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热压工艺制造聚丙烯(PP)/甘蔗皮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拉伸性能。研究热压温度为175℃、压力为2 MPa、时间15 min工艺条件下纤维粒径大小和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蔗皮纤维质量分数为40%条件下,复合材料拉伸性能随着粒径减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纤维粒径为40~60目(0.45~0.3 mm)时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8.58 MPa,此时弹性模量为2.44 GPa;在相同纤维粒径40~60目条件下,纤维质量分数为40%时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纤维质量分数为50%时PP复合材料拉伸弹性模量最大,达到2.65 GPa。根据实验结果,甘蔗皮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在纤维粒径为40~60目、质量分数在40%时综合拉伸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明丽  路琴  夏宜  葛通  祁彦君 《中国塑料》2018,32(6):131-135
以聚乳酸(PLA)、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以硅烷为偶联剂,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PLA/花生壳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花生壳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花生壳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和冲击强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升高,均在花生壳粉含量为50 %(质量分数,下同)时达到最大;吸水性能逐渐提高;磨损性能逐渐降低;当花生壳粉含量为50 %时,PLA/花生壳粉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热压成型制备了竹原纤维增强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断裂面的微观结构等,以及复合材料的微生物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竹原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当竹原纤维质量分数为16.67%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较纯可降解塑料分别增加46.9%和93.1%,但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随着竹原纤维含量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纯可降解塑料和竹原纤维更好。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复合材料在20 d时间的降解率可达19.4%。  相似文献   

4.
何和智  周卉青  何熹  姚衍东 《塑料工业》2012,40(7):72-74,113
采用密炼方式制备石墨包覆爆破剑麻填充聚丙烯(PP)电磁屏蔽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加工性能,具体探讨了不同含量的石墨/剑麻的PP电磁屏蔽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以及毛细管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填充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至23 MPa后基本保持不变;质量分数30%的石墨/剑麻填充物的弯曲性能最好,弯曲模量随着填充物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复合材料的结晶和熔融温度随着填充物含量的增大而升高;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随着填充物含量的增加而变差。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涤/棉(65/35)混纺纤维作为增强材料,聚乳酸颗粒作为基体材料制备复合材料,并且采用正交及单因素试验对其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成型工艺条件为涤/棉混纺纤维质量分数40%、热压温度180℃、热压压力12 MPa,该条件下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是59.56 MPa和48.75 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压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稻草上段粉末复合材料,研究了PVA用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硬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PVA用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适当提高热压温度和增加热压时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提高幅度不大。复合材料的硬度存在不均匀性,而且受原料配比和加工条件的影响较小。当PVA用量为40 %,热压温度为140 ℃,热压时间为14 min,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佳为7.54 MPa。  相似文献   

7.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制备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66(PA 66)复合材料(GF-PA 66),并对其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GF质量分数分别为20%,25%,30%的GF-PA 66复合材料的密度均低于1.4 g/cm~3,GF在GF-PA 66复合材料体系中呈现纤维交错复杂的网络结构;GF-PA 66复合材料的起始热降解温度均在320℃以上,具有较好的耐热性;随着GF含量的增加,GF-PA 6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升高,当GF质量分数达到3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47.4 MPa,比纯PA 66提高了75%,弯曲强度达到202 MPa,比纯PA 66提高了112%,弯曲模量达到7 783.3 MPa,比纯PA 66提高了175%;随着GF含量的增加,GF-PA 66复合材料的悬臂梁冲击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当GF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悬臂梁冲击强度高于纯PA 66。  相似文献   

8.
用插层聚合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R)/丙烯酸酯封端聚氨酯(ATPU)/改性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探讨了ATPU和OMMT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PU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迅速提高,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巴氏硬度和热变形温度降低;当OMMT少于质量分数3%时,UPR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OMMT用量的增大而提高,超过质量分数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下降。当OMMT和ATPU的用量分别为质量分数3%和15%时,拉伸强度提高约50%,而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约8.6%和10.3%,热变形温度提高了12.5℃,收缩率降低了78%。  相似文献   

9.
分别制备了锦葵纤维含量为10 %(质量分数,下同)、20 %、30 %、40 %和50 %的锦葵纤维增强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锦葵纤维含量的增加,锦葵纤维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逐渐增加,而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纤维含量为40 %时达最大值;纤维含量均为30 %时,除拉伸弹性模量外,锦葵纤维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的各项指标均低于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PC/ABS合金耐应力开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PC/ABS合金.研究了PC/ABS合金耐应力开裂性能.实验得到PC/ABS合金在CCl4溶剂中开裂时间和冲击强度随着ABS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同时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随着AB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研究表明,当ABS质量分数为30%时,PC/ABS合金的耐应力开裂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不多,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花生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螺杆挤出工艺对花生壳粉填充改性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花生壳粉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硬度、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但其加工流动性能和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在花生壳粉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曾石  邱海聪 《广州化工》2011,39(20):66-68,99
通过对PP-木粉复合材料原料的不同配方进行试验,制出各种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降低,而弯曲强度则升高;同比例的PP与木粉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生产出复合材料的产品质量和力学性能不同,加工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有着较明显的影响,为了保证塑化均匀,外观质量及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宜取适中的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塑料制造》2011,(11):71-73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HDPE/汉麻落麻粉复合材料,研究了麻粉用量、POE用量、润滑剂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麻粉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均不断降低,弯曲性能、热变形温度则呈上升趋势;随着POE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性能均不断降低,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PE和POE-g-MAH的用量对高木粉填充量(100份)PVC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密度和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PE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减小密度,改善耐水性和加工流动性;POE-g-MAH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改善耐水性。经SEM观察分析,CPE与POE-g-MAH二者共同作用增大了木粉与PVC树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废旧丁腈橡胶粉不同掺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研究了废旧丁腈橡胶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丁腈橡胶粉降低了ABS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提高了冲击强度,其适宜的掺量宜控制在5%以内;而且,WNBR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但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稻壳粉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在过氧化二苯甲酞(BPO)引发剂的作用下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混合挤出制备了PE-HD/稻壳粉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并对硅烷接枝PE-HD粒子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的加入,降低了熔体流动速率,使得木塑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得到了改善;当偶联剂、PE-HD和稻壳粉的质量比为1∶100∶5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中弯曲强度相对于未加偶联剂的复合材料提高了32.24 %,冲击强度提高了140 %;稻壳粉的增加,降低了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降低了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已经熔融接枝在PE-HD分子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复合和模压成型工艺,分别制备玻璃纤维(GF)增强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及其经KH550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玻璃纤维和KH550的用量对玻璃纤维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冲击、弯曲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KH550的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表面被聚乳酸基质包覆。当聚乳酸与玻璃纤维质量比为7∶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弯曲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33 kJ/m2、96.23 kPa和75.24 kPa。与纯PLA的相比,分别增加8.31%、20.2%和25.4%。当复合体系中添加一定量(1.2%)KH550,体系的这些性能有所改善,分别达到18.52 kJ/m2、110.34 kPa和77.59 kPa。  相似文献   

18.
Composites were made from polyethylene and an organic fiber (pecan shell and peanut hull flour) using a compression-molding technique. Studies of variations in molding temperature (145–180°C), fiber concentration (0–40% by weight), and fiber mesh size (100, 200, and 325) were cor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tensile strength, elongation, fracture energy, modulus, and impact strength). In untreated nut shell composites,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d steadily as the fib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is was due to poor bonding between the untreated fiber and polymer. Polyisocyanate was used as a coupling agent and its effe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as studi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ensile strength was achieved with an isocyanate coupling agent,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s. Both untreated and isocyanate-treated composites had lower impact strength values; further composite matrix modifications would be necessary to maintain or improve impact strength.  相似文献   

19.
影响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偶联剂、相容剂、木粉用量和木质填料种类对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制备小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硅烷偶联剂处理木粉或直接加入相容剂均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木粉用量的提高使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下降,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则大幅提高;在分别以粒径为0.14mm木粉和0.22mm木粉、竹粉、花生壳粉、稻壳粉制备复合材料,以粒径为0.14mm木粉与PP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