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华军 《工程机械》2003,34(1):51-52
在使用一台WY80型挖掘机时,出现下列情况:不能做左向单履带行走、单一回转、卸土及动臂下降等单一运动,但可进行复合运动,如左向单履带行走,转弯不正常;而双履带行走,转弯正常。根据该车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见图1),我们首先检查了多路换向阀、液压油管等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发现均正常。最终将注意力放到了主液压泵———A8V型双联泵上。双联泵中P1泵的油经过多路换向阀分别驱动回转马达、斗杆缸和左行走马达,在多路换向阀均不换向的情况下,操纵一组合流阀,油流可进入动臂缸大腔或铲斗缸大腔,从而加快动臂提升和铲斗挖…  相似文献   

2.
小型液压挖掘机平整场地作业较多,而在平整作业中,主要是由挖掘机动臂、斗杆的复合动作来完成,偶尔需要铲斗加入动作。因此,提高挖掘机平整场地的作业效率关键是提高斗杆动作速度,对其液压系统的多路阀和油缸同时进行了改进,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业效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3.
鄢宏钧 《建筑机械》1989,(10):50-51
在中小型液压挖掘机中,反铲工作装置为主要作业设备。它包括三组油缸,即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和铲斗油缸,如图1所示。在挖掘过程中,往往斗杆油缸活塞杆与缸盖外沿处渗漏油的现象时有所见,而其它两组油缸则几乎见不到这种现象。即便是缸径和结构完全相同的油缸,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林家祥  何周雄  章二平 《工程机械》2000,31(5):13-13,16
液压挖掘机能够进行挖掘、装载、卸载和整机移动,比装载机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随着液压挖掘机的使用范围的迅速扩展,为适应不同工程对象的施工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对常规的中小型挖掘机而言,要求增多工作装置,以适应多种作业的需要。本文就根据用户的需求,对WY20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短斗杆、大铲斗的设计。 设计准则 对现有的挖掘机增加短斗杆同时加大铲斗必须满足通用化的要求,即具有互换性。动臂、斗杆、铲斗的三种液压缸不变,铰接点的销轴及套承受的接触应力在允许的范围,斗杆长度短多少、铲斗容量大多少要从容许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工作装置的挖掘工况进行了模拟.通过动力学仿真获得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各油缸及动臂、斗杆、铲斗等关键铰接处的载荷变化曲线,为挖掘机工作装置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故障现象某单位一台W4-60挖掘机在对液压系统进行检修(主要是更换换向阀、油缸以及油管各处密封圈)后,出现了如下故障:操纵动臂换向阀时,动臂油缸举升变慢,而且不能回落;而操纵铲斗和斗杆换向阀时,铲斗和斗杆油缸均工作正常。2故障分析该挖掘机动臂和铲斗均为双泵合流供油,由于铲斗工作正常,故障应位于动臂阀组至油缸间油路。可能原因有2个:一是油缸故障,如活塞在伸出后卡死在顶端位置,不能缩回,则动臂不能回落;二是换向阀故障。动臂换向阀内装有1个补油单向阀、2个防点头单向阀和1个油缸过载阀,如图1所示。乙泵压力油通过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进入  相似文献   

7.
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操纵回路(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挖掘机工作装置中动臂、斗杆、铲斗液压操纵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特点,介绍了操纵油路采用的限压装置、闭锁装置、缓冲操纵装置、再生回路及合流方式等,并以CAT挖掘机液压操纵回路等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载荷特性对液压挖掘机动臂疲劳寿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型号液压挖掘机的实体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工作装置的回转平台、动臂、斗杆和铲斗在销轴连接处建立非线性接触模型,较为真实的模拟力的传递作用,考虑载荷特性的不同(偏载和侧载作用),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动臂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动臂结构疲劳失效的原因,为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ADAMS中分别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铲斗连杆机构、斗杆机构、动臂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参数化设计,采用主要目标优化方法对各机构进行优化,经过优化挖掘机的铲斗挖掘力、斗杆挖掘力、动臂提升力均有所提高,增强了挖掘机的工作能力,挖掘机性能在设计中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型式试验强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顶和 《工程机械》2011,42(6):24-26
为进行液压挖掘机型式试验中的强度试验,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静态与动态应变测试.根据箱形断面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在动臂、斗杆等应力集中的位置布置14个测点,采集铲斗斗齿挖掘受阻时各测点的静态应变时域信号和空载下降冲击、满载铲斗最快速度下降止动、满载铲斗最快速度上升止动过程中各测点的动态应变时域信号,在进行时域...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液压挖掘机型式试验中的强度试验,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应变测试.根据箱形断面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在动臂、斗杆等应力集中的位置布置了14个测点,采集了铲斗斗齿挖掘受阻时各测点的静态应变时域信号和空载下降冲击、满载铲斗最快速度下降止动、满载铲斗最快速度上升止动过程各测点的动态应变时域信号,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产中小型轮式装载机对其多路换向阀的两个手柄的操纵方法是驾驶人员用右手分别操纵这两个手柄,一般无法实现两个手柄的同时动作,即动臂缸与转斗缸同时运动,而这种工况正是提高装载机作业效率所需要的。现介绍一种新型的工作装置操纵机构,对以实现上述要求。该机构如附图所示。当操作手柄1向前推时,以销轴2为支点,带动动臂缸阀杆3向上运动,换向阀把液压油分配给动臂缸大腔,实现动臂举升运动。同样,手柄1向后拉时,实现动臂下降。当手柄向右扳动时,U型架4绕销轴5右转,从而带动转斗缸的阀杆6上提,实现铲斗的收斗动作。同样…  相似文献   

13.
以WY160型液压挖掘机为例。其正、反铲工作装置(见图1)的下动臂、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及铲斗油缸均可通用。上动臂有四个销孔,可根据外载荷的情况改变动臂长度。一、作业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大型液压挖掘机的正铲工装有多种形式,其中西德O&K公司开发的“Tri-Power”装置(“三功能”装置)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工装,其结构特点是在动臂上部铰装有三角形连杆,连杆的三个分叉分别与动臂缸、铲斗缸、拉杆相铰接,具有:1.只要操纵斗杆缸和动臂缸就能使铲斗水平挖掘;2.铲头可以自动水平提升;3.动臂当量举升力臂保持恒定等三个优点。本文通过对“三功能”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期从理论上阐明其特点,并提供“三功能”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喜讯,徐工挖掘机械事业部3项发明专利喜获授权,分别是"一种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一种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控制装置"以及"一种液压挖掘机装车作业转速自适应系统"。"一种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控制装置"攻克了挖掘机动臂下降速度控制和能量回收协调控制的技术难  相似文献   

16.
液压挖掘机以反铲挖掘作业为主,更换其工作装置也可以进行停机面以上的正铲挖掘作业和停机面上的正铲装载作业。随着机械化施工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液压挖掘机的反铲自动水平挖掘作业和正铲自动水平铲装作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国内液压挖掘机上没有自动水平控制机构,在国外液压挖掘机上采用的也不多,只靠操纵人员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协调控制斗杆油缸和动臂油缸,用斗杆和动臂的合成运动来实现铲斗的  相似文献   

17.
李明波 《工程机械》2009,40(12):59-60
1故障现象 我公司一台卡特320C型挖掘机在工作中突然出现铲斗工作失控:铲斗缸活塞杆完全收回,铲斗处于完全张开状态,且不论如何操纵铲斗控制阀,铲斗均不能进行挖掘,发动机功率也明显下降,但动臂、斗杆、旋转、行走等部分的工作均正常。发动机熄火后铲斗在自重下回落。  相似文献   

18.
我单位在维修一台合矿WY80型液压挖掘机时,发现该机左行走无力:直线行走时向左偏,在软土上向右转弯困难,且在发动机低速时,右边能行走,而左边则不能。 根据挖掘机行走系统的动力传递顺序,我们作了如下检查: (1)液压泵主液压泵除供行走马达高压油外,还为斗杆缸、动臂缸供油。而该机动臂缸、斗杆缸均能正常工作,故确定该泵没有问题。 (2)先导控制系统该机主控制阀由先导油路控制,若先导油路压力低,先导油推不动行走阀阀杆,或推动行走阀阀杆行程小,均会导致左行走无力。 (3)控制阀控制阀故障的主要表现有:主安全阀…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临沂工程机械厂生产的PC120-5型全液压挖掘机挖掘无力,但直线行走正常,发动机转速正常。结构原理分析:PC120-5型在PC100型挖掘机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功能,即机器可以边直线行走,边回转或操作工作装置(动臂、斗杆、铲斗),以便机器在不同环境(例如在狭窄的隧道中)施工。为此增加了部分电路及液压管路。当工作装置、回转机构不工作,挖掘机直线行走时,动力分别从左右泵传递至左右马达,其左右传动路线完全一样,液压流量、压力在设计上一致,所以实际上不会走偏过多。当边行走、边操作工作装置或回转(例如倾翻铲斗)时…  相似文献   

20.
单斗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是指由铲斗、斗杆、动臂、各相应油缸和辅助机构等组成的挖掘、提升与卸载机构。为适应挖掘作业的需要,这些部件间的结构连系一般采用铰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