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河套灌区,长期受盐碱化危害,高耗低效,积重难返。正因如此,灌区水利和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制定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解决好灌排失衡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
加大内蒙古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力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灌区农业发展方式改变,是"十三五"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河套灌区在内蒙古引黄灌区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提出了河套灌区利用淖尔、井渠结合利用地下水和直接引用黄河水3种水源条件下发展滴灌的可行性,并分析3种水源滴灌发展潜力。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水源形式下滴灌均有发展潜力,其中井渠结合的水源滴灌形式优势明显,潜力较大。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在河套灌区各灌域采用不同水源形式发展滴灌。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在新阶段进一步推进节水工作,挖掘灌区节水潜力。跟进我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的积极进展,总结各省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聚焦分析行动过程中的实施难点,立足广东省实际和农业用水管理发展需求、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广东省加快创建灌区水效“领跑者”提供基础支撑和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为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基础和科学参考依据。文章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水资源保障体系、工程体系等5个方面39个评价因子组成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处于部分实现阶段,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5个方面由大到小排序为信息化体系>水源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工程体系>生态文明体系信息化体系建设对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影响最大,生态文明体系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指导区域智能化灌区和现代化农业以及智慧水利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等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广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地级市之间旅游竞争力差距悬殊,各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分为最强、较强、较弱和最弱四个层次。文章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及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等全面提高广东省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新疆灌区节水建设中存在的农业用水比重偏大、灌区布局欠合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节水灌溉效益不明显、管理能力不足和农业水价偏低等问题,从保障新疆粮食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发展总基调3个方面分析了灌区节水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科学制定规划、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加快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推进灌区计量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灌区节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灌区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和传统的水利专业领域技术彼此渗透结合,形成诸多现代水利新技术,对灌区农业节水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河套灌区信息化为例,对灌区农业节水的内容和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信息技术在灌区节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是实现灌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指引。在深入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包括六条基本原则、四大建设目标、五大体系布局和八项主要内容;并在河南省广利灌区开展了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进一步明确了灌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与主要工作内容,为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 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 ,为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保障水利现代化是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基本实现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离不开水利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最近 ,省政府同意广东水利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水利厅编制了《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这是广东水利建设的一件大事 ,也是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一件大事 ,意义深远。广东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和《规划纲要》确定的广东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总体目标是符合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的 ,是切合广东水利的实际的。其内…  相似文献   

10.
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是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兴建及方案选定进行决策判断,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宁夏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评价参数、费用计算、财务分析及国民经济评价的分析,表明宁夏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皆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宝鸡峡灌区水利产业政策、灌区概况、灌区水资源、灌区多目标供水的可行性、供水市场需求等四个方面的论证,分析了宝鸡峡灌区向农业、城市、工业等多目标供水的潜力。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灌区专项普查成果。分析广东省农田水利发展现状,重点包括:全省灌溉面积及分布、不同灌溉水源工程组合以及全省的灌区数量、分布、灌溉面积、灌排工程、灌区管理等基础信息,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谋划全省灌区建设长远发展,实现全省农田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淠史杭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0):718-719
从淠史杭灌区当前的水利特征和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与水利、水利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通过对淠史杭灌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提出了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冯家山水库灌区小型水利设施现状统计调查,分析了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状况,阐述了其在灌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指出了大型灌区加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路,可供相关大型灌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许多大型灌区经营管理粗放,挖潜余地大。本文试就发展大型灌区内的小水利、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问题作一探讨。 大灌区也要发展小水利 农作物需水特性要求灌区发展小水利。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一定的水量,但各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差别很大,并都有缺水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即需水临界期。 大春农作物需水关键时期跨度大,约4个月,实际上历经了大春作物的全部生长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灌区水源不能得到保证,遇到连早,必然影响农业收成。 目前,大灌区放水与农作物需水临  相似文献   

16.
桃曲坡水库灌区是以桃曲坡水库为主,辖有红星、尚书两座小型水库的大型灌区.桃曲坡水库始建于1969年,总库容5720万m3,有效库容3949万m3.1984年桃曲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管理局紧跟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逐步迈上从农业水利向现代水利,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民生水利转变之路,形成了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程施工和生态旅游为支柱的四大产业,为灌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愈来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灌区农业灌溉水价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灌溉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公益性,是灌区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搞好农业灌溉水价改革,关乎粮食生产、农民负担和灌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实际,分析灌区现行水价机制存在的弊端,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灌区水价改革思路、方法和运行机制,旨在通过水价改革,实现水利事业发展、农民负担降低、水资源有效利用"三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查清广东省农村水利设施家底,提高广东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广东省组织开展了农村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现场数据采集,获得了全省灌区、“五小”工程及农村饮水工程的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经整编、校核、汇总,按相应的编码规则录入广东省农村水利设施基础数据库中。在现场数据采集、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采用B/S 模式开发了广东省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农村水利行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介绍了系统的建设情况,并给出了系统后续建设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灌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大功引黄灌区自建成以来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多头管理等问题是制约灌区发展的瓶颈,文章对灌区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相关资料,从投资与效益、节水与配套、生态环境、水土资源利用、水利用率、社会经济与农业等6个方面构建多层次评价体系,为提高权重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专家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然后采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数学法建立了节水配套改造效果评判模型,并对辽阳灌区节水改造效果运用该模型进行科学评价。研究表明:项目投资、水利设施条件及灌区规模与改造效果相关,运行管理状况良好、前期基础好、投资较大的灌区其改造效果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