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7普遍的共生次序 对来自大范围地质年代和地理、盆地位置的MVT矿床和HTD储集相的岩芯、露头和发表的数据进行研究,揭示了主要矿相和组构的一个共同的共生次序:石灰岩宿主→基质白云岩化和交代鞍状白云岩→填隙鞍状白云岩沉淀→硫化物矿化作用(与鞍状白云岩不同程度混合)。这种广泛分布的共性本身就在强调:在以碳酸盐为主体的沉积盆地的早期拉张阶段,热液流体流和它的产物是常见的并且几乎是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4.
Graham R. Davies Langhorne B. Smith Jr. 《国外石油动态》2008,(19):1-12
页岩(和致密石灰岩,泥质含量有变化)在巨厚的台地(礁)石灰岩层系之上作为顶部盖层或绝水层,这些层系是许多MVT(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和HTD(热液白云岩)结合的主体(表4,图20)。在石灰岩母体中地震可以辨认的断层, 相似文献
5.
Graham R. Davies Langhorne B. Smith Jr. 《国外石油动态》2007,(23):13-21
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岩(HTD)储集相和伴生的产油淋滤石灰岩在北美是主要的油气产层,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勘探关注正在不断增加。在密执安盆地、阿帕拉契亚盆地以及加拿大东部和美国其他盆地的奥陶系中(局部为志留系和泥盆系)以及在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的泥盆系和密西西比系中,它们具有多种走向。它们还存在于沿大西洋裂陷边缘方向的侏罗系宿主岩层中、阿拉伯海湾地区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以及其他地区。
热液白云岩化是指发生在埋藏(通常埋深较浅)条件下由温度和压力高于宿主地层周围温度和压力的液体(一般非常成)所引起的白云岩化。后者通常为石灰岩。要证明HTD储集相是热液成因需要将埋藏-热史图、流体包裹体温度数据和侵位时间控制因素结合起来。热液白云岩储集相是热液矿床系列的一部分,该矿床系列包括沉积喷气铅锌矿体和HTD寄生的密西西比纪河谷型硫化矿床。三种热液矿床都表现为受张性断层和/或走滑(扭)断层的强烈构造控制,流体流典型地集中在扭张和膨胀构造位置以及上盘。扭断层上的负向花朵状构造之上的扭张凹陷是HTD储集相的有利钻井位置。
置换式和填隙式鞍状白云岩是HTD相的显著特征。对于很多储集层来说,置换基质的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表现为几乎同时代形成并且出自同样的液体温度条件。原始的宿主岩相对白云岩化的横向范围、最后的纹理、孔隙类型和孔隙体积产生了重要影响。角砾岩、条带结构、剪切微裂缝和其他岩石特征显示了短期剪切应力和孔隙-流体-压力过渡现象,特别是在活动断层近端。高温热液脉动可以改变宿主石灰岩中的干酪根,该过程被称为“强化成熟”。基底隆起、下伏砂岩(和/或碳酸盐岩?)含水层(可能为超高压)以及上伏的和内部的页岩封盖层和半隔水层也可以限制或影响HTD侵位。
尽管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盐水源岩和物质平衡方面,但是对HTD成藏组合的认识和积极勘探仍在不断扩大。三维地震成像和地震异常图的大量使用再结合水平钻井技术将有助于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6.
5 热液白云岩的构造控制
5.1 流体流动和断层作用
关于流体流动的方方面面以及断层地质力学存在大量的文献(Phillips,1972;Knipe等,1988;Sibson,1990、1992、2000;Knipe,1993;P.Gretener,1996,私下交流;Fleming等,1998;Connolly和Cosgrove,1999a,b;Eichhubl和Boles,2000),它们大大超越了本文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岩(HTD)储层相和相关的淋滤灰岩都是北美洲重要的油气产层,而在全球范围的勘探中也日益得到重视。这些储层分布在密歇根盆地、阿巴拉契亚盆地以及加拿大东部和美国其他盆地奥陶系(局部为志留系和泥盆系)的多个构造带、西加拿大沉积盆地的泥盆系和密西西比系地层、大西洋裂谷边缘的侏罗系以及阿拉伯湾和其他地区的侏罗系-白垩系层位。
热液白云石化系指埋藏条件下的白云石化,通常深度不大,作用流体(一般都是真正的盐水)的温度和压力均高于附近主岩地层的环境条件。主岩地层通常为灰岩。热液白云岩储层相成因证据的获得,需要综合使用埋藏-热作用史图、流体包裹体温度数据和就位时间的制约因素。热液白云岩储层相是热液矿床系列的组成部分,这一系列还包括了沉积-喷发型铅锌矿和以热液白云岩为主岩的密西西比河谷型硫化物矿床。以上三类矿床都明显受控于扭张和/或走滑(扭)断层,而流体流动一般均集中在扭张和膨胀的构造部位以及上盘。扭断层负花状构造上方的扭张凹陷是热液白云岩储层相的有利布井位置。
交代型和孔隙充填型的鞍状白云岩都是热液白云岩储层相的典型特征。在许多储层中,基质交代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差不多是在同期形成的,而且具有相同的流体和相同的温度条件。对于白云石化的横向延伸范围、所形成白云岩的结构、孔隙类型和孔隙体积而言,原始主岩相均有重大影响。角砾岩、条带状组构、剪切微裂缝和其他岩石特征均记录了此类储层的短期剪切应力和孔隙流体压力瞬时变化,在活动断层附近更是如此。高温热液的间歇性作用(脉动)可能使主灰岩的干酪根发生蚀变,这一过程可称为“强制成熟作用”。基底高地、下伏砂岩(和/或碳酸盐岩?)含水层(很可能超压)以及上覆和内部的页岩封闭层和弱透水层,也都可以限制或影响HTD的就位。
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镁和盐水的来源以及质量平衡等方面,但对HTD成藏层带的认识和积极探索仍在继续发展。三维地震成像和地震异常成图技术的频繁使用,再加上对构造凹陷线性走向带的斜向水平钻井,都有助于降低这种储层的勘探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储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陈代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5):614-622
热液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特征与密西西比 Pb-Zn 硫化矿床的白云岩容矿层相似,以广泛发育的基质交代型和孔-缝充填的鞍形白云石为标型特征,同时含有少量其他热液矿物如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黄铁矿、重晶石以及萤石等,另外还经常可见被鞍形白云石充填的因剪切应力形成的微裂缝、斑马纹构造和白云岩角砾。由于热液流体对原碳酸盐岩(主要是灰岩)的差异性溶蚀,往往保留了未被充满的孔洞、缝,为油气的充注提供了空间。输导热液流体的断裂系统通常为张性或扭张性断裂系统,白云岩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断裂系统的上盘,并沿着孔渗性相对较好的原岩侧向推进。借助于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和成像技术,可以对热液白云岩储层进行表征和预测,从而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岩(HTD)储集岩相及其伴生的淋滤石灰岩相是北美的主要产油岩层,也是目前全球日益增长的勘探热点。在美国的密歇根、阿巴拉契亚、加拿大东部和美国其它盆地的奥陶系(局部区域的志留系和泥盆系)以及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中的泥盆纪和密西西比纪的热液白云岩和淋滤石灰岩层系中有多套含油层系。在沿裂开的大西洋边缘分布的侏罗系主岩和阿拉伯海湾地区以及其它地区的侏罗系-白垩系中也存在热液白云岩和淋滤石灰岩含油层系。
热液白云岩化作用的定义为:在埋藏条件下(通常埋藏较浅),由于流体(典型的极咸流体)作用形成的白云岩化作用,其温度(T)和压力(P)高于围岩。HTD储集岩相热液源的求证需要综合分析热埋藏史图和流体包体温度数据等。热液白云岩储集岩相是热液矿床范畴的一种,热液矿床还包括沉积-蒸发型铅-锌矿矿体和以HTD为主岩的密西西比河谷型硫化物沉积。这三种热液矿反映出明显受伸展断层和(或)走向滑移(扭性)断层控制的特征,流体的流动一般集中在构造转换拉张和扩散的位置,以及断层的上盘。扭性断层负向花状构造之上的转换拉张塌陷是有利于钻探HTD储集岩相的位置。
在交代模型与孔隙填充模型中的鞍状白云石以HTD相为特征。对于许多储集岩来说,基质交代白云石和鞍状白云石似乎基本上为同期成形,而且具有相同的流体和温度条件。原始主岩的岩相对白云石化作用的横向延展、生成物结构、孔隙类型以及孔隙体积有着较大的影响。角砾岩、条带结构、剪切微裂缝以及其它岩石特征反映了紧临活动断层处的短期剪切应力和孔隙流体压力的瞬变现象。高温热液脉动现象(指“强制熟化作用”)可能会改变主体石灰岩中干酪根的特性。基底隆起、下伏砂岩(和/或碳酸盐岩)蓄水层(可能为超压条件)、上覆及层内的页岩封闭层和弱透水层也可能限制或影响HTD的定位。
由于还存在许多疑问和不确定性难以解释,尤其是有关镁和盐水的来源及质量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所以HTD远景带的识别和有效勘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随着三维地震成像和地震异常体的勘测技术的应用,结合水平钻探倾斜一线型远景带(通过构造塌陷确定),将有助于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某一地区下古生界热液白云岩储层中的主控因素及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未来储层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结合沉积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资料,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其岩石结构、发育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有所不同;该地区白云岩类型多样,普遍具有泥-微晶结构;白云岩主要位于滨浅湖、深湖一半深湖及盐湖环境中,岩性组合上与泥页岩、粉砂岩、膏岩及玄武岩伴生:受层序发育的控制,该时期白云岩多发育在晚期高位体系域之中,白云石化作用不彻底,白云岩含灰质成分较高。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白云石有序度普遍较低,Sr质量分数普遍较高.平均值接近海水中的Sr质量分数.说明沙四时期受到了海侵作用和构造热液-深部流体的影响:高Mn、低Fe、高Na的特征反映了该时期主要的沉积环境为干旱一半干旱的蒸发环境。综合构造条件、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分析等因素.建立了沙四段准同生白云岩化和构造热液白云岩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构造热液白云岩的发现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合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矿物学观察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为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成因,具有以下典型特征:①白云岩单层厚度较大,多呈透镜状产出,横向连续性差,钻遇井附近多伴有走滑断裂发育,白云岩层段在对应的地震剖面上见“下凹”反射特征;②基质白云岩多呈中 粗晶,其缝洞中见具有波状消光特征的填隙鞍状白云石,并发育大量的角砾岩,角砾岩间充填白色的白云石,形成斑马构造;③基质白云岩与填隙鞍状白云石的均一温度较白云石化作用时地层的温度要高5℃以上,分别为105.8~159.6℃及113.2~138.6℃,同时二者还具有偏负的氧同位素特征(−7.64‰~−7.95‰)以及高 87 Sr/ 86 Sr 值(0.708 369~0.709 684)。构造热液白云岩的发育和分布受走滑断裂控制,若与上覆致密灰岩地层有机配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4.
本期(2006年11期)《AAPG Bulletin》专辑的内容是碳酸盐岩及其储层的构造控制热液蚀变。这种蚀变涉及碳酸盐主岩的一系列岩相变化,包括硫化物矿床、热液白云岩和淋溶石灰岩,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储层的类型、几何形态、性能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在北美地区,热液白云岩(HTD)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有很长历史,其最早的油气发现是在美国东北部的奥陶系莱马-印第安纳(Lima-Indiana)和其它构造带(Hurley和Budros,1990;Wickstrom等,1992),而目前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的密歇根盆地和阿巴拉契亚盆地北部的特伦顿-布莱克里弗(Trenton-BlackRiver)成藏层带及其他层位,仍继续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内广泛发育热液成因的岩石组构和热液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鞍状白云石具有较高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在96~250℃之间,平均值为156℃,明显高于研究区中二叠统地层所经历的最高温度;同时测得鞍状白云石包裹体盐度是同时期海水盐度的两倍左右。中二叠统白云石δ13C值与微晶灰岩δ13C值背景值非常接近,细—中晶白云石与鞍状白云石的δ18O值偏负,综合分析得出细—中晶半自形—它形脏白云石以及鞍状白云石都是在高温、高盐度的热液流体条件下形成的。中二叠统白云石87Sr/86Sr值变化范围较大,揭示热液流体来源具有多样性。热液作用受峨眉山地幔柱的影响,热液作用促使白云岩孔隙、孔洞及裂缝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层。 相似文献
16.
白云岩结构对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岩的结构不仅在白云岩成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白云岩储集空间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在大量岩心、薄片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性测试资料,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不同结构类型的白云岩在储集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岩石微观结构对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白云岩的结构特征与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相关性,细晶、平面—自形白云岩(多孔的、砂糖状白云岩)孔渗性最好,其次为粉—细晶、平面—半自形白云岩,中—粗晶、曲面—它形白云岩以及保留原始结构的白云岩物性最差;②白云岩的结构类型同样影响着白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及储层类型,随着白云石晶体结构由平面—自形向曲面—它形的转化,其储层类型也由以晶间孔为主的孔隙型储层转变为溶蚀孔洞型或裂缝型储层;③侵蚀性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方式也受白云岩结构的制约,导致研究区白云岩地层中往往不发育大型洞穴储集体,而是以呈层状分布的孔隙型或针状溶孔型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7.
葵花岛构造勘探目的层分为常规储集层和非常规储集层两类。东营组属于常规储集层,沙河街组属于非常规储集层。沉积环境是影响该区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对储集物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下二门短轴背斜位于泌阳凹陷东北边缘,由栗园—泌阳边界大断裂的逆牵引作用形成。背斜上的七条正断层将背斜分割成四个断块,其中Ⅱ断块呈垒块状。与边界大断层平行的④号断层和同生断层组合成一明显的断阶带,它们对本区沉积格局、相带展布、油气储集、开发都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在边界断层和④号断层控制下,物源区地势高耸,紧临湖泊,为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平面上多个粗碎屑扇三角洲扇体并接,砂层发育,物性条件好,其前缘靠近生油区,又有后期碳酸盐泥坪沉积封闭,构成了较佳的生、储、盖组合。在纵向上扇体重迭,增大了储集相带累积厚度,加上断阶带有从西向东迁移的趋势,增大了有利储集相带范围。有利沉积相带区往往与背斜构造交点的迭合,形成了一个油层厚、地层压力大、产油能力强、含水量上升慢的高产油田。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30(4):63
据美国AAPG2006年第11期报道:在过去10年中,在纽约中南部上奥陶统黑河组横向上不连续的白云岩中发现20多个新的天然气田。白云岩沿着由地震资料可探测出的基底扭断层周围生成。大部分气田位于狭长的断层相连的构造低处,为负向花状构造。在这些断层之外的地层为不渗透灰岩,形成储层的侧向封闭层。在大多数情况下,断层在上覆的特伦顿灰岩和Utica页岩中消失。在鞍状白云岩晶簇、角砾岩和裂缝带中孔隙度发育好。所研究的黑河岩中,基岩孔隙度不常见。基岩中断层周围碎片的分布和地球化学和流体杂质分析都表明,鞍状和基质白云岩都起源于断层有关的热液。由于其不一般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