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松嫩平原旱作区涝溃耕地采用振动深松、暗管排水等技术形成“涝、溃、旱、碱”四害同治的“沟、松、缝、洞”工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灾区涝渍耕地 ,主要有低湿耕地 (江河谷地、漫滩及三江平原 )、坡湿地 (北安、九三等丘陵、漫岗、高平原 )、盐碱地 (大庆等一带 )。灾后重建 ,进行涝渍治理 ,是灾区恢复生产至关重要的大事。按国家要求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 ,如何进行涝渍治理 ,根据从“六五”至今的国家科技三江平原低湿耕地综合治理的“攻关技术”和工作经验 ,现从水利角度提出以下观点 ,仅供参考。首先 ,灾区涝渍耕地治理 ,也要遵循一般治理原则 ,即应采取工程、农业、生物措施综合治理。工程治理一般坚持四大原则 ,做到内外分开、高低分开、水旱分开、地上地…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化土地集中分布最大的地区.本课题应用农业生态系统学和地表排水原理,采取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与土肥改良相结合实现了沼泽化土地和沼泽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了“旱田、水田、草场”三元结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通过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沼泽化土地及中低产田改良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6.
7.
8.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性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水居首位。如果土壤的水分适量,四性处于协调的生态环境中,作物才能正常生长、成熟。反之水分超量或不足,则四性失调。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热,水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涝渍灾害就是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9.
涝渍灾害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地面水过多,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就产生涝灾;当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达到根系吸水层的范围,就产生渍害。黑龙江省涝渍灾害次数频繁.受灾面积大且分布广,减产幅度大.因此.研究涝渍灾害发生的规律及成因,做好水利合理规划.开展防涝防演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保证农业高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12.
莫春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12,(6):27-30,92
为探索涝渍胁迫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对涝渍条件下棉花的形态特征量、生理特征量、产量和干物质重量等要素进行了试验观测,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后发现,涝渍胁迫条件下棉花的形态特征量会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生理特征量,最终导致产量和干物质重量发生变化。通过分析棉花形态变量、生理变量、土壤水分变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涝渍胁迫条件下作物的4个水分生产函数新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3.
14.
以涝渍连续抑制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涝渍连续动态控制排水指标的模拟试验研究,提出了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CW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并建立了作物相对产量Ry与CSDI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涝渍分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涝渍连续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相对产量Ry与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SEW30和CSDI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涝害权重系数CW是一个随涝渍状态而变的状态变量,说明在涝渍连续情况下,分别用除涝和降渍单项指标确定排水标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而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能够将除涝与降渍作为一个整体,用它来确定排水标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16.
17.
赵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6,16(4):24-27
三江平原国营垦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多年来涝渍灾害给垦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偏低和土地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垦区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科研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涝渍灾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扩大了规模效益,创造了生态效益,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垦区涝渍治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总结益阳市2004年7月18日涝渍灾害着手,对当前湖区垸内涝渍灾害的防治进行探索思考,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淮北平原涝渍灾害严重,研究淮北浅埋区的地下水埋深对降水的响应规律及涝渍评价方法,对科学规划区域排涝减灾及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五道沟实验站32年的日降水、地下水埋深及土壤水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五道沟实验站降水、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作物和不同雨强的降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利用正距平法和Z指数法对五道沟实验站涝情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北浅埋区的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作物生长前期需水少,降水补给量决定了地下水水位的增长幅度,后期需水量过大,地下水水位会持续下降;地下水埋深在年内呈现双峰变化,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埋深对一定范围内的降水具有弹性;对比不同雨强下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发现,随着雨强的增大,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逐渐减小;两种方法均能较好评价淮北浅埋区的涝渍情况,但长期无降水、地下水位过低时会高估受涝渍灾害的严重性,且Z指数法高估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与土壤改良”专著中精辟的论述了““涝渍潜”与“盐碱”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尤其提出“涝渍潜”或“涝渍盐碱”应统一解决的理念,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标准。这对黑龙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现时生产现状最具针对性和迫切性,最具普遍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