢在1.0~8.0 mol•L-1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结果表明:吐温-60对冷轧钢在1.0 mol•L-1盐酸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其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盐酸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吐温-60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但主要是抑制阴极反应. 通过吸附理论和动力学公式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详细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 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 g•L-1、反应温度45℃、pH值5.0、全细胞酶量7 g•L-1、摇床转速120 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48 h,产物GAMG产率可达79.12%,全细胞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硝基苯胺臭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吸收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停流光谱法研究了T=298 K,pH=2.1~6范围内对硝基苯胺与臭氧在水溶液中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降解1 mol的对硝基苯胺需要4 mol臭氧,对硝基苯胺臭氧化总的反应是二级,对臭氧浓度和对硝基苯胺浓度分别为一级.臭氧化反应速率常数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快:在T=298 K时,当pH值从2.1变化到6,总的反应速率常数从6.17×104 (mol•L-1)-1•s-1增大到1.55×106(mol•L-1)-1•s-1.为了验证其适用性,进行了臭氧在搅拌釜中在对硝基苯胺溶液中吸收过程的模拟.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模拟了吸收过程中臭氧和对硝基苯胺浓度的变化,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80%的对硝基苯胺降解之前,模拟值和实验值能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的增溶、相态及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考察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OP-4+OP-7)/ 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中的混合表面活性剂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和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配比、盐酸浓度、温度和NaCl对盐酸增溶量的影响以及D2EHPA[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盐酸浓度对体系相态的影响,制备了适合作为液膜分离介质的微乳液体系,同时提出了新的膜萃取过程: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并用于稀土钕的萃取.结果表明,微乳液中盐酸的增溶量随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以及盐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D2EHPA的加入有利于WinsorⅡ体系的形成;盐酸浓度小于6 mol•dm-3时也可形成WinsorⅡ体系,而盐酸浓度为7 mol•dm-3和8 mol•dm-3时则分别形成WinsorⅢ体系或WinsorⅠ体系;将W/O非离子型微乳液通过中空纤维膜从浓度为300 mg•dm-3的料液中萃取钕时,采用3个中空纤维膜器串连一次萃取即可使萃取率达95.3%,内相富集倍数18.1.该新膜萃取体系同时具有液膜与固膜萃取的优点,不需进行反萃操作.  相似文献   

17.
吉芳英  徐璇  范子红 《化工学报》2009,60(7):1680-1686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纳米CuO/TiO2光催化剂进行疏水改性,并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研究了疏水性CuO/TiO2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DS-CuO/TiO2催化剂具备完整的锐钛矿和CuO晶体衍射峰;SDS负载量变化对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吸收性能没有影响;催化剂表面的疏水位主要是长链烷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分别是:SDS负载量2.3 g•(2.5 g TiO2-1,初始浓度400~500 mg•L-1,催化剂用量0.2 g•L-1,pH 9,H2O2添加量6 ml•L-1。最佳条件下硝基苯2 h降解率为80%,4 h降解率为93%。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下行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的气固流动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强  吴昌宁  魏飞  金涌 《化工学报》2005,56(5):816-822
在新提出并建立的“下行床-提升管”耦合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提高一次风率相比,提高二次风率(二次风与一、二次风之和的比值),有利于提高颗粒循环量.当颗粒循环量达到400 kg•m-2•s-1时,第一提升管出口处的固含超过了20%,此时下行床内充分发展段的固含超过了5.5%,即高浓度颗粒充满了整个循环流化床系统,并且第一提升管内的颗粒径向浓度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9.
季铵盐烷基醚化阳离子聚乙烯醇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可分离恒沸物、热不稳定体系、节能环保,日益被重视.渗透汽化过程的核心是分离膜,膜材料的选择、改性及制备是影响膜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聚电解质复合物(polyelectrolyte complex,PEC)渗透汽化膜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PEC是将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通过库仑力结合形成的[1].PEC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对水及水溶性小分子表现出高透过性[1].本文以聚乙烯醇(PVA)、(3-氯-2-羟丙基)-3-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了一种QAPVA新型聚阳离子电解质.将其与POAPVA聚阴离子电解质制备PEC膜,用于分离醇/水体系,取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小红  崔英德  潘湛昌 《化工学报》2005,56(6):1134-1137
用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可生物降解的聚丙烯酸盐/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海藻酸钠(SPM)及引发剂用量、丙烯酸(AA)中和度(Dn)、聚合反应温度(T)等因素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当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WSPM为1.5%,过硫酸钾的质量分数WKPS为0.15%,中和度为65%,反应温度为70℃时,共聚物蒸馏水的吸水率为812 g•g-1,生理盐水的吸水率为79 g•g-1,且能被土壤和特定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60 d的降解率达1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