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也是用水及排污大户,污水回用是彻底解决此行业水资源不足、污水排放量大引起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介绍了国内外石化污水回用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现状,分析了石化污水回用中的存在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展望了一些新型处理技术在石化污水回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世界级炼厂污水处理场回用水产水是循环水补水的主要来源。主要探讨了回用水单元的工艺流程、运行情况等。回用水运行数据说明UF、RO膜处理技术在污水回用的可行性、高效性,其产水满足循环水补水水质要求,可以在炼油污水回用、城镇污水回用等行业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污水回用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污水回用方面同样获得了很大成就,在城市和工业污水经再生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杂用水上取得了不少的经验。通过考察国内外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污水回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印染过程产生的污水中,相当份额的污水经处理后有回用的价值.为印染企业设计回用污水厂时,深入调查了企业生产工艺、排水情况,通过对印染生产工艺及污水排放情况的调查,采用分流不同水质的印染污水,对其作分别处理,着重阐述了回用污水厂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效果等,评价了回用水质量对印染生产的适用性.实践证明,污水分流方案和回用工艺方案切实可行,从而为大型印染企业对回用污水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实现中水回用的合流污水深度处理改建过程.结合上海合流污水管理所彭越浦分所内原中水回用设施改造的实际案例,对比了新老工艺并分析了新工艺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污水经改建后的合流污水处理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同时可以满足周边停车场车辆清洗和附近绿化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钢铁厂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回用水达不到内部循环使用标准的不足,提出污水回用的深度处理双膜技术,从理论探讨了其可行性,同时对于1000m3/h双膜法某钢铁厂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项目方案在投产3.2年后即可收回成本,项目实现收益。本项目对于某钢铁厂区综合污水的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以此降低新水的用量,对于该厂的工业循环用水的重新架构提出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了解写字楼和高校宿舍楼的用水情况,根据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技术,结合微污染废水的特点,对高层微污染废水的回用提出了三个回用设施设计,满足简单、经济、维修方便的特点。通过这些装置,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来水量,并提高了污水的COD浓度,有利于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遵循适度处理原则,石油一厂将闲置的生活水处理构筑物改造为污水回用装置,实现了污水回用于水质要求较低的机泵冷却等工业用水和消防用水及清扫卫生、绿化等生活杂用水,年节约新鲜水24万t.  相似文献   

9.
建筑污水再生回用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全球及我国水资源危机以及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执行国家关于节水的标准、规范,开展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流、分质供水;建筑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建筑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水耗的途径,亦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而雨水收集和处理作为生活杂用水或景观用水要比回用生活污水更经济、安全、可靠,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国家节水方针指导下,展开雨水利用、污水再生回用工作,且在后续建设中将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分质供水,并建立再生水系统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节水可望达到5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污水回用的现状,分析了污水回用的对象及技术,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展望了我国污水回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多杂质水网络设计和零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to design water network. First of all, water reuse system, water regeneration reuse system (including regeneration recycle)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re designed separately.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demands that each part is designed iteratively to optimize the whole water network.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separated design a water network superstructure including reuse,regener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system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And a multiobjective 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is adopted to simultaneously integrate the overall water network to balance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algorithm overcomes the defect of local optimum of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voids the pre-matur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finds a set of solutions (pareto front) in acceptable computer time. From the pareto front, a point with minimum fresh water consumption will be extended to zero discharge as our ultimate goal.  相似文献   

12.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业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焦化废水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经生化处理后使用常规处理方法其出水很难达到回用标准,采用砂滤-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为37.77 mg/L,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71 mg/L,色度、SS去除效果明显,达到GB 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中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典型高耗水化工企业,分析其水网络的碳足迹,对推进清洁生产、优化水资源配置、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鲜水和电能这两项决定性因素.计算水网络的碳足迹,分析了钛白粉厂不同废水回用方式对水网络碳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白粉厂直接回用水网络和再生回用水网络的碳足迹分别比初始水网络降低了24.69%和26.38...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工程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煤化工产业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水质特征;推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处理工艺;介绍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工程设计实例,并就"零排放"技术在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垃圾发电厂给水系统设计中根据用水设备对水质、水量不同的需求,做到水的三次利用,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并大大减少了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为该厂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洗衣厂的洗衣废水、清洗废水、甩干废水进行集中,形成水质相对稳定的废水水源,通过对废水进行理化组合工艺的处理,使处理后的废水水质不仅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88的要求,且能满足洗衣用水的要求,实现洗衣厂的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炼油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污水回用后循环冷却水水质可控,防止换热设备的腐蚀、结垢趋势加剧,选择合理的污水回用工艺技术,重新筛选水稳剂配方.工业放大试验表明,外排污水适度处理回用能够达到节水减排和循环冷却水场水质达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乌石化化纤厂三聚氰胺装置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实施改造,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绿化水的简要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逐步线性规划法求解废水最小化问题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用水过程的优化设计即废水最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操作水源和操作序列的概念 .分别对单组分再利用、多组分再利用及单组分再生再利用问题 ,提出了逐步线性规划的解算方法 .新方法首先依据规则将操作对贫流的要求进行分段排序 ,然后按操作序列逐级进行富流和贫流水源的优化匹配 ,最终完成用水过程的设计 .给出了 4个实例 ,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和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