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述中国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指出发展高炉喷煤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阐述了氧煤喷吹技术对提高焦炭质量的要求,并对喷煤料提出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干馏温度对高炉喷吹用低温干馏半焦可磨性能的影响,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研究了3种原煤在不同干馏温度下制得半焦的可磨性,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考查了半焦的破碎特征。研究表明,半焦的可磨性指数随着干馏温度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温干馏半焦的最大可磨性指数对应的最佳干馏温度为540℃;煤的可磨性预测方程不能预测半焦的可磨性;半焦的破碎过程以体积破碎为主,也进行表面破碎,干馏温度对半焦的破碎特征影响较大,半焦破碎后的粒度大小与可磨性存在对应关系。在煤低温干馏的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现有干馏操作条件优化半焦的可磨性能,以利于低温干馏半焦在高炉喷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帆 《水泥》2018,(3):27
煤粉制备是水泥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我国水泥行业对煤磨系统的工艺设备研究很多,从球磨到立磨的技术发展也很快,但在国家标准GB/T 2565《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实施以来的30多年间,对煤的可磨性研究及其与磨机产量、电耗的关系和工艺设备选型方法等应用报道甚少,相比于煤炭、冶金等行业,还几乎属于空白。本文基于实测试验,对我国水泥工业用煤进行了哈氏可磨性HGI指数分级,并提出相关生产应用方面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比研究了攀钢高炉喷吹所用的7种精煤、6种瘦煤、现用混煤及2种焦化除尘灰的燃烧性和反应性.结果表明,同瘦煤相比,精煤和现用混煤的燃点和燃烬温度较高,燃烧时间较长;现用混煤的初始燃烧温度为509℃,高出瘦煤和精煤的初始燃烧温度多达46℃和12℃,现用混煤在各个温度下的燃烧率都较差,燃烧性不理想.精煤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张琨  李寒旭 《广东化工》2012,39(5):5-6,18
选取7种水分较低的煤,在两种煤可磨性指数相差值ΔHGI的不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配煤比例对配煤HGI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变质程度较高的两种煤,配煤HGI随配煤比例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与ΔHGI关系不明显,并在煤种变质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遵循线性可加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刚 《洁净煤技术》2009,15(1):97-99
推导了中国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研究证实:在整个量值范围内,线性回归计算公式溯源性最好;单点拟合计算公式在"拟合点"附近具有较好的量值溯源性,但在整个量值范围内不及单点拟合加权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潞安贫煤、贫瘦煤经过洗选加工后,可生产出具有"三高(高热值、高热稳定性、高灰熔融性)、二低(低灰分、低挥发分)、三特低(特低硫、特低磷、特低氯)"特征的高炉喷吹用煤,潞安集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贫煤、贫瘦煤高炉喷吹技术;采用潞安高炉喷吹煤,可降低焦炭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外提出的“哈氏可磨性转换为邦德易磨性”的方法,通过实测和计算对比,证明其转换值不具有实测值的真实性,且随原料品类不同差距很大。文中根据40多例原料实测试验和反求论证,建立了新的转换指数,以此计算的邦德易磨性,较之国外公式更接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Fluent软件的基础上结合自编程序,对不同预热温度下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预热温度对煤粉燃烧的影响规律. 模型中包含了煤粉与O2, CO2及水蒸汽的异相反应,且考虑了焦炭的燃烧反应. 确定了回旋区的大小与形状,将煤粉燃烧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不同假设进行处理. 计算结果表明,煤粉预热后进行喷吹可促进煤粉在风口前提前气化,使煤粉的燃烧区域前移,提高了煤粉在回旋区的燃尽率;预热温度每提高50℃,煤粉在回旋区的燃尽率平均提高2%.  相似文献   

10.
高炉喷吹半焦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高炉喷吹用煤和3种半焦的可磨性指数、着火点、爆炸性、灰熔点及燃烧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5种原料的冶金性能及配煤对高炉喷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配煤方案. 结果表明,高炉喷吹煤粉配加半焦后,混合煤的可磨性增加,爆炸性减弱,着火点降低,灰熔点提高,燃烧率约为85%. 半焦配比达40%时,混合煤用于高炉喷吹可行,并可获得更优良的冶金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用压下法测定混有不同量未燃煤粉的高炉渣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下法测定了混有不同量未燃煤粉的高炉渣的流动性.结果表明:活塞压下量的变化规律与炉渣粘度相关.压下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随混入渣中未燃煤粉量的增加而降低.压下量增加,流动性变好.活塞压下量的变化可以定性判断混有不同量未燃煤粉高炉渣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适合高炉喷煤高浓度输送的新工艺,即采用喷粉罐底部流化,上部出料,总管输送,补气调节,炉前分配器分配方案,固气比可达50~100kg/m3(粉/气).该工艺对高炉大煤量喷吹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125 MW煤粉炉内两种工况的分级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炉内温度、速度分布以及NOx,CO,CO2等气相组分浓度分布.结果表明,随二次风率降低、燃尽风率的增加,炉内最高温度降低,炉内高温区上移,NOx浓度降低;整个炉膛内部湍流强度都比较强烈;炉内CO和CO2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与实际燃烧状况能较好吻合,可为低NOx燃烧技术和锅炉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晋峰 《大氮肥》2008,31(2):128-133
针对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德国Steinmuller公司生产的225t/h自然循环粉煤炉运行过程中,省煤器对流管束磨损严重、排烟温度高、热损失大及合成氨扩能改造后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个别工况下热力参数偏离设计值等问题,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省煤器及过热器对流管束受热面实施技术改造。经改造后对流管束磨损明显减轻,锅炉运行稳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内热式回转炉煤热解工艺的焦油产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仕学 《煤炭转化》1998,21(2):82-86
研究了3kg/h内热式回转炉煤热解工艺实验装置的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煤粒度、煤气燃烧的空气过剩系统对焦油产率的影响,用正态分布函数模拟了初次焦油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变化,用韦布乐分布函数模拟了焦油二次裂解率随气相温度的变化,对比了四种煤的焦油产率,分析了热解温度对焦油元素组成、馏分组成、中性油族组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亢万忠  李晓黎 《大氮肥》2009,32(4):217-221
在分析壳牌粉煤气化技术的先进性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引进壳牌粉煤气化技术过程中实施的工艺优化、技术改进、配套技术开发和对国内粉煤气化技术的推动作用,对壳牌粉煤气化装置在中国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作者提出的风口直吹管预燃煤粉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该数模对高炉喷煤直吹管预燃煤粉进行了数值计算和预测.根据计算结果,直吹管可预燃一部分煤粉,提高煤粉在风口区的总燃烧率.  相似文献   

18.
煤中含铁矿物在煤粉燃烧过程中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昌栋  张军 《煤炭转化》1998,21(3):14-18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煤中煤中含铁矿物在煤粉燃烧过程中行为及其在结渣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着重对硫铁矿(FeS2)菱铁矿和伊利石在燃烧过程中行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这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高炉煤气中的主要成分N2,CO和H2O在A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机理出发,构造出A型分子筛的八元环微观模型及与上述气体的吸附作用模型.运用Gaussian98软件包,对模型结构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ab initio),在HF/3-21G水平上进行结构优化,然后在优化后的平衡构型上,进行MP2/6-31G相关能校准.由MP2能量得到A型分子筛对N2,CO和H2O的吸附热:-26.8 kJ/mol,-28.7 kJ/mol和-81.8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