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半焦灰分含量较高和吸附能力差等问题,对其进行脱灰处理以提高其性能。本文以新疆某地半焦为研究对象,利用酸碱法进行脱灰试验,考查了盐酸浓度和NaOH浓度对脱灰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用NaOH溶液处理,其质量分数为15%时脱灰效果最好,灰分降至15.75%;单独用盐酸处理,其质量分数为5%时脱灰效果最好,灰分可降到13.11%。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后的半焦再用盐酸处理,灰分可进一步降低到9.17%。酸处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盐酸质量分数为5%且70℃恒温加热40min为最佳脱灰条件,灰分可降至14.03%。  相似文献   

2.
以煤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灰(CFB灰)为原料,研究了CFB灰中Fe2O3酸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酸浸出过程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浓度20.2%、酸浸温度110℃、酸浸时间1.0h、液固比为4∶1,Fe2O3的浸出率为91.74%。在一定时间内,CFB灰加热酸浸过程符合典型的反应核收缩模型。其反应动力学方程可用1-(1-α)1/3=k′t来描述,反应表观级数为0.999 2,反应活化能为42.063kJ/mol,过程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酸吹脱法与中和-臭氧氧化法联合处理工艺对东北地区某黄金冶炼企业的含氰尾矿浆进行处理。调酸吹脱法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酸量18 m L/L,反应温度38℃,气液比为200∶1,反应吹脱时间为2.0 h,总氰吹脱率在95%以上。中和-臭氧氧化法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p H值7.5~8.5,石灰乳添加量103.75~126.67 m L/L,臭氧用量4.0 g/(L·h),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加碱煅烧水热合成NaA沸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加碱煅烧活化后,分别采用碱溶和酸溶的方法成功制备出NaA沸石。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的工艺过程及参数,得出最佳碱溶参数为:温度100℃、时间0.5 h、液固比30mL/g、NaOH浓度2.5 mol/L,此方法 Si、Al溶解率分别为27.35%和9.13%。最佳酸溶参数为:液固比20∶1、盐酸溶液质量分数10%,此方法 Si、Al溶解率分别为72.64%和70.01%。  相似文献   

5.
二次铝灰是再生铝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已被列为危险废物,长期堆放或随意处置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采用武汉某再生铝公司的二次铝灰,通过控制加碱改进的酸浸工艺制备聚合氯化铝。研究了酸浸物料投加比、酸浸温度、酸浸时间对铝灰中铝浸出率的影响及碱化度B值、加碱速率、加碱时温度对铝离子水解聚合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铝灰最优浸出条件为物料投加比m铝灰∶mHCl∶m=1∶4∶4、酸浸温度85℃、酸浸时间2.0 h,此时铝的浸出率达60.30%;向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酸浸液中缓慢滴加15%Na2CO3溶液制备聚合氯化铝,当碱化度B值为2.4、加碱速率为3.6 m L/min、加碱时温度为80℃时,聚合氯化铝中Alb含量最高,达57.49%。该工艺成功制备了聚合氯化铝,实现了二次铝灰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希金矿含砷难处理金精矿两段焙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疆阿希金矿含砷复杂金精矿的焙烧—浸出过程。结果表明,两段焙烧能有效脱硫脱砷,大幅提升金的浸出率。第一段在55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1 h,第二段在600℃氧化气氛下焙烧1 h,焙砂采用稀硫酸浸出,浸出时间2 h,控制终点pH值1.01.5,酸浸渣细磨至-38μm约占90%,氰化钠用量为6 kg/t-酸浸渣,氰化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92.94%。  相似文献   

7.
温度为90℃,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处理坡缕石1.5h,结果表明:酸处理可以提高坡缕石的比表面积,改变坡缕石晶体的孔结构。随着酸浓度的改变,坡缕石的总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外比表面积都随之改变。当酸浓度≤3mol/L  相似文献   

8.
邹鑫  钟宏  曹占芳  王帅  李信佟 《矿冶工程》2017,37(1):100-102
研究了以硫化钙为还原剂焙烧还原提取锰除尘灰中的锰, 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物料配比、搅拌速率、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和H2SO4浓度对锰除尘灰中锰及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焙烧还原工艺最佳条件为:锰除尘灰与还原剂硫化钙质量比4.12∶1、焙烧还原温度600 ℃、焙烧还原时间1.0 h, 酸浸工艺最佳条件为:搅拌速率300 r/min、H2SO4浓度3 mol/L、液固比8∶1、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5 min, 最佳工艺条件下锰、铁浸出率分别为98.18%和76.83%。  相似文献   

9.
随着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纯石英砂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需求量逐年增大,可加工高纯石英砂的高品质石英矿原料逐渐减少,针对中低品质脉石英的选矿提纯技术的开发至关重要。论文在脉石英常规提纯方法基础上,使用碱浸辅助处理,以提高中低品质脉石英的纯度,对高纯石英砂的制备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开发出焙烧-水淬-磁选-浮选-碱处理-酸浸的提纯工艺,系统研究了碱处理条件对酸浸精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KOH溶液、碱处理温度为40℃、KOH溶液浓度为0.5mol/L、处理时间为4h的条件下,获得最佳提纯效果,石英精矿中Al含量由常规工艺获得的296.79μg/g降低为245.49μg/g。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得出,在经过碱处理之后,脉石英表面被碱溶液部分侵蚀,使得在酸处理过程中酸溶液可以更好的与杂质矿物接触,以对杂质矿物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硫酸化焙烧—酸浸—氰化"和"L-SX-EW"联合工艺处理含铜金精矿过程中,焙烧温度、酸浸酸度对铜、铁浸出率和酸浸液中Fe~(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化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1 h、初始酸浸酸度40 g/L、浸出液固比3∶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1 h条件下,铜、铁的浸出率分别为大于96%、21%,酸浸液中的Fe~(3+)浓度2.87 g/L。表明在不改变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焙烧温度和酸浸酸度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可以达到提高铜浸出率的同时兼顾降低Fe~(3+)浓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