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麒  郭东升  于建立 《市政技术》2022,(2):150-153,200
为了研究桩土变形和承台变形对群桩基础中单桩竖向力的影响,分别采用规范简化公式和考虑桩土变形、承台变形的有限元方法对群桩基础中单桩竖向力进行计算,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规律和范围,并结合实际工程计算分析了复杂情况下单桩竖向力的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规范简化公式把承台看作多点铰支、刚度无穷大的梁,计算误差一般在7%以内,满...  相似文献   

2.
推导出了桩顶荷载效应的一般性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可知,规范给出的计算公式是本文给出公式的特殊情况,规范公式仅在处理对称布置的等直径桩时成立;使用公式计算时,需注意坐标原点的选取,应取群桩的形心作为计算原点而不是承台的形心。对比该公式和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分析指出,无论是对称布置的不等直径桩还是不对称布置的等直径桩,规范公式在计算时都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基础设计人员在计算桩顶荷载效应时,应分析群桩基础的布桩情况,合理选择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吕铁军 《岩土工程界》2007,10(10):47-48
从静探测试的受力机理上分析,《桩基规范》(JGJ94-94)中给出的利用单桥、双桥静探测试成果计算单桩承载力的公式对于静压桩是适用的。由于全国各地区岩土工程特性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工程实践资料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仅用规范所提供的公式计算各地区工程中的单桩承载力不够精确,所以以地区性载荷试验成果作为基准进行修正,建立地区性经验计算系数和地区性经验计算公式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辽沈地区利用静探指标建立该地区静压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有关负摩阻力的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针对单桩的较多,而针对群桩的相对较少,现行规范的做法即为引入一个群桩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而该系数不能较好地反映布桩形式、基桩尺寸及其对负摩阻力传导过程中的遮挡、约束等效应。本文基于相似原理推导了三桩、四桩及六桩群桩负摩阻力计算公式,分析并提出了五桩梅花形布桩的群桩负摩阻力计算公式,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相关公式形式与现行规范一致,但本文群桩负摩阻力效应系数的物理意义更明确,同时重点考虑了影响负摩阻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即布桩形式、桩径、桩距和桩数。将负摩阻力传导过程中因桩体对传力路径的遮挡、桩体对桩心土的约束、桩心土层的竖向变形及基桩尺寸效应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并通过公认的研究成果确定的边界条件,求解了该综合影响系数。研究分析及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推导的相关公式符合实际、合理可靠、计算方便,可供同行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微型桩抗拔特性原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嘉兴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试验表明微型桩能承受一定的抗拔力,尤其是斜桩基础能有效地减少竖向拉力引起的位移,微型桩群桩表现出更好的抗拔性能。该文将试验结果与现有抗拔桩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微型桩直桩和斜桩的抗拔系数以及群桩效应系数,为其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泥岩持力层的管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管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某管桩基础工程大量施工资料和静载试验桩顶、桩底位移测量结果,探讨了桩端持力层的受力特性,给出了桩端轴力计算的修正公式。根据实测复打前后的静载试验资料,利用预制桩竖向承载性能优化反分析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桩周及桩端土阻力参数。最后,综合分析了软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管桩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竖向受荷长短桩基础的位移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个竖向荷载作用下长短桩群桩基础中单桩的桩侧摩阻力分布函数表达式,基于变形协调关系、桩体的物理方程和力的平衡关系,推导出长短桩群桩基础中联系桩顶荷载和桩顶位移的刚度矩阵。该刚度矩阵可用以分析竖向受荷长短桩群桩基础的位移。应用该方法时,桩体不需要划分单元,而且对于不同长度的桩组成的群桩基础具有分析过程的不变性和最终刚度矩阵大小的不变性。将本方法与边界单元方法、有限单元方法进行了比较,证实该方法是可行的,且计算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 “JGJ94—94规范”与“GBJ7—89规范” 桩基承载力公式及其承载力大小对比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简称“GBJ7—89规范”)与《建筑桩基规范JGJ94—94》(简称“JGJ94—94规范”)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与验算公式有所不同,下面以根据土的物理指标确定单桩承载力为例,当不考虑群桩承台共同作用时,给出两“规范”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承载力大小及承载力验算公式对比。  相似文献   

9.
层状介质中群桩竖向和摇摆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动力文克尔地基梁模型,推导了层状介质中桩单元的形函数矩阵和单元刚度矩阵。提出了计算层状介质中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方法。利用桩的动力阻抗和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建立了计算层状介质中群桩竖向和摇摆动力阻抗的简化方法。文末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
吉春明 《山西建筑》2010,36(15):79-80
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根据规范中的群桩基础水平力计算的条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给出了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从而指导实际工程中群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11.
对桩侧土及桩端土均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 ,同时考虑桩周土所分担的荷载对基桩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 ,利用力学理论及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子域法 ,研究了刚性承台下柔性群桩及桩周土的荷载传递规律。得到了在刚性承台下 ,中桩最大侧摩阻力出现在桩端 ,边中桩、角桩最大侧摩阻力出现在桩顶附近 ,角桩桩顶反力最大 ,边中桩次之 ,中桩最小等有意义的结论。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本文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对比表明 :本文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群桩基础的复合体模型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建筑物的上下部共同作用研究中,有限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但由于需要离散的区域很大,将桩和土体分别划分单元,所需要的单元数量巨大,常常会因受到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限制,分析难以进行。本文按照复合材料力学的处理方法将群桩基础中桩-土体系作等效连续化处理,视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建立了桩土等效复合体的本构关系;按“分离模式”和“复合模式”两种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复合体模型很好地反映出群桩基础的传力机理,对大型群桩基础进行等效连续化处理是完全可行的。采用本文建立的等效复合体模型,可大幅度减少下部基础单元的数量,提高了用有限元法研究建筑物的上下部共同作用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以小尺度桩柱为例,以Morison方程为基础,对直立、倾斜桩柱的波浪力进行了探讨,并且通过群桩影响系数对群桩波浪力的计算进行了讨论,为波浪力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永东 《山西建筑》2007,33(35):130-131
结合工程实例,对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步骤及其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证明超声波透射法能准确判断出桩身缺陷的位置,并能对缺陷严重程度做出定量分析,是检测灌注桩桩身质量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软土地区采用夯扩桩基础破坏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软粘土侧压力、沉桩引起的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桩身负摩阻力和桩的压屈。  相似文献   

16.
陈辉 《福建建筑》2013,(6):96-98
通过TSC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TSC桩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要点,与目前广泛应用的PHC桩进行了分析比较,为TSC桩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钻(冲)孔灌注桩高压灌浆法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教芳 《工业建筑》1996,26(8):35-37
采用高压灌浆法是一种提高钻(冲)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应用这一方法于实际工程中提出一些看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底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较少。设计出适合于上海软土地区的扩底形状与机具,并采用现场足尺试验对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抗拔承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共分两组,两组试桩的桩长与桩径皆不同。每组试桩由一根等截面桩与二根扩底桩组成。试验表明,扩底抗拔桩的荷载变形曲线相对平缓,表现得更有后劲,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50%以上,扩底效果明显。并对扩底抗拔桩的桩顶和桩端变形随荷载发展规律、桩身变形与回弹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足尺试验初步验证了上海地区采用小角度扩底抗拔桩的可行性,为认识此类扩底抗拔桩的承载特性并推动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简单,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受力合理,有很好的截面效能,是一种新的支护结构型式。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相比,单排混凝土桩支护结构是一种应用成熟的支护型式。通过南京某基坑工程中两种支护结构的应用,对两种结构在相似土层、开挖深度等条件下的受力、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固结效应与静压预制桩技术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书申 《土工基础》2001,15(4):27-30
静压预制砼桩穿过可塑等状态饱和粘性土层将产生显著的重固结效应,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导出桩侧阻力随入土时间增长的函数形式,并通过实例证明,利用该效应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