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布式环境中如何在实体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一直是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远程证明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远程证明是可信计算中非常重要的特性,利用可信远程证明方法能够在实体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但是,二进制等静态远程证明方法对于计算平台的可信性证明存在明显不足,在建立信任关系时不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证明方法在实体之间如何建立可信关系的问题。因此,利用基于行为的远程证明方法对计算机平台可信性进行证明,该方法能够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更加准确的经验结果。在证明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将影响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评估。利用主观逻辑对信任关系进行了度量,建立了TMBA动态可信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基于行为证明所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过去经验以及现有经验分析信任关系的动态性,并且将信任关系中的信任度用主观逻辑的观点来表示。最后给出根据TMBA对信任观点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访问的持续性保护问题,使用控制模型可以加强对传统模型的访问控制。已有的使用控制系统研究中,利用可信计算技术保证访问控制策略的正确实施。该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对使用控制模型的决策连续特性支持不足。提出了新型的可信使用控制架构,持续监控系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客体资源,有效支持决策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行为证明方案,利用可信芯片TCM(trusted cryptography module)作为信任根,度量使用控制架构的动态行为,确保策略有效实施,并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了该可信使用控制架构。通过实验评估,使用控制系统支持决策连续性并能及时发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可信使用控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无干扰模型的信任链传递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信计算组织(TCG)的完整性度量只能保证组件没有被篡改,但不一定能保证系统运行可信性.其问题在于,当组件运行时,受其它组件的干扰,出现非预期的信息流,破坏了信任链传递的有效性.文章在分析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模型基础上,基于无干扰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分析和判定可信计算平台信任链传递的方法,用形式化的方法证明了当符合非传递无干扰安全策略时,组件之间的信息流受到安全策略的限制,隔离了组件之间的干扰,这样用完整性度量方法所建立的信任链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可信计算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可信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安全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可信计算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关键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陆续展开.综述了在可信计算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构建可信终端的信任入手,建立了基于信任度的信任模型,给出了基于信息流的动态信任链构建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终端信任构建的实时性、安全性等问题.针对远程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和效率问题,构造了首个双线性对属性远程证明方案和首个基于q-SDH假设的双线性对直接匿名证明方案.在可信计算测评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研制了国内首个实际应用的可信计算平台测评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链传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良  徐志伟 《计算机科学》2008,35(10):15-18
信任链传递问题是可信计算的基本问题.阐述了信任链传递在技术与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分析信任链传递的技术方案、可信测量技术、信任链理论和信任链的可信度度量理论,提出了值得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方向,包括:以可信静态测量、可信动态测量技术等为代表的信任链传递关键技术,以信任链层次理论模型、信任链传递中的信任损失度量理论和软件的动态可信度度量理论等为代表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
黄建华  夏旭  李忠诚  李建华  郑红 《软件学报》2019,30(9):2593-2607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授权的信任证明机制(proof of trust,简称PoT),并在该机制的基础上修正了现有区块生成策略中存在的诸如权益粉碎攻击和贿赂攻击等问题.PoT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矿工节点和基本权益代表(stakeholder)节点,根据节点参与创建区块的行为赋予其相应的信任度,stakeholder节点对区块进行签名操作并赋予区块信任度,最终根据区块所获得信任度权重竞争上链.同时,还针对贿赂攻击和常见的权益累积攻击的攻击成本以及系统对于攻击的反应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PoT机制在应对权益粉碎攻击、贿赂攻击以及权益累积攻击方面相比于传统权益证明机制有着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可信计算技术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同时,也给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了诸多限制。为了解决自由软件等未授权程序的可信验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分布式可信验证机制(DTVMTC)。该机制以庞大的Internet用户群为基础,通过网络数据统计的方法,实现对应用程序的可信验证,从而解决了对无可信来源但实际可信的应用程序进行可信验证的问题,保障了用户使用可信计算平台的自由。在Windows平台实现了DTVMTC的原型,实验结果表明DTVMTC能够实现预定目标且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复杂网络计算环境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不同实体间建立信任关系是建立可信计算环境的关键所在。利用可信证明技术能够为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提供证据,但是,现有的可信证明方法存在证据获取不够及时的问题,并且依据证明方法建立信任关系的理论研究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的动态信任关系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基于行为证明的信任关系评估模型;然后利用确定下推自动机DPDA(Deterministic Push Down Automata)描述程序的预期行为,通过虚拟机内省技术动态验证程序的实际行为是否与预期行为保持一致,从而判断程序的可信性;最后,根据证明结果进行信任关系评估。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动态验证程序的行为,使得信任评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信任链机制是Vista建立可信环境的基础,对其实现过程及安全性分析将为Vista的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针对Vista中信任链的建立过程,对可信计算机制在Vista中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逆向工程的手段对Vista信任链建立过程中的相关代码进行了剖析,给出它们的实现方式和主要的工作流程.并对Vista信任链机制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给出其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在远程网络环境下,认证是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该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认证技术,包括口令认证、基于生物学信息的认证、基于密钥机制的认证及基于挑战/应答的认证机制,接着对常用的认证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严重的漏洞,最后讨论了当前较有前景的认证技术,包括携带代码的证明的认证、语义远程认证及可信计算的远程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跨域匿名认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彦伟  吴振强  蒋李 《计算机应用》2010,30(8):2120-2124
TPM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制约以及直接匿名认证(DAA)的复杂性,导致现有的DAA方案只适用于单可信域,针对此局限,提出了一种适合分布式网络并行、高性能及计算机协同工作特点的跨域匿名认证机制。该机制引入可信第三方——证书仲裁中心(CAC)完成跨域示证者的平台真实性验证,为身份真实的示证者颁发跨域认证证书,该证书一次颁发,多次使用,提高跨域匿名认证效率,同时防止CAC成为系统瓶颈。该模型具有高效、安全、可信等特点,且达到可控的匿名性,并通过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分析表明该机制安全地实现了跨域匿名认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信计算的恶意代码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TCG规范中可信传递的思想,提出一种恶意代码防御机制,对被执行的客体实施完整性度量以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对客体的执行权限严格进行控制,防止恶意代码的执行,降低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并限制其破坏范围,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利用可信计算技术设计并实现恶意代码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基于完整性验证的可信平台证明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出了一个基于平台属性的远程证明抽象模型,借助可信第三方实现平台属性的有效验证。并使用逻辑安全语言对该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可行性验证。这种新的可信平台证明方式丰富了平台证明的安全语义,并且更适用于公平、开放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可信网络连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可信网络连接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消息流程、相关规范,对TCG的可信网络连接架构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将可信计算机制拓展到网络,使得网络成为可信的计算环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可信网络连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一个基于TPM芯片的可信网络接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信计算技术中,可信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构建可信计算环境的根本保障。本文介绍了可信网络接入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TPM安全芯片的可信网络接入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Windows环境下信任链传递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多路径信任链(DMPTC)是一个基于软件类型特点的系统可信验证和保证机制. DMPTC对静态的系统软件和动态的应用软件加以区分,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对软件的装载运行加以控制,使得计算平台只运行那些有可信来源的可执行代码,从而确保平台的可信和安全. DMPTC可以用来防范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恶意代码,并可以用来加强对生产信息系统中应用软件的管理和控制. DMPTC可以克服传统的静态单路径信任传递在系统灵活性和实用性层面的缺陷,并且在系统性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和深层的优化.系统性能分析和实际测试结果都表明,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实现的DMPTC对系统运行带来的性能损失小于1%.  相似文献   

17.
远程认证在可信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提供可信环境存在的可靠证据。目前的方法是测量目标平台的二进制码、配置文件、属性或者安全策略等可信值。所有这些认证方法是静态的,缺乏动态行为认证并且没有对于实际的行为进行说明和规范。为了改进和完善这些认证方式,提出了一种语义远程认证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规范和证明。该策略是把使用控制模型和行为结合起来,能够动态测量远程平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信任在访问控制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规模、开放式的分布式网络环境的特点,分析了传统安全机制的不足,把信任机制引入到访问控制中,并给出了信任的定义和分类,重点讨论了行为信任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给出相应的访问控制模型.通过同时对身份信任和行为信任的验证,增强了资源访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在不同信任域之间无法有效实现的问题,在原来直接匿名认证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跨域的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将外域的证书颁发者作为一个代理,直接由外域的证书颁发者颁发证书,有效解决了可信计算平台在不同信任域内的隐私保护问题;另外,对不同信任域内的可信计算平台进行了权限设计。经分析论证,改进的方案满足匿名性、不可伪造性和能够防范重放攻击,进一步提高了认证方案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